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第五十五中学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81655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3/4

1.综合题(共4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在控制希腊之后夺取了埃及和亚洲的大片土地,灭掉了波斯帝国,足迹远达印度,建立起了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
材料二:他从欧洲来到中国,侨居17年;受到元朝皇帝信任,除在京城任职外,还受皇帝之名巡游外省和出使缅甸、南洋,足迹遍及中国和亚欧一些国家。后来描绘他在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的见闻的书在欧洲引起轰动,对西方人了解东方起到了重要作用。
(1)这两则材料反映出的古代文明交流的形式分别是什么?
材料一:
材料二:
(2)请再举出与此两种形式一致的古代东西方之间文明交流的史实各一例。
(3)你认为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文明相互交流的最大益处是什么?
2.
图中学史。

(1)请说出图中A、B、C三种文字的名称?
(2)A、B、C三种文字分别出现在哪些大河流域?
(3)从发源地看,A、B、C所示文明的产生有何共同之处?
(4)A、B、C、D所代表的文明中有一项与其他三项不同,是哪一个?他们之间有何不同?写出一个方面即可。
(5)除了文字,上述地区还有许多文明成就。请选择一个地区,举出一例即可。
3.
古代建筑是我们了解历史的一条重要途径。下面我们以古代建筑为主题,进行一次探究活动。
(搜集资料)

(整理资料)
(1)请将搜集的图片资料进行归类,并简要说明你的分类标准。
(深入研究)
(2)请将合适的图片序号填入下面的划线处。
如果你想要探究这些图片中最古老的建筑,应该选择
如果你想要探究欧洲的建筑风格,应该选择
如果你选择图片③,可以探究
请再举出一个与①处于同一文明区域的典型建筑
4.
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西亚地区的希腊化建筑遗址    图二白马寺
(1)从文明交流来看,可以从图一、图二分别获得怎样的历史信息?
(2)图一、图二反映的文化现象分别与哪些历史事件有关?
(3)上述材料表明图片在历史学习中有何作用?
(4)史料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图二中的白马寺属于其中哪一类?

2.选择题(共53题)

