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88年革命之所以“光荣”,就在于它完成了1640年以后未能完成的任务,只不过使用了另一种手段……尽管英国以后的政治历程仍然是曲折的,但正是“光荣革命”把英国引进了现代社会。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光荣革命”使用的“另一种手段”。它怎样把英国“引进了现代社会”?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如何实现中央与地方、各权力部门之间的分权与制衡的?
材料一 1688年革命之所以“光荣”,就在于它完成了1640年以后未能完成的任务,只不过使用了另一种手段……尽管英国以后的政治历程仍然是曲折的,但正是“光荣革命”把英国引进了现代社会。
——摘编自齐世荣、钱乘旦、张宏毅主编《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
材料二 众议院…有弹劾(违法失职的总统,副总统和高级文官)的全权。参议院有审讯一切弹劾案的全权。…凡必须经参议院及众议院一致同意的命令、决议……应经总统批准……经参议院的协议及同意,并得该院出席议员三分之二赞成时,总统有权缔结条约;总统提出大使、公使、领事、最高法院法官及合众国政府其他官吏,经参议员的协议及同意时,任命之(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光荣革命”使用的“另一种手段”。它怎样把英国“引进了现代社会”?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如何实现中央与地方、各权力部门之间的分权与制衡的?
2.
近代以来各种经济理论层出不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是很重视商业的,在古希腊时候就是重商业的,罗马也是。那么到了中世纪的末期……商业结合了“地理大发现”,就把商业更加推进一步。“重商主义”的意思就是一个民族国家把发展国内外商业、发展海外贸易当作一种“国策”。
(1)根据材料一,指出“重商主义”产生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地理大发现”后欧洲社会经济的转变。
(2)对材料二中的两种认识,您更侧重哪一种?请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并以史实说明。
材料一 欧洲是很重视商业的,在古希腊时候就是重商业的,罗马也是。那么到了中世纪的末期……商业结合了“地理大发现”,就把商业更加推进一步。“重商主义”的意思就是一个民族国家把发展国内外商业、发展海外贸易当作一种“国策”。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材料二 对于经济自由主义的理论,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有着不同的认识。认识①从国家政府的职能看,认为它有着重大的缺陷。认识②从经济运行机制看认为它对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西方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借鉴(1)根据材料一,指出“重商主义”产生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地理大发现”后欧洲社会经济的转变。
(2)对材料二中的两种认识,您更侧重哪一种?请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并以史实说明。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宗羲认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黄宗羲还认为臣工不能盲目地听命于君主,君与臣是共同治理国家的人,彼此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衡量天下治乱的标准是人民的安危,而不是王朝的盛衰。他指出,专制帝王的法,是为保护他们自己的统治而制定的,是一家之法,因而是非法之法。黄宗羲主张设置宰相以分君主权势,凡国家大政,宰相有权与天子“同议可否”。
(2)结合材料二的观点,分析王阳明心学与材料一黄宗羲观点的联系,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明清时期的思想活跃局面。
材料一 黄宗羲认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黄宗羲还认为臣工不能盲目地听命于君主,君与臣是共同治理国家的人,彼此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衡量天下治乱的标准是人民的安危,而不是王朝的盛衰。他指出,专制帝王的法,是为保护他们自己的统治而制定的,是一家之法,因而是非法之法。黄宗羲主张设置宰相以分君主权势,凡国家大政,宰相有权与天子“同议可否”。
——摘编自魏千志《明清史概论》
材料二 虽然,由于历史的局限,王阳明心学毕竟无法承担思想启蒙的历史使命,但是,在明中叶至明清之际巨大的历史变动和思想嬗递过程中,王阳明心学毕竟高扬了唯心主义式的主体意识,毕竟也曾“震霆启寐,烈耀破迷”,激发过人们“性灵”的火花,吸引过人们“解缆放船,纵横由我”,唤醒了人们去“破块启蒙”。——刘辉平《王阳明心学与明清之际早期启蒙思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的主要政治观点。(2)结合材料二的观点,分析王阳明心学与材料一黄宗羲观点的联系,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明清时期的思想活跃局面。
4.
