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2019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81716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4/12

1.综合题(共3题)

1.
许许多多的中国人,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历经艰辛与坎坷,却从未停止,这些梦想将中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连成一线。依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昨天的艰辛)
材料一 近代以来,英、法等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可中国人中间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网站

(1)使中国开始或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场战争分别是什么?
(2)材料中中国人实践了“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是什么史实?学习“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的史实有哪两个?
(今天的崛起)
材料三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马列主义,在***等共产党人领导下,经过20年艰苦卓绝的奋斗,让中国人站起来了。改革开放以来,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太梦想,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不懈努力,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3)***等共产党领导人,在这20年的艰苦卓绝的奋斗之路中,创建了一条怎么样的革命道路?这个道路的起点是什么?
(4)哪一历史事件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标志着让中国人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5)材料中提到了“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哪次重要会议上作出的伟大决策?从此我国走上了什么样的建设道路?
(6)改革春首先从农村吹起,为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采取了什么措施?你还能举出其他改革开放的成就吗?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4年1月,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孙中山拟定的最重要的措施,是在黄埔建立一个训练军官的军事学校,进行标准化的军事训练和向学生灌输共同的革命思想。……北伐军向全世界发表声明,说明了北伐的爱国目的:从军阀手中解放中国,赢得在各国中的正当的平等地位。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卢沟桥事变后)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根本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捐弃前嫌。早在1936年处理西安事变时,中国共产党就力主和平解决。

材料三: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在某次战役中)八路军共作战1800余次,毙伤日军、伪军2万多人,拔掉据点2000多个,八路军也付出了伤亡1.7万余人的重大代价。淞沪战役中,守卫宝山的500名官兵与敌巷战肉搏,全部壮烈殉国。

﹣﹣材料二、三摘编自《光明日报》《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

材料四:廖承志认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

(1)根据材料一,指出黄埔军校的办学方针。并指出北伐战争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国共两党两度合作”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3)材料三中的“某次战役”是指哪次战役?根据材料二、三,指出抗日战争时期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引用材料中的原文回答)
(4)以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成果或意义,说明材料四中的观点。
(5)两次国共合作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3.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强大的国家,美国的历史值得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宪法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规定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大权。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教材

材料二:“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

﹣﹣1858年6月林肯的演讲

材料三:新政第一阶段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到1935年初,失业人数从1933年初的最高点减少了400万人。农民的现金收入从1932年的40亿美元增加到1935年的近70亿美元。资本收入从1933年以来增加了6倍,工业产量几乎翻了一番。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

材料四:如下图: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状况图。


(1)材料一中的宪法是哪一年制定的?材料表明美国政治制度有何特点?

(2)造成“房子裂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房子裂开”问题是用什么方式解决的?林肯为美国历史做出了什么贡献?

(3)材料三中“新政”时的美国总统是谁?“新政”期间,美国政府运用哪一措施吸纳了大量失业者?材料表明新政有何积极意义?

(4)在材料四中找出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两个主要时段,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两个时段经济快速发展的共同原因。

(5)借鉴美国崛起的经验,请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出合理建议。

2.选择题(共20题)

4.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宋朝皇帝每年要向游牧民族‘送礼’……‘送礼’是宋朝一个致命的弱点,它使游牧民族入侵十分容易。‘送礼’政策实行了一个半世纪。对于这段文字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送礼’指的是宋朝统治者缴纳的岁币
②‘送礼’给宋朝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所以是致命弱点之一
③宋朝皇帝向三个游牧民族‘送礼’的原因是战场上的失利
④‘送礼’客观上有利于边境安定,互市贸易往来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5.
清末御史张瑞荫的一封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谨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材料表明设立军机处的主要影响是(  )
A.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B.清朝内阁与军机处相互制约
C.军机处官员完全是平庸之辈
D.军机大臣对皇权形成了制约
6.
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主要原因在于(  )
A.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近代海军B.洋务运动创办了近代工业
C.洋务运动派遣了留学生D.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制度
7.
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对下列图片资料内容分析正确的是(  )

①是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见证
②都有清政府赔款的规定
③都对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的形成产生了影响
④证明腐朽的社会制度不敌先进的社会制度
A.①②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8.
如下图是中华民国初期创作的讽刺漫画《政府人物之真相》:表示政府虽有“共和”之名,实际是猿 (袁)家天下。这幅漫画反映了(  )
A.北洋军阀政府名存实亡
B.君主立宪得到广泛支持
C.中华民国建国原则名存实亡
D.中华民国政府政治开明
9.
红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历史价值。“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样路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从歌词中可以推断出这首歌所反映的相关历史事件发生在
A.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
C.全面抗战时期(1937-1945)D.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
10.中学时期被认为是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这是因为(    )
11.中学时期被认为是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这是因为(    )
12.中学时期被认为是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这是因为(    )
13.
1945年10月,***在《忆重庆谈判》中感叹:“遍地哀鸿遍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这表明他赴重庆谈判是为了(  )
A.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B.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C.建立独立富强的新中国D.争取国内民主和平
14.
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这一认识的提出主要是基于
A.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B.一五计划已经超额完成
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
D.人民建设国家热情高涨
15.
改革开放以来,国际舆论曾评价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是新中国成立来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在这次“最大胆行动”中,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的是(  )
A.厦门B.珠海C.深圳D.汕头
16.
长期在中国考察的澳大利亚当代学者尼古拉斯•泰善说:“中国的民族政策令人赞赏,值得世界上许多别的国家借鉴。”这里的“民族政策”在我国许多地区成功实施,其中包括(  )
A.宁夏B.香港C.台湾D.澳门
17.
下列图示,正确反映“三角贸易”的是
A.
B.
C.
D.
18.
对于如何读历史,***认为:“西洋史应特别留心法国大革命。”这主要是因为法国大革命(  )
A.是一场“欧洲范围的革命”
B.取得了民族独立,同时走上民主政治道路
C.是殖民扩张的开始
D.彻底摧毁封建君主的统治,广泛传播自由民主思想
19.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一枝独秀”的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是“遍地开花”的革命。这里的“一枝独秀”的革命是指(   )
A.英国B.法国C.荷兰D.美国
20.
德国《世界报》3月7日报道称,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日(5月5日)临近之时,来自中国的礼物﹣﹣一座高4.4米、重2.3吨的巨型马克思铜像6日下午抵达德西南部小城特里尔,这里是马克思的出生地。以下属于马克思发表的文献是(  )
A.《共产党宣言》B.《独立宣言》
C.《解放黑人奴隶宣言》D.《国家工业复兴法》
21.
排列下列事件的顺序(  )
①凡尔登战役
②美国参加协约国作战
③意大利参战
④萨拉热窝事件。
A.①②③④B.④③①②C.①③②④D.③④①②
22.
新政的主要特点是( )
A.通过《工业复兴法》B.消除经济危机
C.刺激消费和生产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23.
下列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表述正确的是(  )
(1)1942年1月1日,《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建立。
(2)诺曼底登陆战的主要意义在于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3)二战中第一个投降的法西斯国家是意大利
(4)二战结束的时间是1945年8月15日。
A.(1)(2)(3)(4)B.(1)(2)(4)
C.(2)(3)(4)D.(1)(2)(3)

3.填空题(共3题)

24.
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土地会议,颁布_____,实行_____的土地制度。
25.
16世纪英国的文学巨匠是_____;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的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巨匠是_____。
26.
把英法的绥靖政策推到顶点的是: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0道)

    填空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