5.
阿拉伯帝国的灭亡与居住在中国北方的哪个民族的西征有关
A.匈奴
B.突厥
C.蒙古
D.满族
6.
下列人物中,通过科学发明的方式对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做出巨大贡献的是
A.马可波罗、亚历山大大帝
B.毕昇、蔡伦
C.郑和、阿基米德
D.玄奘、鉴真
7.
下列选项与“古代对外友好交往”这一主题不符的是
A.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B.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大唐文化
C.郑和--七下西洋,促进亚非交流
D.郑成功--收复台湾,抗击外来侵略
8.
“法老的陵墓,巴比伦的墙,希腊海滨夜潮起,耶路撒冷秋风凉„„”这是凤凰卫视《千禧之旅》的主题曲。如果我们想去看“法老的陵墓”,应该选择
A.尼罗河流域
B.两河流域
C.黄河流域
D.印度河流域
9.
标志着罗马法已经发展到完备阶段,并成为后来许多欧洲国家制定法律的蓝本的是
A.《汉谟拉比法典》
B.儒略历
C.《权利法案》
D.查士丁尼法典
10.
关于世界三大宗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都产生于亚洲
B.都要人们信仰上帝,死后才能升入天堂
C.都曾起过积极作用
D.都成为统治者维护统治的工具
11.
下面表述与穆罕默德有关的是:
①建立起历史上第一个阿拉伯国家
②创立了伊斯兰教
③经过扩张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
④使伊斯兰教成为统一阿拉伯半岛的旗帜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12.
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①穆罕默德兵临麦加城下
②穆罕默德病逝
③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创建政教合一的国家
④穆罕默德建立伊斯兰教
A.④③①②
B.④③②①
C.③①④②
D.①②③④
13.
下列能够体现欧洲封建等级制度的表述是
A.“条条大路通罗马”
B.“我的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
C.“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D.欧洲的中世纪是黑暗的中世纪
14.
下列关于西欧城市的发展说法正确的有:
①西欧城市在11世纪前后重新兴起
②所有的城市都通过用金钱赎买或通过武力赢得了自治权
③随着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的发展,城市中逐渐形成市民阶级
④市民阶级中的一部分人后来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
D.①②④
15.
罗马帝国扩张产生的影响有:
①给被侵略的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灾难
②将罗马文化渗入到它统治的广大地区
③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④使西方文化第一次传播到东方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6.
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东岸的中东地区近些年来一直战火频繁,下列发生在中东地区的战与征服有
①希波战争
②亚历山大东征
③罗马对东地中海地区的征服
④阿拉伯帝国的扩张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7.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然而我国又区别于其他三个国家的是
A.生活在大河流域
B.较早进入奴隶社会
C.以农业为主
D.文明没有中断
18.
阿拉伯地区是当今世界多极化政治格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下列哪些知识有助于我们了解阿拉伯地区的历史
①巴黎圣母院
②阿拉伯帝国
③《荷马史诗》
④伊斯兰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
某同学设计了四个历史小论文题目,其中错误的是
A.埃及与金字塔
B.西亚与楔形文字
C.穆罕默德与伊斯兰教
D.基督教与《古兰经》
20.
阿拉伯数字给我们生活和学习带来极大方便,我们应当感谢为此做出重要贡献
A.古印度人和阿拉伯人
B.中国人和阿拉伯人
C.阿拉伯人和希腊人
D.古印度人和中国人
21.
如果你生活古代欧洲,不出国门就能游览地中海沿岸各地的风光。据此,你认为你应该生活在下列哪一历史时期
A.古代希腊
B.拜占廷帝国
C.罗马共和国
D.罗马帝国
22.
这场战争一直打到了印度河流域,向外传播了希腊文化,同时也吸收了东方文明。这场战争是
A.亚历山大东征
B.布匿战争
C.希波战争
D.罗马对东地中海地区的征服
23.
古埃及人使用的文字是以下的哪一种?
A.
B.
C.
D.
24.
关于《荷马史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希腊最早的一部史诗
B.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
C.相传由盲诗人荷马所作
D.《荷马史诗》是研究早期阿拉伯社会的重要史料。
25.
在参加历史知识答题比赛中,主持人给同学们一些提示词:阿里巴巴、阿拉丁神灯、阿拉伯文学作品等。你能帮同学们猜出是下列哪部作品吗
A.《伊索寓言》
B.《荷马史诗》
C.《马可·波罗行纪》
D.《一千零一夜》
26.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探究古尼罗河流域文明,形成了下列初步的认识,这些认识中正确的是:
①历史上已知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诞生于此地
②这一区域典型的建筑是金字塔
③基督教产生于此地
④产生了象形文字
⑤创制了迄今所知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
A.②④⑤
B.①②③
C.①④⑤
D.②④
27.
下列与阿拉伯文化有关的
①《一千零一夜》
②《荷马史诗》
③发明阿拉伯数字
④伊斯兰教的《古兰经》
⑤麦加清真寺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⑤
28.
习惯上,我们将下列哪种制度占统治地位的时期称为中古时代
A.奴隶制度
B.封建制度
C.资本主义制度
D.社会主义制度
29.
《世界上下五千年》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法典规定:平时贱民出门,走在路上要不停的敲着瓦罐,提醒高等级的人种不要碰他们。低等级种姓的人如果用手打了高等级种姓的人,那么手就要被剁掉,如果是用脚踢了高等级种姓的人,那么脚就要被剁掉。”据此判断该描述和下面哪个内容有关
A.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B.法老的专制统治
C.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D.秦始皇的暴政
30.
下列关于古巴比伦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古巴比伦位于两河流域
②古巴比伦是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③古巴比伦的建立者是汉谟拉比
④《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1.
“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都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但同时也有许多西方的传统节日传入我国,如“圣诞节”、“复活节”等。与这些西方节日有关的宗教是
A.佛教
B.伊斯兰教
C.基督教
D.道教
32.
下列宗教,对阿拉伯半岛统一起过促进作用的是
A.道教
B.伊斯兰教
C.基督教
D.佛教
33.
标志着欧洲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的事件是
A.395年罗马帝国分裂
B.495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C.查里·马特改革
D.大化改新
34.
在中古欧洲,市民阶级的形成是伴随着什么事件出现的
A.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
B.西欧城市的兴起
C.丕平献土
D.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35.
伴随着古代世界的征服与战争,出现不少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国家,下列不属于此范围的是
A.阿拉伯帝国
B.东罗马帝国
C.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D.古巴比伦王国
36.
诗句“高塔巍巍数千寻,二百万方石砌成”描绘的历史文化遗产是
A.《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B.埃及金字塔
C.大运河
D.故宫
37.
《建筑与民主》一书中说:雅典人通常在半圆形的山坡上集会,确保每一个参与讨论内政、外交问题的人,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到其他出席的人。这反映了雅典
A.实行民主政治B.注重法制建设
C.建筑水平高超D.文化繁荣昌盛
38.
一考古队从非洲出发,由西向东去考察亚非四大文明古国的发源地,其考察顺序是
①尼罗河流域
②印度河、恒河流域
③黄河、长江流域
④两河流域
A.①④②③
B.①③④②
C.①②④③
D.③②①④
39.
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与印度的种姓制度的相同点是
A.维护封建贵族的利益
B.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C.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D.维护全体公民的利益
40.
拜占庭帝国的灭亡给后人留存下的深刻启示是
A.国家分裂必然导致灭亡
B.固步自封必然会被历史淘汰
C.国家要发展必须有广阔的海外市场
D.封建制度必然会被资本主义制度所取代
41.
“条条大路通罗马”、“身在罗马,就像罗马人一样行事”,这些西方谚语可以转意为成语“殊途同归”、“入乡随俗”。从历史文化的角度看,这些西方谚语的形成说明了
A. 罗马帝国为了向外扩张修建了许多道路
B. 当时有很多外国人在罗马学习、生活
C. 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满着暴力
D. 罗马文化渗入到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
42.
比较法是我们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如果将古代埃及文明和古希腊雅典文明作比较,你会发现这两种文明有许多不同,下列对其不同点的归纳不正确的是
A.地理环境不同,埃及处于大河流域,雅典地处海岛
B.社会经济结构不同,埃及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典以工商业和海外贸易为主
C.政治体制不同,埃及实行专制统治,雅典实行奴隶制民主政治
D.社会性质不同,埃及处于奴隶社会,雅典处于封建社会
43.
大河流域以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人类文明,下列不属于大河流域的古代人类文明是()
A.古印度文明B.古埃及文明
C.古中国文明D.古希腊文明
44.近两年正值太阳活动高峰期,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45.
人类早期文明最先诞生于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下列文物古迹中,不能够代表亚非文明的是
A.金字塔
B.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C.万里长城
D.克里特岛宫殿遗址
46.关于回旋加速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
47.
罗马共和国建立于公元前509年,这一时间大致位于以下年代标尺中的
A.AB.BC.CD.D
48.实验室制备1,2﹣二溴乙烷的反应原理如下:CH3CH2OH {#mathml#}170{#/mathml#} CH2=CH2,CH2=CH2+Br2→BrCH2CH2Br.用少量的溴和足量的乙醇制备1,2﹣二溴乙烷的装置如右图所示,有关数据如表:

