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381007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12/8

1.论述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历史充满了冲突,冲突是历史的常态,甚至是历史发展的推动力,没有冲突的历史是不可想象的。冲突的结果有以下两种:
第一种,由冲突引发的斗争往往导致一方的全胜和他方的全败,胜利的一方完全消灭另一方。这种结局看似利落,但造成的社会撕裂却是巨大的,人民为此付出极大的代价,而重构社会则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
第二种,由于种种偶然或必然的因素,冲突却常常以融合而告终,斗争的过程可能很激烈,融合的经历可能很漫长,但结局却不是一方吃掉另一方,而是双方都被改造、又都被保留。被改造的双方其实是互相吸取的,由此产生一个新事物,这个新事物从对应的双方都获得生长点,于是同时传承双方,又同时扬弃双方。新社会就是这样产生的。
——摘编自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结合材料和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围绕“冲突→斗争→融合(妥协)”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材料分析题(共4题)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清)长江三角洲一带所需粮食大半需由湖北、江西、安徽运入。而长江下游的手工业产品则输往全国。在长江流域的东西向商品交流中,兴起了上游的重庆、中游的汉口等城市,在中国东部南北商品交流中,出现了沿海的天津、上海、厦门等城市。
——摘编自鲍成志《区域经济变迁与中国古代城市体系的演化》
材料二长江流域通江达海,具有集“黄金水道”和“黄金海岸”于一体的重要地位。在历史上,沿江各地就有着较为松散的经济往来。在计划经济的模式下,条块分割使得流域各地区之间各自封闭,经济发展难以实现优势互补。改革开放以来,按照“发挥优势,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我国长江流域开展经济区域性合作成效显著。由长江沿岸中心城市连接而成的经济区域是长江经济带的核心,是我国经济发展中最具实力,活力和潜力的中轴部分。早已加快的沪、宁、汉、渝四个特大中心城市建设,增大了特大中心城市的轴射作用。如果辅之以沿江各次中心城市除主动接受辐射外。还根据自身情况,依据科学发展观,制定科学规划,实施沿江发展战略,来推进区域经济合作。那么,长江经济带的地域忧势将充分凸现,实力地位将大大增强。经济活力将高效发挥,发展潜力将无可估量。
——摘编自《实施沿江开发体化战略推进长江流域城市区域经济合作》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实施沿江发展战略”的有利条件和重要意义。
3.
[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高宗远比他的前辈伟大的政绩是重新建立科举制度,并在他统治时期更多地通过科举制起用官员。中举和应试的人数开始迅速增多,科举制的影响开始在最高一级官僚机构中表现出来。相当数量的官员开始以这种方式走上仕途。但不能夸大这个趋势。官员中中举的人依然是少数,大部分官员仍靠世袭的特权入仕,甚至靠更普遍的方式从胥吏升任。
高宗统治时期的真正成就,不是想改变统治阶级内部社会力量的对比这一难以作为定论的企图,而是对科举制本身进行一系列大改变。651年,隋朝和初唐最高级的秀才考试中断;656年新设专科数学考试,与原有的两种考试一样,专为低级官员和庶民的儿子举办;658年创设了为特定应试人举行的殿试:681年明确了明经科考经书及其注疏,进士科考政治事务,从而再次确定了唐朝其后时间的科举形式。为了从取得当官资格的人当中选人担任实职,选举制被采用了。因此,国家的首要的官员选举制在高宗时期得到了彻底改造。8世纪盛唐时期实行的选举制度基本上是高宗时期传下来的。
一一摘编自(英)崔瑞德《剑桥中国隋唐史》
(1)根据材料,概括唐高宗时期科举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唐高宗的科举改革。
4.
(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42年1月,26个反法西斯国家在华盛顿发表《联合国家宣言》,美、英、苏、中四国领衔签字。这是中国第一次以“四大国”之一身份出现在战时的国际政治舞台上。1943年10月,美、英、苏、中四国在莫斯科签署《普遍安全宣言》。据此,中国有权参与各大国之间为结束战争而采取的协调行动,有权参与筹建联合国。莫斯科《四国宣言》标志着中国正式成为四大国之一。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大国角色铺设了道路。1943年11月下旬,罗斯福、丘吉尔、蒋介石聚会埃及首都开罗,商议对日作战问题。开罗会议是战时中国外交的最高峰,标志着战时中国的大国地位达到顶峰。
在反法西斯大国中,只有美国支持中国应置身于世界大国的行列。早在1941年8月美、英大西洋会议期间,罗斯福就形成了以美、英、苏、中“四警察”来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的设想,1941年,美英在讨论《联合国家宣言》签名国的排名顺序时,发生激烈争吵,美国坚持中国必须与美、英、苏一起领衔签字。英国被迫让步。
——摘编自向冬梅《二战时期中国的大国地位析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时中国能够取得四大国之地位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时中国大国地位取得的影响。
5.
(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宋应星(1587~约1666年),宇长庚,南昌奉新人。自幼对自然科学及技术很有兴趣,熟读过李时珍的《本草纲日》等书,怀有济国济民的理想。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举人。后多次会试落选,逐于崇祯八年(1635年)出任袁州府分宜县教谕。在任教谕期间.写成《天工开物》,刊于崇祯十年(1637年)。全书三卷十八篇.所叙内容涉及中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三十个生产部门的技术和经验,几乎包括了社会全部生产领域。全书除文字叙述之外,还附有一百二十三幅插图,配以说明,展示工农业各有关生产过程,生动而真实。书中绝大部分内容都是在南北各地实地调查的资料。
《天工开物》一书是对中国传统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系统而全面的总结,在体例上首开先例,后被清代《古今图书集成》及《授时通考》广泛摘引。十七世纪末,此书传入日本,被广为传抄,在十八世纪流传到朝鲜,成为李朝后期实学派学者参引的著作。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应星能够写成《天工开物》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天工开物》的影响。

3.单选题(共6题)

6.
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雅典规定陪审员每人每日给薪两个奥波尔(相当于一人一天的生活费),执政官为四个奥波尔,五百人会议的议员为五个奥波尔。这反映出在当时雅典
A.公职人员较为贫穷
B.政府重视公民参政
C.政治采用制衡机制
D.公民具有等級差别
7.
有学者指出,美国现行政治制度的确立,经历了“欧洲主义一民族主义一欧美主义”的道路。这主要表明美国政治制度具有
A.创新性
B.融合性
C.先进性
D.开放性
8.
1937年中共中央宣布:“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二、取清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三.取消現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这说明中共
A.实现了指导思想的转变
B.消除了与国民党的分歧
C.以民族国家大业为重任
D.改变了之前的革命目标
9.
中午战争后,由于《马关条约》已准许外商在中国白由办厂,所以清政府就不用禁止本国商人投资新式企业。清政府政策的转变
A.解决了清政府财政危机
B.顺应了外商在中国投资的需要
C.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D.使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10.
汉朝虽已发明了造纸术,但两汉官方书写的材料主要还是简帛,直到东晋末年,官方才明确下令用纸代简。官方书写材料的这种变化反映了东晋末年(  )
A.简帛退出了书写领域B.造纸技术的不断进步
C.书写原料来源的广泛D.实现了书写材料革命
11.
在新文化运动诸健将攻击旧传统的激烈文字中,鲁迅的《狂人日记》是最沉痛也是最深刻的。它以文学的形式入木三分地揭露了礼教的“吃人”本质,影响至深至远。自此以后,“吃人的礼教”一语传遍海内外。鲁迅的做法
A.揭示了儒家学说的本质
B.扫荡了儒教的统治地位
C.是特定条件下的必要选择
D.揭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