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五尺道是连接云南与内地的最古老官道。公元前246年,秦王嬴政从修筑道路入手开发和治理云南,蜀郡太守李冰在川滇交界僰道(今四川宜宾)地区开山凿崖,修筑通往滇东北的道路。始皇统一中国后,又派常安继续修筑这条道路,五尺道从蜀南下经僰道、来提(今云南昭通)后到滇池。这条道路尽管狭窄,却和秦始皇在全国其他地方修筑的宽达五十步的“驰道”具有同等重要意义,是云南与蜀的重要商道。
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所以我们不采取这种办法,而要实行新的政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在1919年发生“转化”的原因,并指出这种“转化”对孙中山以后的政治行为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政策”产生的积极意义。
材料一 五尺道是连接云南与内地的最古老官道。公元前246年,秦王嬴政从修筑道路入手开发和治理云南,蜀郡太守李冰在川滇交界僰道(今四川宜宾)地区开山凿崖,修筑通往滇东北的道路。始皇统一中国后,又派常安继续修筑这条道路,五尺道从蜀南下经僰道、来提(今云南昭通)后到滇池。这条道路尽管狭窄,却和秦始皇在全国其他地方修筑的宽达五十步的“驰道”具有同等重要意义,是云南与蜀的重要商道。
——摘编自李进《秦朝的边疆经略》等
材料二 孙中山的民族观经历了汉族主义,五族共和,到大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在吸纳世界近代民族国家的思想后,孙中山于1919年提出了融合国内各族而成一中华民族的思想:“夫汉族光复,满清倾覆,不过只达到民族主义之一消极目的而已,从此当努力猛进,以达民族主义之积极目的也。积极目的为何?即汉族当牺牲其血统、历史与夫自尊自大之名称,而与满、蒙、回、藏之人民相见于诚,合为一炉而冶之,以成一中华民族之新主义。”——摘编自朱其永《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历史演进与内在逻辑》
材料三 在我国,汉族人口多,占的地方少,少数民族人口少,占的地方大,悬殊很大。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所以我们不采取这种办法,而要实行新的政策。
——周恩来(1957年3月25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国(朝)统治者管理西南地区采取的措施,并简析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在1919年发生“转化”的原因,并指出这种“转化”对孙中山以后的政治行为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政策”产生的积极意义。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有美国人这样感叹:“对于美国这样具有多样性的国家,只有外部的各种挑战可以使它团结起来。”“苏联曾是有用的敌人……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受到苏联挑战的美国政府找到了帮助那些受压制者的‘国家安全’的理由”。而这种“两个世界”对抗的格局……在战后40余年间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
——摘编自俞邃《大国关系调整与世界格局》
材料二 冷战由形形色色的冲突对抗组成的:工业国家之间的冲突对抗;世界的商业中心与提供市场与原料国家之间的冲突对抗;……由于苏联分裂成许多独立的小国所产生的民族与经济问题仍给世界安全带来威胁,因此冷战仍在继续。美国学者哈斯虽然提出了“多极合作时代”的概念,但是却对这样的时代能否到来充满怀疑。……我认为……处理好“多极时代”的大国关系将是“多极合作时代”能够成为现实的前提条件。
——摘编自杨文昌《人民日报海外版》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冷战”对美国的影响,并以亚洲地区为例,说明“战后40余年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当今世界是否具备实现“多极合作时代”的前提条件,并说明理由。
材料一 有美国人这样感叹:“对于美国这样具有多样性的国家,只有外部的各种挑战可以使它团结起来。”“苏联曾是有用的敌人……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受到苏联挑战的美国政府找到了帮助那些受压制者的‘国家安全’的理由”。而这种“两个世界”对抗的格局……在战后40余年间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
——摘编自俞邃《大国关系调整与世界格局》
材料二 冷战由形形色色的冲突对抗组成的:工业国家之间的冲突对抗;世界的商业中心与提供市场与原料国家之间的冲突对抗;……由于苏联分裂成许多独立的小国所产生的民族与经济问题仍给世界安全带来威胁,因此冷战仍在继续。美国学者哈斯虽然提出了“多极合作时代”的概念,但是却对这样的时代能否到来充满怀疑。……我认为……处理好“多极时代”的大国关系将是“多极合作时代”能够成为现实的前提条件。
——摘编自杨文昌《人民日报海外版》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冷战”对美国的影响,并以亚洲地区为例,说明“战后40余年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当今世界是否具备实现“多极合作时代”的前提条件,并说明理由。
2.单选题- (共15题)
3.