(加试题)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才能发挥其巨大的指导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五四运动后,他领导了在北京大学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和列宁不同,李大钊把农民而不是城市工人看作革命变革的先锋队。马克思主义强调工人阶级,但工人阶级在当时的中国人口只占一小部分,李大钊通过把中国社会叫无产者社会来证明他从经典马克思主义立场作出转变的合理性。
(2)说明材料二中“用改造了的传统来反对传统以及新的敌人”所代表的革命道路1956年,***在新中国建设道路上继续“改造传统”,发表《论十大关系》,请简述其国内背景。
材料一 1919年五四运动后,他领导了在北京大学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和列宁不同,李大钊把农民而不是城市工人看作革命变革的先锋队。马克思主义强调工人阶级,但工人阶级在当时的中国人口只占一小部分,李大钊通过把中国社会叫无产者社会来证明他从经典马克思主义立场作出转变的合理性。
——摘自《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他认为,整个中国一直在遭受着资产阶级、西方工业化国家的剥削,因此,被压迫的中国人作为一个整体需要统一起来并反抗他们的剥削。——《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中国的问题完全用西方的方法来办,必然要遭到传统的巨大阻抗;而完全用传统的方法来办,那已落后于时代。***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他用西方文化(主要是马克思主义)来改造传统,用改造了的传统来反对传统以及新的敌人。他率领一批旧时代的人——农民,取得了新时代的胜利。——摘编自茅海建《也谈近代湖湘文化》
(1)根据材料一,归纳李大钊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时期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活动。(2)说明材料二中“用改造了的传统来反对传统以及新的敌人”所代表的革命道路1956年,***在新中国建设道路上继续“改造传统”,发表《论十大关系》,请简述其国内背景。
2.单选题- (共23题)
5.
伯里克利执政时期,雅典民主政治步入了“黄金时代”。这一时期,为保障雅典公民积极参政议政,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利 |
B.取消五百人议事会资格限制 |
C.给公民发放观剧津贴 |
D.给参政议政的公民发放工资 |
6.
罗马法规定,在售卖过程中,需当着5名作为见证人的公民的面,由另一公民手持铜秤进行,购买者递上一块铜,庄严宣布物是他的,他已经将其买下。随后,“司秤”以铜击秤,并将铜块递给转让者。在缔结债务口约、设立遗嘱等方面,也存在类似的情景。这表明
A.罗马公民法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 |
B.罗马公民法注重调节贸易和财产纠纷 |
C.罗马法注重保护贵族私有财产 |
D.经济活动交易双方具有公民意识 |
7.
《南京条约》中规定:“英国货物自在某港按例纳税之后,即准由中国商人遍运天下,而路所经过税关,不得加重税例”,这一规定
A. 便利了英国对华商品输出
B. 造成了中国自然经济解体
C. 破坏了近代中国司法主权
D. 导致了洋货倾销中国内地
A. 便利了英国对华商品输出
B. 造成了中国自然经济解体
C. 破坏了近代中国司法主权
D. 导致了洋货倾销中国内地
8.
1927年8月,中共八七会议一致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告全党党员书》,该书强调指出:“工人阶级的革命党,要纠正自己的错误,只有公开的批评这些错误,而且要使全党党员都参加这种批评。……我们的党公开承认并纠正错误,不含混不隐瞒,这并不是示弱……我们是最先进的阶级,无产阶级之先锋队能够在自己错误经验里学习出来,绝无畏惧地披露自己的错误并且有力量来坚决的纠正。”材料反映了中共
A.认识到工人阶级是革命的领导阶级 |
B.主张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相结合 |
C.放弃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模式 |
D.已经从国民革命中吸取了教训 |
9.
某年9月6日,《大公报》在《瞻望北方胜利》社论中写道:“自上月二十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在全局上的意义尤其重大此次北线之战,敌军未战,我们先攻……也是一种进步。”由此可见,当时
A.国共两党军队摩擦加剧 |
B.百团大战振奋了国人精神 |
C.日军速亡中国企图破产 |
D.北方抗战已转入反攻阶段 |
10.
1949年国民党当局在台湾地区实施戒严法,规定出入境的船只、车辆、航空飞机及其他通信交通工具必须检查,必要时得停止其交通,以此限制人民的行动自由。这种局面被打破始于
A.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停止炮击金门 |
B.海协会、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 |
C.台湾当局允许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 |
D.海峡两岸实现直接双向“三通” |
11.
