1.综合题- (共2题)
1.
富是民之本,强乃国之基。民族复兴,富强繁荣,始终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之奋斗的理想和目标。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国家财政收入不增加,军事工业便不可能发展。而国家要增加财政收入,必须首先使国家富起来。在这种形势下,洋务派提出自强先“求富”,强调以“富”为基础和兴办民用工业以“求富”的主张……但因为企业受到清王朝及官僚的控制,其生产规模、利润分割要听命于清王朝,带上了浓厚的封建性。企业能否发展,与封建势力的控制往往成反比。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并没有出现随政治革命而来的“产业革命”的原因。
(3)对比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促使“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特征是明显的加速度”的原因。举出一项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取得的重工业成就。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谈谈深圳等特区的建立有什么意义?
(5)结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悟?
材料一:国家财政收入不增加,军事工业便不可能发展。而国家要增加财政收入,必须首先使国家富起来。在这种形势下,洋务派提出自强先“求富”,强调以“富”为基础和兴办民用工业以“求富”的主张……但因为企业受到清王朝及官僚的控制,其生产规模、利润分割要听命于清王朝,带上了浓厚的封建性。企业能否发展,与封建势力的控制往往成反比。
——赵德馨著《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842~1949》
材料二:辛亥革命后,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出现过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然而人们殷殷向往、已在招手的建设机会很快丧失了,中国并没有出现随政治革命而来的“产业革命”。个中缘由,过去只强调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帝国主义没有支持南京临时政府,这是事实。但更主要的原因在于封建政治势力的破坏,革命党人非但没有能力制约封建军阀,反而一步步受到封建军阀的制约。胜利的辛亥革命推动了实业的发展,而随之而来的军阀统治和军阀混战,又窒息了民族工业的发展。——陈旭麓著《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衡量,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按不变价格计算),农业和工业的增长量每年分别约为3.8%和18.7%……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特征是明显的加速度。——(美)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四:37年前的春天,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成为中国开启国门走向开放的重要标志;27年前的春天,浦东新区的开发与开放,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新象征;2017年的春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有一个春天的故事正在上演。——摘编自时事政治
(1)根据材料一回答,洋务派为什么要“求富”?概括指出“求富”路上最大的阻碍因素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并没有出现随政治革命而来的“产业革命”的原因。
(3)对比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促使“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特征是明显的加速度”的原因。举出一项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取得的重工业成就。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谈谈深圳等特区的建立有什么意义?
(5)结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悟?
2.
近代以来,世界各民族、各地区的贸易联系开始增多,关税问题是国际关系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24年,英普条约规定两国船只在彼此港口所征关税平等。1825年,英国取消机器出口的禁令。法国拿破仓三世统治时期,奉行自由贸易原则,全面、大幅度地降低商品进口关税,废除第一帝国以来的关税保护政策;1860年以后,法国与英国、比利时、德国等欧洲国家签订一系列自由贸易条约,将本国经济完全纳入国际市场。
(2)材料二中所反映的国际贸易存在哪些问题?
(3)根据材料三,美国除支持欧洲复兴外,还包含哪些目的?
(4)与材料相比,材料四反映出世界经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5)综合以上材料,请你对我国参与国际贸易提出合理化建议。
材料一 1824年,英普条约规定两国船只在彼此港口所征关税平等。1825年,英国取消机器出口的禁令。法国拿破仓三世统治时期,奉行自由贸易原则,全面、大幅度地降低商品进口关税,废除第一帝国以来的关税保护政策;1860年以后,法国与英国、比利时、德国等欧洲国家签订一系列自由贸易条约,将本国经济完全纳入国际市场。
——人民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二册》
材料二 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使各国之间货币战,贸易战和关税大战愈演愈烈,几年间先后有40个国家实行外汇管制,56个国家实行货币贬值,76个国家提高关税率,导致出现了各种货币集团和经济集团。1933年6月,66个国家在伦敦召开世界经济会议,试图稳定货币,实行关税休战,结果不但没有成功,反而使各集团之间的对立越来越尖锐。——摘编自(美)迈克.亚达斯等著《喧器时代:20世纪全球史》
材料三 1948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提出的复兴欧洲经济的方案规定:受援国必须购买一定的美国货,撤销关税壁垒,取消或放松外汇限制,保障美国人的投资自由;必须削减同社会主国家的贸易,并把激进势力排挤出政府。——《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世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九年级下册
材料四 在国际经济交往中,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全组织和世界银行三足鼎立,成为协调当今世界经济的支柱。世界贸易组织135个成员之间的贸易额占世界贸易额的90%。我国与世界贸易组织或员之间的贸易额同样也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90%……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条件是贸易的自由化。以世界贸易组织为代表的国际贸易组织,长期以来致力于推动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推动贸易自由化的进程。——叶柏林《如何应对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
(1)根据材料一,西方国家经济交流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及历史意义。(2)材料二中所反映的国际贸易存在哪些问题?
