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材料二:南宋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三:2016年4月24日,“华光礁1号沉船特展”在南京博物院开展,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参观,“华光礁1号”是我国考古工作者在西沙群岛的远海地区发现的第一艘古船。据考证,“华光礁1号”当时是从福建泉州港出发,船货均为南宋外销瓷器,最终在西沙群岛沉没。这意味着,沉船行驶在向西的“海上丝绸之路”航线上,前往东南亚甚至更远的地方。专家认为,“华光礁1号”古沉船遗址及出土文物,记载着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友好往来的历史,标志着中国人开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先河,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摘编自2016年4月25日中国新闻网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的谚语说明哪个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的粮仓?
(3)根据材料三南宋外销瓷器,请写出这些物品的著名产地之一?
(4)根据材料三你认为宋代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5)材料中的“海上丝调之路”什么时期进入鼎盛?这条航线的开辟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材料一: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材料二:南宋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三:2016年4月24日,“华光礁1号沉船特展”在南京博物院开展,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参观,“华光礁1号”是我国考古工作者在西沙群岛的远海地区发现的第一艘古船。据考证,“华光礁1号”当时是从福建泉州港出发,船货均为南宋外销瓷器,最终在西沙群岛沉没。这意味着,沉船行驶在向西的“海上丝绸之路”航线上,前往东南亚甚至更远的地方。专家认为,“华光礁1号”古沉船遗址及出土文物,记载着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友好往来的历史,标志着中国人开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先河,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摘编自2016年4月25日中国新闻网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的谚语说明哪个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的粮仓?
(3)根据材料三南宋外销瓷器,请写出这些物品的著名产地之一?
(4)根据材料三你认为宋代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5)材料中的“海上丝调之路”什么时期进入鼎盛?这条航线的开辟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2.
加强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和谐,是事关国家统一、地区发展的重大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知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材料二洁白的哈达,温驯的藏羚羊,雄伟的布达拉宫……这就是我们美丽而圣洁的西藏。虽然当前“藏独”分子猖獗,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自古以来,西藏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材料三随着北宋的建立和周边民族的相继崛起,在更大范围内形成了民族政权并立的格局。北宋灭亡后,又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政策为唐太宗赢得了怎样的称号。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藏族的祖先在唐朝时被称作什么,并举两例说明唐朝与西藏地区友好往来的史实。
(3)指出中央政府对西藏的有效管辖开始于哪一朝代设立的哪一机构。
(4)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出现了先战后和的民族关系。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举出“战与和”的史实各一例。
材料一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知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材料二洁白的哈达,温驯的藏羚羊,雄伟的布达拉宫……这就是我们美丽而圣洁的西藏。虽然当前“藏独”分子猖獗,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自古以来,西藏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材料三随着北宋的建立和周边民族的相继崛起,在更大范围内形成了民族政权并立的格局。北宋灭亡后,又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政策为唐太宗赢得了怎样的称号。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藏族的祖先在唐朝时被称作什么,并举两例说明唐朝与西藏地区友好往来的史实。
(3)指出中央政府对西藏的有效管辖开始于哪一朝代设立的哪一机构。
(4)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出现了先战后和的民族关系。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举出“战与和”的史实各一例。
2.选择题- (共18题)
4.
有学者指出,中国此时期(宋朝)的航海科技是领先全世界的。中国造的有分舱区的大船——包含四层甲板、四或六桅……航海图用罗盘导向,这种科技远远超过西亚与欧洲。当时造船业发达的地区是
A.广州 |
B.杭州 |
C.景德镇 |
D.开封 |
13.
“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材料中宋太祖这一举措
①造成重武轻文的局面
②增强了军队作战能力
③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
④有利于士人受到尊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①造成重武轻文的局面
②增强了军队作战能力
③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
④有利于士人受到尊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5.
两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是座顶峰。”下列史实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城市商品经济繁荣 | B.对外征战,拓展疆土 |
C.便武兴文,士人地位高 | D.对外开放,外贸兴盛 |
17.
“迄今井邑犹荒凉(不断的战争使得城乡一片荒凉),居民生资唯榷场(居民主要依靠边境市场过生活)。
马军步军自来往(双方军队各自在边境来回巡逻),南客北客相经商(南北双方客商进行着繁忙贸易)。”金代文人刘迎的这首诗反映出的宋代民族交往的主要方式是
马军步军自来往(双方军队各自在边境来回巡逻),南客北客相经商(南北双方客商进行着繁忙贸易)。”金代文人刘迎的这首诗反映出的宋代民族交往的主要方式是
A.统治者之间的和亲 | B.双方互相派驻使节 |
C.繁忙的经济贸易交流 | D.双方激烈持久的战争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8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