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岛市集团校联考2019年初中学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81714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5/25

1.综合题(共3题)

1.
在深入贯彻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程中,我们更加深切缅怀近代以来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而顽强奋斗的所有先驱,他们为祖国和民族建立的丰功伟绩永垂史册。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

材料二:从诞生于上海到在北京执掌全国政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走了整整28年。期间,终于找到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先后经历了‘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五个关键阶段。”
材料三:如图

材料四:中国崛起是一个“进行”时,从1949年至1978年用了30年时间,进入“崛起准备期”,再从1979年至2020年用40年时间,真正进入了“崛起起飞期”。
(1)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与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有关。请写出这一“开天辟地”的相关大事是什么?其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2)“走了整整28年。期间,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是什么?
(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一系列的会议不断地促进自己的成长。材料三图片所展示的具有生死攸关转折点意义的是哪次会议?这次会议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从“崛起准备期”到“崛起起飞期”的转折性事件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出什么认识?
2.
美国是世界上十分重要的国家,它的发展历程和与中国的关系,带给我们很多启示。
(美国崛起)
美国崛起于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上半期。以1898年的美西战争为界标,在此前50年美国集中解决国内的统一和制度问题,并且在经济总量上接近头号强国英国;在此后50年美国越来越深地卷入两洋战略,并开始主导国际体系的建立。以二次大战为标志,美国完成崛起的过程,取代英国而成为世界霸权国家。
(1)材料中“解决国内统一和制度问题”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领导人是谁?
(2)在此后50年美国越来越深地卷入两洋战略,并开始主导国际体系的建立。”20世纪20和50年代,在美国的主导下,分别形成了怎么的国际体系?
(改革创新)
股市的崩溃只是经济大规模衰退的一个信号股市的崩溃只是经济大规模衰退的一个信号。随之而来的,是800个银行破产,900万个存款账户消失。人们的生活积蓄在瞬间化为乌有。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美国的经济危机使14万家企业倒闭,全国有四分之一的人失业。在大大小小的城市中,饥民们排成长队,只为等候免费的面包和一点点汤。

——《大国崛起》的解说词

(3)美国总统奥巴马说:“美国的真正天赋在于他懂得改变。”当材料中现象出现的时,美国是通过什么措施改变这一现状的?这一措施的特点是什么?
(中美关系)
当今的中美关系已经远远超越了双边关系的范畴。中美之间任何问题都具有世界意义;而世界上任何重大问题,如果没有中美的协商合作,也不会得到解决。这个事实就决定了中美关系的基础并没有改变,即中美要避免对抗,合作双赢,以协商的方式解决双方的矛盾,尽可能缩小分歧点、扩大合作点。
(4)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的对华态度如何?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出现转机,其缓和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新华社北京3月22日电(记者孙辰茜)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22日表示,美国国务卿蒂勒森访华期间,中美双方就本着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精神发展好新起点上的中美关系达成了清晰共识,这是中美作为两个重要大国的正确相处之道。
(5)上述材料是美国国务卿蒂勒森就“萨德”事件后访华回应,你读懂了中美发展的方向何在?中国应如何应对?
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促进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大进步。阅读材料,结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技术、新发明,新理论层出不穷。电灯亮起来了,电话响起来了;内燃机取代蒸汽机,交通运输飞速发展。……人类进入了工业文明的新时代。
材料三:第三次科技革命,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这次科技革命似惊雷闪电,迅速席卷了整个世界。在这次科技革命的浪潮中,中国在多个领取得了重大突破。
材料四: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但是,科技发展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到21世纪初,人类不止一次打开“潘多拉的盒子”:全球变暖、臭氧层受损、沙漠化加剧、物种灭绝、核威胁和核危机……以科技进步为核心的人类文明如何发展,已成为人类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的重大课题。
(1)实现从图一手工操作向图二机器生产的转变,发生在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中?这一现象首先发生于哪国?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有何意义?
(2)材料二中,“电灯亮起来了,电话响起来了”说明人类已进入了什么时代?请列举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交通运输飞速发展”的一项重要成果。这次革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有什么联系?
(3)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中,1964年我国在原子能技术方面首次取得的重大突破是什么?在生物科学方面,1973年首次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的科学家是谁?这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谈谈你对科技革命的认识。