(3)根据材料三,美国除支持欧洲复兴外,还包含哪些目的?
(4)与材料相比,材料四反映出世界经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5)综合以上材料,请你对我国参与国际贸易提出合理化建议。
2.选择题- (共22题)
4.
“天子好蹴鞠(宋徽宗喜欢蹴鞠),满城尽高俅(东京城流行踢球)”。这两句诗,除了讽刺的意味外,同时也( )
A.说明了知识分子受社会普遍尊重 |
B.体现了宋朝乡村生活的丰富多彩 |
C.道出了靖康之变发生的直接原因 |
D.反应了宋朝市民生活的一个侧面 |
5.
央视新闻热播的《大国工匠》讲述了为长征火箭焊接发动机的国家高级技师高凤林等8位不同岗位劳动者,用他们的灵巧双手,匠心筑梦的故事,弘扬了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等“工匠精神”。中国俗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下列科技著作最符合本题题意的是
A.《农政全书》 |
B.《天工开物》 |
C.《本草纲目》 |
D.《资治通鉴》 |
6.
两岸一家亲。环球网综合报道:高雄市长韩国瑜将于2019年3月22日至28日率团访问大陆香港、澳门、深圳、厦门等四城市。对此,国台办表示欢迎并支持。以下材料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该岛一向是属于中国的。在中国人不需要时,可以允许荷兰人暂时借居;现在中国人需要这块土地时自应把它归还原主,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A.荷兰殖民者占领台湾 |
B.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
C.郑成功大力建设台湾 |
D.清政府实行对台湾地区的管辖 |
7.
秦始皇“废分封,设郡县”;汉武帝实行“郡国并行制和内外朝制”;孝文帝“采用汉制,习儒家经典”;武则天“设武举、开殿试”;清雍正“以军机处取代议政王大臣会议”。历代帝王这样做的目的是()
A.为了政治改革的顺利进行 |
B.为了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
C.为了预防官员的贪污腐败 |
D.为了彰显皇帝的特权地位 |
8.
近代著名外交官顾维钧回忆他在20世纪初与梅兰芳交往时说到:“有人介绍我和梅兰芳初次见面时,他对我打千(介乎作揖和下跪之间的礼节)…两年以后我们再次见面时,他向我鞠躬而未打千。以后他从国外演出归来…我们只是握手。”这段材料反映了
A.外交部官员地位降低 |
B.民国社会名流看不起官员 |
C.近代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
D.近代以来社会风俗观念的变化 |
9.
某剧作家在编写《伟大的长征》剧本时,设计了以下几个历史场景,以下与史实相符合的是
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使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②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③1936年10月,会宁会师是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
④中共一大的召开成为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使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②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③1936年10月,会宁会师是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
④中共一大的召开成为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10.
有学者认为,甲午战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后则变为“投资+特权”,对此变化,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A.甲午战后中国民族工业加速发展 |
B.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
C.列强侵华方式转向以资本输出为主 |
D.《马关条约》让列强开始获得贸易和投资特权 |
11.
“为雪心头恨,而今作楚囚。被拘三十二,无一怕杀头。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锄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材料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
B.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发动 |
C.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
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
12.
(题文)学习历史需要将历史概念用层次化的方法组织起来,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层次结构一致的是
A.中国近代化——洋务运动——发昌机器厂 |
B.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运动——北伐战争 |
C.抗日战争——全民族抗战——九一八事变 |
D.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万隆会议——“求同存异” |
13.
某次战役结束后十二天,新华社发表***的评论:“中国的军事形势现已进入一个新的转折点,即战争双方力量对比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人民解放军不但在质量上早已占有优势,而且在数量上现在也已经占有优势。”该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 B.淮海战役 |
C.平津战役 | D.挺进大别山 |
14.