如果说1954年宪法开启了一个新制度,那么这个制度的契机和雏形早已在《共同纲领》中孕育了。这说明1954年宪法
A.缺乏变革的创断性 |
B.具有历史的延承性 |
C.坚持了社会主义原则 |
D.推动了社会制度转型 |
12.
某次国际会议结束后,一位美国记者评价道:“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该会议是
A.1945年重庆谈判 |
B.1954年日内瓦会议 |
C.1955年万隆会议 |
D.1971年联合国大会 |
13.
1947年马歇尔发表演讲:“美国应该尽其所能帮助世界恢复正常经济状态政治就不能稳定,和平就没有保障。我们的政策不是有针对性的反对某一国家或某理论……否则我们的政策的目的应该是……从而创造出自由体制赖以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由此美国实施了马歇尔计划。该计划的实施
A.旨在遏制华约在东欧地区的扩张 |
B.有利于西欧一体化进程 |
C.反映了世界经济体系化发展方向一 |
D.使美国掌握了世界霸权 |
15.
“打个比方,商品经济发展是一个能量巨大的蓄水池,东西方贸易逆差是一块巨石,巨石砸向水池,激起欧洲货币短缺的阵阵波浪,这种波浪通过地区间各种贸易关系传播,最终在伊比利亚半岛找到泄洪口。”由此不可以得出
A.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 |
B.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孤立隔绝的状态 |
C.新航路开辟的社会根源 |
D.葡萄牙、西班牙走在新航路开辟的前列 |
16.
据中国政府网数据显示:2002-2007年6年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合计已超过1979-2001年23年的总和。取得如此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作出对外开放伟大决策 |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
C.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D.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推动 |
17.
《御倭杂著》载:“商道不通,商人失其生理,于是转而为寇。寇与商同是人也,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华夷同体,有无相通,实理势之所必然。”这主要反映了
A.重农抑商政策的危害 |
B.小农经济的脆弱 |
C.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 |
D.海禁政策的恶果 |
19.
卢梭提出:“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这主要反映的是:
A.社会契约论 |
B.自由平等说 |
C.三权分立说 |
D.人民主权说 |
21.
司马迁在整理历史材料时,“采经摭传”,“涉猎者广博”,有书本的,有档案的,有自己采访的,对这些丰富的史料,他尽可能地进行选择和考订。这说明
A.司马迁是历史研究的开创者 |
B.史料搜集只有多元化才可信 |
C.史料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 |
D.历史研究必须清除主观因素 |
22.
英国哲学家培根倡导一丝不苟地记录经验性的实验,促进科学的发展;法国哲学家笛卡尔主张用数学法则作为表述人类理性的最高法则,从事科学研究。17世纪一位科学家承袭了他们的传统,他创立的理论体系
A.揭示了基本的宇宙法则 |
B.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理论基础 |
C.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学说 |
D.阐明了时间空间的本质属性 |
23.
康有为“从崇尚经典走向怀疑经典,又从怀疑经典转向‘大讲西学’,最后吸取了西学中的近代精神,又回过头来重新解释经典”。这反映了康有为
A.欲使儒家思想近代化 |
B.借传统文化推行变法 |
C.主张以西学取代中学 |
D.调和了中西文化矛盾 |
24.
孙中山说:“前代革命…只以驱除光复自任,此外无所转移。我等今日与前代殊,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之外,国体民生,尚当与民变革。虽经纬万端,要其一贯之精神,则为自由、平等、博爱。故前代为英雄革命,今日为国民革命。”下列选项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第一次提出中国近代国民经济变革的方案 |
B.其思想体系体现了建立君主立宪制的意识形态 |
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
D.蕴含了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的内容 |
25.
阅读下图,下列关于苏联建立的“东方战线”及其影响,理解准确的是

①出发点是为了自保和防止战火东延
②北起波罗的海,向南延伸到地中海
③把苏联疆界向西移动了150~400千米
④增加防御空间有效阻止了德军铁蹄

①出发点是为了自保和防止战火东延
②北起波罗的海,向南延伸到地中海
③把苏联疆界向西移动了150~400千米
④增加防御空间有效阻止了德军铁蹄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2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