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2015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5华诞,某校高中学生开展了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小组一、围绕“艰苦探索”提出问题:
(1)1921年7月,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当时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具备了哪些条件?
(2)1922年在中共“二大”上,把党现阶段的奋斗目标修改为“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军阀,建立民主共和国”。中国共产党做出这一修改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3)1927年10月,***率领部队创建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由此开辟了怎样的中国革命道路?
小组二、围绕“光辉历程”展开调查:
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功绩之一在于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开辟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4)结合下列四幅插图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为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所做的主要贡献?

小组三、围绕“伟大复兴”进行论证:
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功绩还在于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实现祖国的统一,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民党败退台湾以后,以台湾为依托,把海南岛和金门、马祖作为两翼,依恃其海、空军的所谓优势,不仅要保住流亡的政权,更要准备“反攻大陆”。蒋介石提出国民党的政治目标是“反共抗战,复国建国”,他的如意算盘是“一年准备,二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
小组一、围绕“艰苦探索”提出问题:
(1)1921年7月,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当时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具备了哪些条件?
(2)1922年在中共“二大”上,把党现阶段的奋斗目标修改为“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军阀,建立民主共和国”。中国共产党做出这一修改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3)1927年10月,***率领部队创建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由此开辟了怎样的中国革命道路?
小组二、围绕“光辉历程”展开调查:
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功绩之一在于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开辟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4)结合下列四幅插图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为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所做的主要贡献?

小组三、围绕“伟大复兴”进行论证:
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功绩还在于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实现祖国的统一,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民党败退台湾以后,以台湾为依托,把海南岛和金门、马祖作为两翼,依恃其海、空军的所谓优势,不仅要保住流亡的政权,更要准备“反攻大陆”。蒋介石提出国民党的政治目标是“反共抗战,复国建国”,他的如意算盘是“一年准备,二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
——刘建武《国共关系七十年》
材料二:我们愿意同台湾当局协商和平解放台湾的具体步骤和条件,并希望台湾当局在他们认为适当的时机,派遣代表到北京或其他适当的地点,同我们开始这种商谈。——周恩来在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报告
(5)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解决台湾和大陆关系问题上的办法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2.
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曾出现过各种各样的政治模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912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共和政体悲惨的结束了,即悲惨的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材料三、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可以监督共产党。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和一个人一样,耳边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
——***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唐朝实施了什么政治制度?
(2)材料二中的“仿制品”指的是什么政府?这种“仿制品”在中国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体现了新中国的哪项政治制度?这一时期还有哪些基本政治制度?
(4)请概括说明材料一、二、三反映的三种政治模式本质上的不同。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反映了中国政治体制怎样的一个发展趋势?
材料一

材料二、1912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共和政体悲惨的结束了,即悲惨的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材料三、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可以监督共产党。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和一个人一样,耳边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
——***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唐朝实施了什么政治制度?
(2)材料二中的“仿制品”指的是什么政府?这种“仿制品”在中国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体现了新中国的哪项政治制度?这一时期还有哪些基本政治制度?
(4)请概括说明材料一、二、三反映的三种政治模式本质上的不同。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反映了中国政治体制怎样的一个发展趋势?
2.单选题- (共19题)
3.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活动时,一位成员就伯利克里执政时期雅典的社会状况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有误的是
A.公民大会是常设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
B.这一时期雅典实行民主制 |
C.民众法庭是日常司法机关 |
D.公民在公民大会的发言受到一定的限制。 |
4.
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用人为的方法变更自然水流,以致他人财产受到损害时,受害人得诉诸赔偿”“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这反映了
A.平民的利益得到维护 |
B.贵族的利益得到维护 |
C.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
D.帝国的稳定得到保障 |
5.
《英国史》一书中说:“威廉和玛丽被宣布为联合王国的国王和王后,标志着英国革命结束。在英国所有的革命中,这是使用暴力最少但收敛最好的一次。”材料中所说的“收敛”最主要体现在
A.内阁开始凌驾于议会之上 | B.奠定了英国建立君主立宪的基础 |
C.使英国恢复了国王与议会的传统 | D.英国的王位世袭制最终确立下来 |
6.
“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下列历史事件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
A.义和团运动 |
B.太平天国运动 |
C.戊戌变法 |
D.辛亥革命 |
7.
“广州是传统的外贸口岸;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附近。”这是英国人在《南京条约》中把上述地区作为通商口岸的理由。这反映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
A.向中国倾销鸦片 |
B.打开中国市场 |
C.获得战争赔款 |
D.妄图瓜分中国 |
8.
某中学历史教师组织了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课堂讨论。同学们对其先后颁布的两个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共同点做了评价,其中正确的是
A.甲同学:两个纲领都体现了农民的诉求 |
B.乙同学:二者都否定了封建剥削制度 |
C.丙同学:二者的经济主张是一致的 |
D.丁同学:两者都顺应了中国近代化发展的潮流。 |
10.
2007年12月13日下午,外交部发言人秦刚举行例行记者会,在答记者提问时说:“……在我回答你的问题之前,我请你和我一道向在七十年前那场杀戮中遇害的中国受难者表示哀悼。我们纪念这个日子是因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是为了‘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材料中“七十年前那场杀戮”是指
A.旅顺大屠杀 |
B.九一八事变 |
C.七七事变 |
D.南京大屠杀 |
11.
***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握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插上一刀”的军事行动指的是
A.粉碎重点进攻 |
B.挺进大别山 |
C.发动三大战役 |
D.发动渡江战役 |
13.
十月革命的首创性体现在
A.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
B.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权的伟大尝试 |
C.第一次在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成功发动社会主义革命 |
D.第一次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践暴力革命理论 |
14.
《全球通史》中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一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
A.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
B.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
C.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战争 |
D.巩固苏维埃政权 |
15.
著名作家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为此,文革后我国采取的重大措施有
①平反冤假错案
②颁布了1982年宪法
③加强基层民主建设
④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①平反冤假错案
②颁布了1982年宪法
③加强基层民主建设
④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16.
港澳问题和台湾问题在性质上的不同之处是
A.前者是中国内政,后者是历史遗留问题 |
B.前者是国际问题,后者是中国内政 |
C.前者自治权利较小,后者享有高度自治权 |
D.前者是不平等的国际问题,后者是平等的国际问题 |
17.
建国初期,中国民主同盟主席张澜在政协会议上说:“我们的新制度,当然放弃了旧民主主义中所谓的总统制、内阁制那一套陈腐的旧东西,同时,我们亦不同于苏联及东欧各国的政权治权合一的制度。”那么,新中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是( )
A.政治协商制度 |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C.多党合作制度 |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18.
(题文)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根据中国国情在某些地区设立了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三者的共同之处是。
A.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
B.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
C.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先进的管理体制 |
D.都享有较大的行政自主权 |
19.
1992年上映的《秋菊打官司》主要情节是:20世纪80年代,已有身孕的秋菊在其丈夫被村长踢伤丧失了劳动能力后,她历经艰辛,最终把村长告上了法庭,村长终被拘留。下列某班学生的观后感说法正确的是()
①它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平反各种冤假错案
②它反映了当时实行的村民民主自治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③它反映了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公民的法制意识明显增强了
④它反映了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 )
①它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平反各种冤假错案
②它反映了当时实行的村民民主自治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③它反映了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公民的法制意识明显增强了
④它反映了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③ |
20.
《全球通史》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直接目的
A.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
C.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 D.巩固苏维埃政权 |
21.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9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