自伯利克里时代开始,雅典实行公职给薪制,出席公民大会者每次给薪1个奥波尔,至公元前327年,每次给薪6个奥波尔,参加重要会议者领取9个奥波尔。这表明当时雅典
A.重视消除贫富差距 |
B.民主政治得到确立 |
C.城邦经济繁荣发达 |
D.鼓励公民积极参政 |
4.
查士丁尼法典规定,所有妇女不论有夫无夫,不论是债权担保或是提供物权担保,都在禁止之列。但是,大法官们在实施过程中,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该法进行了部分调整,规定妇女如遇特殊情况时可以作为担保人。这表明
A.妇女地位逐渐与男子平等 |
B.罗马法在实践中具有灵活性 |
C.执法者具有任意裁判的权力 |
D.罗马法充分保护平民权益 |
5.
美国学者帕尔默在其《现代世界史》中认为,1871年建立的德意志帝国是“一个君主政体的联邦”,但“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民主的”。下列属于其“民主”成分的是
A.帝国议会代表由选举产生 |
B.德意志皇帝任命官吏主宰议会 |
C.德意志宰相只对皇帝负责 |
D.联邦议会代表由各邦君主任命 |
6.
1875年宪法是一份有宪法之名而无宪法体系的独特文献,……君主派最为讨厌的“共和国”一词最终被塞进宪法,而共和派希望的一院制议会最终被参、众两院制议会取代。这表明当时法国
A.各派反对该宪法 |
B.宪法的不稳定性 |
C.面临战争的威胁 |
D.各派之间的妥协 |
7.
被尊为“美国宪法之父”的麦迪逊说:“如果人人都是天使,那么政府根本就没有必要……在构筑人管理人的政府时,最困难的是:你先得让政府有能力控制百姓;接下来,你还得让他能控制住自己。”其政治理念在美国1787年宪法中的主要体现是
A.总统掌握军事权 |
B.国会权力至上 |
C.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 |
D.人民主权高于一切 |
8.
鸦片战争前,制约英军航行作战的关键是对中国沿海缺乏地理认知和准确的海图,为此,鸦片战争期间,英军在中国沿海展开大范围水文调查,而这一行为未受到清军的阻止。这说明
A.清政府固守天朝上国思想 |
B.英国殖民侵略准备充分 |
C.清政府缺乏近代海权观念 |
D.中英之间军事实力悬殊 |
9.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这里说的“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指的是辛亥革命
A.使中国开始了全盘西化 |
B.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改变 |
C.将传统文化彻底地击败 |
D.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
11.
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某校学生进行抗日战争期间有关日军暴行的研究性学习,在众多材料中最有力的证据是
A.战争亲历者的控诉材料 |
B.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写 |
C.侵华日军撰写的回忆录 |
D.屠杀现场遗迹和当时拍的新闻照片 |
12.
有学者认为:“十月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名义、口号和理论体系进行的,与西方现代文明总危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直接的牵涉,但其渊源、性质、风格和命运却深深地植根于俄国历史土壤之中。”该观点认为十月革命
A.主要目的是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 |
B.根本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
C.是俄国社会内外矛盾的必然产物 |
D.引发了西方现代文明的危机 |
13.
有学者认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形成的这一制度,主要体现一种精英参政,区别于自下而上选举基础之上的广泛的公民参政,它是对中国政体的一种补充体制。这一制度的出现说明当时中国
A.形成了联合执政的局面 |
B.各党派政治见解一致 |
C.实现少数民族区域自治 |
D.重视政党政治的创新 |
14.
2018年第十届海峡论坛召开,8000多位台胞齐聚厦门。与此同时,海峡百姓论坛、海峡经济论坛、京台青年创业大赛等交流活动在台湾掀起热潮。这反映了
A.两岸经济文化交流蓬勃发展 |
B.“一国两制”得到台湾同胞普遍认同 |
C.民间交流得到台湾当局支持 |
D.海峡两岸已经共同达成“九二共识” |
15.
***认为:“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便利我们放手进行国内的经济建设和共同对付可能出现的帝国主义侵略,争取世界的和平.”这表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A.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 |
B.是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结合 |
C.最终实现了地区和平 |
D.由革命外交向国家外交的转型 |
16.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开启了中美关系的“破冰之旅”。时人评论说:“尼克松改变了世界”,但***却说:“是世界改变了尼克松”。这从侧面说明了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
B.两极格局走向解体 |
C.美国霸主地位的衰落 |
D.中美分歧已然消失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