乙醇

1,2﹣二溴乙烷

乙醚

状态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密度/g•cm3

0.79

2.2

0.71

沸点/℃

78.5

132

34.6

熔点/℃

﹣130

9

﹣116

回答下列问题:

49.
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是梵蒂冈,它的面积0.4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40人,同时也是天主教的中心──以教皇为首的罗马教廷的所在地。这个国家的最初形成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A.查理·马特改革
B.耶稣降生
C.法国琅城人民起义
D.丕平献土
50.
公元7世纪时,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进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这种改革效仿的是
A.中国隋唐制度
B.中国明清制度
C.希腊共和制度
D.罗马元首制度
51.
下面两幅图是某校九年级兴趣小组同学搜集的一组反映中世纪西欧的图片,最适合作为他们探究活片动主题的是
A.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B.意大利的发展
C.西欧城市的复兴
D.西欧文化的发展
52.
阿拉伯人被誉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作出过重大贡献。下列史实中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指南针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B.火药和火药武器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C.改造印度人创制的从0到9十个数字计算法并传入欧洲
D.佛教产生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53.sister love toy my will plane this

{#blank#}1{#/blank#}.

54.
“阿拉伯数字”的传播与马可·波罗远行中国的史实,告诉我们应该具有
A.开放与交流意识
B.爱国意识
C.民主与法制意识
D.历史是非观念
55.
一部游记,内容宏富,妙趣横生,被誉为“世界奇观之书”.哥伦布就是读了这部书,才对黄金遍地的东方大国产生了由衷的向往.该书是( )
A.《天方夜谭》B.《荷马史诗》
C.《马可•波罗行纪》D.《大唐西域记》
56.
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亚历山大东征、丝绸之路、马可·波罗来华等素材,请你判断他们的研究主题是
A.帝国的扩张与崛起B.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C.文明的冲撞与融合D.中华文化的吸引力
57.

如图所示,倾角为30°,重为100N的斜面体静止在粗糙水平面上.一根弹性轻杆一端垂直固定在斜面体上,杆的另一端固定一个重为20N的小球,斜面体和小球处于静止状态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5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37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