2.选择题(共17题)

4.
一学者在分析中国商业发展时说:“雄汉盛唐的光景不必去说它了,但即使到了一千多年前文弱的赵宋王朝,中国的经济特别是城市商业,也还是世界上最繁荣的。”下图能够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
B.
C.
D.
5.
识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能力,由下图可知,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A.过程曲折B.受到帝国主义压迫C.受到封建主义压迫D.快速发展
6.
长征是什么?在中国作家魏巍的笔下,长征是“地球的红飘带”;在美国作家素尔兹伯里的笔下,长征是“前所未有”的事;在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笔下,长征是“惊心动魄的史诗”。下列对长征胜利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B.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C.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D.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7.
太平天国运动遇到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战争都不曾遇到过的新情况。这个新情况是
A.反封建的同时还担负起反侵略的历史使命B.敌人长期封锁
C.中央军队与地方武装联合绞杀D.内部变乱导致分裂,由胜转衰
8.
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第一场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这里“补课”“起点”的含义分别是
A.明确反封建,实现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斗争
B.明确反对帝国主义,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C.彻底反帝反封建,无产阶级政党开始领导革命
D.开始宣扬民主科学,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9.
下图所示抗日根据地力量的发展为下列哪个战役的爆发提供了条件

抗日根据地力量发展统计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10.
丘吉尔在谈到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时说:“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这材料直接反映了
A.全民族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B.中国抗日战争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大力支持
C.中国的抗战对彻底摧毁法西斯势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D.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11.
“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这段文字反映了( )
A.南京大屠杀惨案B.东北三省的完全沦陷
C.抗日将士血染卢沟桥D.旅顺大屠杀惨案
12.
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指出,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
A.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建立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依法治国的方略
13.
20世纪70年代,美国代表被迫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这里的“第一次击败了美国”的会议是指
A.上海APEC会议
B.万隆会议
C.巴黎和会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14.
2006年2月27日,台湾当局执意抛出“终统论”,再次试图挑衅两岸关系、分裂国家,这一行径遭到普遍反对。下面对台湾问题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②祖国统一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③台湾曾经遭受日本50年的殖民统治,抗战胜利后回到祖国怀抱
④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A.①②④
B.①②
C.①②③④
D.③④
15.
“这是个独特的民族,用战车把宗教传播到西亚、北非等地,穆斯林的足迹从此遍及四方;它又是文明使者,用嘴巴将东西方文化传承、传播,某种数字因此冠上它的大名。”这个“独特民族” 指的是( )
A.古代日本B.古代希腊C.古代阿拉伯D.古代罗马
16.
当你漫步法国罗浮宫时,解说员指着一黑色的石柱说:“这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该法典诞生在( )
A. 尼罗河流域    B. 两河流域 C. 印度河流域    D. 黄河流域
17.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出现了下图所示现象。从图中我们直接可以看出(  )
A.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B.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
C.人文主义思想开始诞生D.地圆学说被充分证实
18.
“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强制性迁徙,不可否认,也是最残酷的一次迁徙。在过去的一个长达400年期间,大批非洲人被迫远离家乡,分散在世界各地,这在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与这次“迁徙”有直接关联的重大事件是
A.新航路开辟
B.黑奴贸易
C.工业革命
D.美国内战
19.
1931年,在美国纽约州的一所小学里,有一位教员劝一个小女孩回家吃点东西,可小女孩有气无力地说:“不行啊,我们家是轮流吃饭,今天该我妹妹。”这表明
A.罗斯福新政没有效果B.美国人的生活方式与中国人不同
C.美国即将爆发经济危机D.经济危机使美国人民生活极其艰难
20.写出下列命题 p 的否定 ¬p ,并判断命题 ¬p 的真假: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