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成公主入藏,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同时带去许多工艺品、谷物种子、药材、茶叶以及历法、生产技术与各种书籍。
材料二元朝,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派遣官吏,征收赋税,进行有效的统治,西藏等边陲地区都处在中央政府管辖之下。
材料三清朝,西藏地区与中央政府的联系更加紧密,西藏喇嘛教首领五世达赖于清初到北京,受到顺治皇帝接见,被正式赐予“达赖喇嘛”封号。
——以上材料均摘自北师大版历史教材·七下
(1)材料一中的史实发生在哪个朝代?这一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2)材料二反映了元朝的哪一制度?管辖西藏的机构是什么?
(3)清朝初期受到册封的除了材料三中提到的达赖,还有另一位喇嘛教首领,他是谁?康熙帝赐予他什么封号?为有效管辖西藏事务,清朝还设置了什么机构?
(4)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材料一文成公主入藏,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同时带去许多工艺品、谷物种子、药材、茶叶以及历法、生产技术与各种书籍。
材料二元朝,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派遣官吏,征收赋税,进行有效的统治,西藏等边陲地区都处在中央政府管辖之下。
材料三清朝,西藏地区与中央政府的联系更加紧密,西藏喇嘛教首领五世达赖于清初到北京,受到顺治皇帝接见,被正式赐予“达赖喇嘛”封号。
——以上材料均摘自北师大版历史教材·七下
(1)材料一中的史实发生在哪个朝代?这一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2)材料二反映了元朝的哪一制度?管辖西藏的机构是什么?
(3)清朝初期受到册封的除了材料三中提到的达赖,还有另一位喇嘛教首领,他是谁?康熙帝赐予他什么封号?为有效管辖西藏事务,清朝还设置了什么机构?
(4)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2.
观察下列图片

(1)图一、图二中两个人物分别是谁?他们的对外活动反映了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什么特点?(6分)
(2)图三反映的历史事件是郑和下西洋,请写出其目的和在世界航海史上的地位。(4分)
(3)图一、二和图三反映的对外交往,在作用方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图三反映的历史事件结束后,对外交往逐渐减少,到清朝导致了什么局面的出现?(4分)

(1)图一、图二中两个人物分别是谁?他们的对外活动反映了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什么特点?(6分)
(2)图三反映的历史事件是郑和下西洋,请写出其目的和在世界航海史上的地位。(4分)
(3)图一、二和图三反映的对外交往,在作用方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图三反映的历史事件结束后,对外交往逐渐减少,到清朝导致了什么局面的出现?(4分)
2.综合题- (共1题)
3.
阅读材料题,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1991年1月3日,《人民日报》报道:位于我国河北省赵县的这座大型石拱桥,最近被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评定为最悠久的“国际历史上土木工程里程碑”。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对“国际历史上土木工程里程碑”的评选极为严格,要求必须是世界历史上最辉煌的土木工程范例。
材料二 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材料三 (书中)介绍的生产技术,如北京王麻子,杭州张小泉的剪刀,使用“夹钢”、“贴钢”的技术;采煤时,已经能除瓦斯;纺织业使用了精巧的提花机等,在当时世界上都是第一流的。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这座大型石拱桥”指的是哪座桥?由谁设计和主持建造的?属哪个朝代?(6分)该桥的世界意义是什么?(2分)
(2)请问指南针发明于何时?它的发明有何重要意义?(4分)
(3)材料三是哪本书的内容?作者是谁?(4分)国外是怎样称誉这本书的?(2分)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族融合和对待外来文化态度的角度,说说古代中国能产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的原因。(2分)
材料一 1991年1月3日,《人民日报》报道:位于我国河北省赵县的这座大型石拱桥,最近被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评定为最悠久的“国际历史上土木工程里程碑”。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对“国际历史上土木工程里程碑”的评选极为严格,要求必须是世界历史上最辉煌的土木工程范例。
材料二 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材料三 (书中)介绍的生产技术,如北京王麻子,杭州张小泉的剪刀,使用“夹钢”、“贴钢”的技术;采煤时,已经能除瓦斯;纺织业使用了精巧的提花机等,在当时世界上都是第一流的。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这座大型石拱桥”指的是哪座桥?由谁设计和主持建造的?属哪个朝代?(6分)该桥的世界意义是什么?(2分)
(2)请问指南针发明于何时?它的发明有何重要意义?(4分)
(3)材料三是哪本书的内容?作者是谁?(4分)国外是怎样称誉这本书的?(2分)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族融合和对待外来文化态度的角度,说说古代中国能产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的原因。(2分)
3.选择题- (共21题)
6.
下列有关元朝民族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元朝的统一,为民族融合提供了有利条件 |
B.忽必烈即位后大力推行以采用汉法为主要内容的改革 |
C.蒙古族的形成,是元朝民族融合的重要事例 |
D.元朝人分四等的改革带有民族歧视和压迫的性质 |
8.
秦、隋、元是我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朝代,在许多方面有着相似点,主要表现为()
①都是由汉族人建立的统一政权 ②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 ③都对台湾进行了有效的管辖 ④都实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①都是由汉族人建立的统一政权 ②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 ③都对台湾进行了有效的管辖 ④都实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13.
(题文)明太祖实行“廷杖”制度,在殿上杖责大臣。他的侄儿大都督朱文正被杖死,永嘉侯朱亮祖父子则被鞭死。
明太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明太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发泄自己心头的不满 |
B.害怕司法部门徇私舞弊 |
C.维护皇权,强化君主专制 |
D.惟恐这些人畏罪潜逃 |
16.
“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的记载可能和哪些史实有关( )
①胡蓝之狱的株连②廷杖制度的严酷③锦衣卫的无孔不入④文字狱的无中生有
①胡蓝之狱的株连②廷杖制度的严酷③锦衣卫的无孔不入④文字狱的无中生有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19.
在“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康乾盛世之际,潜伏着的危机有( )
①强化君主专制,皇权高度膨胀 ②坚持“重农主义”政策 ③压制工商业,鄙薄科学技术 ④山西人中最聪明能干的都去做商人,稍笨一点的去官府里当差
①强化君主专制,皇权高度膨胀 ②坚持“重农主义”政策 ③压制工商业,鄙薄科学技术 ④山西人中最聪明能干的都去做商人,稍笨一点的去官府里当差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②④ |
22.
在清朝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基本采取了闭关政策,下列有关闭关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阻止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 |
B.虽然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但最终扭转了中外力量的对比 |
C.导致中国进一步闭塞、停滞、倒退,使中国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 |
D.表明清朝统治者缺乏发现问题的眼睛和解决问题的勇气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2道)
综合题:(1道)
选择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