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
材料二:“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欧阳修
材料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
回答:
(1)以上三则诗词名句分别描写了宋朝的哪些节日?
(2)依据所学知识,举出宋代最受百姓重视的三大节日是什么?
(3)请你以上述其中一个节日为例,描述一下当时的人们是如何欢度节日的?
材料一:“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
材料二:“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欧阳修
材料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
回答:
(1)以上三则诗词名句分别描写了宋朝的哪些节日?
(2)依据所学知识,举出宋代最受百姓重视的三大节日是什么?
(3)请你以上述其中一个节日为例,描述一下当时的人们是如何欢度节日的?
2.
某兴趣小组在学习完宋元文化后,对本节内容进行探究性整理,请一起参与完成。
步骤一 文化典籍
(1)仔细阅读下列图片,写出相应文化典籍的名称。

名称:图一: 图二: 图三:
步骤二 作品欣赏
材料一 全书网罗“善可为法,恶可为戒”的历史事实,以与历代朝政兴衰得失相关的政治、军事、民族关系为主要内容。
材料二“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材料三 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
(2)写出材料一中文学作品的历史地位。
(3)材料二中词句的作者分别是谁?请写出两人词风的特点。
(4)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示意图。

步骤三 感悟历史
(5)通过学习,请你谈谈宋元文化的历史地位。
步骤一 文化典籍
(1)仔细阅读下列图片,写出相应文化典籍的名称。

名称:图一: 图二: 图三:
步骤二 作品欣赏
材料一 全书网罗“善可为法,恶可为戒”的历史事实,以与历代朝政兴衰得失相关的政治、军事、民族关系为主要内容。
材料二“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材料三 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
(2)写出材料一中文学作品的历史地位。
(3)材料二中词句的作者分别是谁?请写出两人词风的特点。
(4)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示意图。

步骤三 感悟历史
(5)通过学习,请你谈谈宋元文化的历史地位。
2.选择题- (共15题)
4.
宋朝高度发达的商业文明,反映在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假如你生活在北宋,你有可能做到的是( )
①去瓦子看节目表演
②携带交子去买大宗商品
③贩卖丝绸到海外
④和回族人做买卖.
①去瓦子看节目表演
②携带交子去买大宗商品
③贩卖丝绸到海外
④和回族人做买卖.
A.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5.
某校举办宋代历史专题手抄报比赛,一位同学搜集了如图中的三幅图片,它们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A.南宋经济重心的南移 |
B.宋朝商业和海外贸易繁荣 |
C.南宋经济的快速发展 |
D.宋朝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
8.
假如时光倒流,你来到宋代江南某户人家作客,你不可能遇到( )
A.主人盛上占城稻米饭 |
B.主人家桌子上摆着瓷器茶水壶 |
C.主人告诉您有些商人用纸币做买卖 |
D.主人的儿子们正在谈论马可•波罗 |
10.
身患绝症后当选“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的姚厚芝为给孩子留下学费毅然用127万针绣成了《清明上河图》.历史上,这幅名作在画家的笔下描绘了哪一都城的繁华景象( )
A.汴京 | B.大都 | C.长安 | D.临安 |
13.
近期,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一档大型文化类益智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打造了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小明也自拟了一道题目:“豪放风格;抗金斗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符合上述条件的词人是
A.苏轼 |
B.李清照 |
C.岳飞 |
D.辛弃疾 |
3.填空题- (共4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5道)
填空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