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一次空前绝后的壮举。但明王朝遣使西航的目的,并没有和民间对外贸易利益有效地结合起来。郑和远航将朝贡、勘合方式的对外关系推到顶峰,“厚往薄来”,用大量的物质财富换取海外诸国形式上的藩属关系。
材料二 限制海外船入口,严禁中国海船出口,放弃市舶税利收益,高价买进,贱价卖出,甚至无偿赠送,这是明代朝贡贸易与前代航海贸易不同的特色……(郑和)忠心执行的朝贡贸易,由于长期贬价贱卖,无偿赠送,耗费巨大。“收货所出数十万,而所取曾不及一二。且钱出外国自昔有禁,今仍竭天下所有以与之,可谓失其宜矣。”可见赏赐开支疲于应付。致使国库枯竭,财政短绌,长此下去,终会导致明王朝的经济崩溃。
材料三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郑和下西洋的时间。并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述明朝对外贸易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说明郑和下西洋活动终止的主要原因。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外交角度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贡献。
材料一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一次空前绝后的壮举。但明王朝遣使西航的目的,并没有和民间对外贸易利益有效地结合起来。郑和远航将朝贡、勘合方式的对外关系推到顶峰,“厚往薄来”,用大量的物质财富换取海外诸国形式上的藩属关系。
材料二 限制海外船入口,严禁中国海船出口,放弃市舶税利收益,高价买进,贱价卖出,甚至无偿赠送,这是明代朝贡贸易与前代航海贸易不同的特色……(郑和)忠心执行的朝贡贸易,由于长期贬价贱卖,无偿赠送,耗费巨大。“收货所出数十万,而所取曾不及一二。且钱出外国自昔有禁,今仍竭天下所有以与之,可谓失其宜矣。”可见赏赐开支疲于应付。致使国库枯竭,财政短绌,长此下去,终会导致明王朝的经济崩溃。
材料三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郑和下西洋的时间。并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述明朝对外贸易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说明郑和下西洋活动终止的主要原因。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外交角度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贡献。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十五年(641年),唐太宗以宗室女文成公主入嫁之(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营造与工技著作、医书医方、医疗器械、佛教经典,对西藏的社会、生产、生活都有很大的影响。
材料二 雍正五年(1727年)……设立驻藏大臣;监督地方政府。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清政府大力整顿西藏行政事务,规定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共同任命西藏各级地方政府的官员,噶伦以下僧俗官员,事无大小都要禀明驻藏大臣办理。
材料三 清朝对北部边疆地区的管辖形式为:派遣将军、都统、大臣分驻边疆各地,将军为一个地方的最高军政长官。清代为了加强在新疆地区的统治,设伊犁将军。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文成公主入藏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央政府是怎样强化驻藏大臣权力的。
(3)设置伊犁将军的是哪位皇帝?伊犁将军管辖的范围是什么?
(4)除了上述材料涉及的事件外,清朝前期,还有哪些巩固国家统一的事件?写出其中一例。
(5)综合以上三则材料,你能获得哪些结论?
材料一 贞观十五年(641年),唐太宗以宗室女文成公主入嫁之(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营造与工技著作、医书医方、医疗器械、佛教经典,对西藏的社会、生产、生活都有很大的影响。
材料二 雍正五年(1727年)……设立驻藏大臣;监督地方政府。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清政府大力整顿西藏行政事务,规定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共同任命西藏各级地方政府的官员,噶伦以下僧俗官员,事无大小都要禀明驻藏大臣办理。
材料三 清朝对北部边疆地区的管辖形式为:派遣将军、都统、大臣分驻边疆各地,将军为一个地方的最高军政长官。清代为了加强在新疆地区的统治,设伊犁将军。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文成公主入藏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央政府是怎样强化驻藏大臣权力的。
(3)设置伊犁将军的是哪位皇帝?伊犁将军管辖的范围是什么?
(4)除了上述材料涉及的事件外,清朝前期,还有哪些巩固国家统一的事件?写出其中一例。
(5)综合以上三则材料,你能获得哪些结论?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行政,变机构。废行省,设“三司”。废丞相,撤中书。诸朝政,分六部。锦衣卫,实特务。监臣民,忠皇帝。八股文,科举考。读书人,成奴仆。迁北京,强控制。行削藩,设东厂。明君权,空强化。
材料二 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正、乾隆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予内阁,而予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清史稿·军机处》
(1)材料一是对明朝君权强化措施的总结,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太祖强化皇权的措施。明朝实行“八股文,科举考”的目的是什么?有何弊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军机处的办事特点是什么?
(3)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明清两朝实行的措施有何共同作用?
材料一 改行政,变机构。废行省,设“三司”。废丞相,撤中书。诸朝政,分六部。锦衣卫,实特务。监臣民,忠皇帝。八股文,科举考。读书人,成奴仆。迁北京,强控制。行削藩,设东厂。明君权,空强化。
材料二 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正、乾隆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予内阁,而予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清史稿·军机处》
(1)材料一是对明朝君权强化措施的总结,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太祖强化皇权的措施。明朝实行“八股文,科举考”的目的是什么?有何弊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军机处的办事特点是什么?
(3)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明清两朝实行的措施有何共同作用?
2.选择题- (共13题)
4.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经过27年的研究,写成了190多万字的《本草纲目》,这本书
A.成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
B.是一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 |
C.是我国最早介绍西医学的著作 |
D.奠定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基础 |
6.
大明王朝统治中国长达270多年,创造了诸如明长城和北京城等辉煌成就。导致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A.李自成大军攻占北京 |
B.崇祯皇帝自缢万岁山 |
C.明朝中后期连年灾荒 |
D.明朝政治的日益腐败 |
8.
清政府一些官员认为台湾土地狭小、人口稀少,设立地方政府还要靠朝廷供养,不如放弃台湾岛。大臣施琅劝告康熙帝说,没有台湾,东南沿海不得安宁,台湾虽然边远,却是沿海要害之所在。于是,康熙帝决定设立台湾府管理台湾。上述材料表明清朝设立台湾府的目的是
A.接受汉族文化 |
B.发展海外贸易 |
C.巩固东南海防 |
D.促进台湾发展 |
10.
文学艺术创作来源于社会生活,代表明清文化突出成就的文学艺术反映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下列反映清代文学艺术成就和特点的是
A.《三国演义》和秦腔 |
B.《水浒传》和昆曲 |
C.《红楼梦》和京剧 |
D.《西游记》和汉调 |
12.
清朝后期,“如有打造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材料主要表明,清政府( )
A.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 B.断绝中外贸易往来 |
C.厉行重农抑商政策 | D.禁止官员出海经商 |
13.
《皇明祖训》记载:“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xiéháng)(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明太祖这一做法反映的实质是( )
A. 扩大六部权力 B. 改革丞相制度
C. 扩大地方权力 D. 加强君主专制
A. 扩大六部权力 B. 改革丞相制度
C. 扩大地方权力 D. 加强君主专制
14.
对于下图所示著作,日本科学史家三枝博音曾指出:“‘天工’是与人类行为对应的自然界的行为,而‘开物’则是根据人类生存的利益将自然界中所包藏的种种由人类加工出来。”这部著作


A.认为人类在自然界面前无能为力 |
B.广泛记载了农业和手工业的技术 |
C.主要记述了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 |
D.着重介绍了我国古代商业的情况 |
15.
“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主要特点就是对外抗击外敌入侵,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两者密切相结合。”下列史实能体现“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的是
A.戚继光抗倭 | B.郑成功收复台湾 | C.康熙亲征噶尔丹 | D.雅克萨之战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