有学者指出:事实上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下列史实中,最能佐证材料观点的是
A.发动农业合作化运动 |
B.”大跃进“运动的掀起 |
C.确立人民公社体制 |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15.
下表是我国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的增长统计表(单位:亿美元),该局面的出现主要利益于
年份 | 1980年 | 1990年 | 2000年 |
对外贸易(进出口) | 381.4 | 1154.4 | 4722.9 |
引进外资(已利用外资) | / | 1028.9 | 5935.6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
B.对外开放逐步扩大 |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
D.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
16.
近几年来,两岸关系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实现“大三通”、共同抗议外国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侵犯、共同应对自然灾害、国共两党高层持续良性互动、通过《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2008~2012年两岸贸易总额达5542.7亿元等。这些变化充分说明海峡两岸()
A. 统一的阻力已经完全消除 B. 和平发展、中华民族复兴是共同愿望
C. 相互交流仅限于经济领域 D.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已变为现实
A. 统一的阻力已经完全消除 B. 和平发展、中华民族复兴是共同愿望
C. 相互交流仅限于经济领域 D.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已变为现实
17.
2019年12月1日加拿大政府应美方要求逮捕华为CFO孟晚舟。加之先前出手对付中兴公司,我们看到美国封杀中国技术的决心,但是我们的科学家依靠自己的力量依然可以突出重围,例如20世纪60年代,我们
A.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 |
B.神舟飞船载人成功 |
C.研制歼﹣20 |
D.首艘国产航母下水 |
18.
“基督教的修道院通过抄书、办学校、建图书馆三种方式、保存、整理、研究了古代文化遗产,并对其成员及周围地区的居民进行教育,传播了基督教教义,培养了一批有初步文化素养的教职人员。”从材料中可知基督教在欧洲的作用是
A.控制人们思想 |
B.保存古代文化 |
C.提供道德规范 |
D.进行宗教迫害 |
19.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为顺应时代潮流,世界上许多国家不约而同地进行了改革或革命。某班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并得出结论,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 史实 | 结论 |
A | 俄国废除农奴制 | 彻底消除了封建残余 |
B | 中国洋务运动 | 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
C | 曰本明治维新 | 是一次资产阶级改革 |
D | 美国南北战争 | 实现了美国的独立 |
A.A | B.B | C.C | D.D |
20.
“14世纪,一场重视继承古代文化遗产,追求个人精神自由的思想解放运动到来了,人文主义开路、自然科学和文化艺术相继取得了璀璨而辉煌的成就,群星闪烁,灿若霓虹。”下列有关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的叙述,你认为有误的一项是( )
A.“由信仰、幻想、幼稚或偏见织成的神学面纱最先在意大利烟消云散了。” |
B.运动的目的是重新学习和宣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让人们回忆起古代的辉煌 |
C.墨子提出兼爱非攻、莎士比亚赞扬人性高贵,都体现了这场运动的核心思想 |
D.顺应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
21.
某历史研究小组的同学收集了“文艺复兴与新航路的开辟”、“法国大革命”.“美国的独立”、“英国的新生”等相关资料,你认为他要研究的课题最有可能的是( )
A.欧美国家的剧变 | B.“蒸汽时代” |
C.城市化进程 | D.社会生活的变迁 |
22.
下表是对苏联与东欧国家经济合作的统计。据此可知,当时
1947年2月 | 苏联与罗马尼亚签订贸易和航海条例 |
1947年8月 | 苏联同波兰签订贤易协定 |
1948年2月 | 苏联先后同罗马尼亚等国缔结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
1949年1月 | 苏联、保加利亚等六国成主经济互助委员会 |
A.欧洲统一市场初步形成 |
B.各国相继放弃贸易保护政策 |
C.东欧国家出现经济危机 |
D.苏联正努力打造经济共同体 |
23.
罗斯福新政期间,国会与总统高度配合,先后出台了《紧急银行法》、《农业调整法》、《国家工业复兴法》等法案,以立法的形式授子总统紧急权力。美国政府通过国会新的立法对美国社会经济生活实行前所未有的干预。这种现象( )
A.违背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 B.扩大了联邦政府与总统的权力 |
C.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 | D.削到了美国的民主共和制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