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31年9月18日)晚上10点钟,暴戾的中国军队在北大营西侧,破坏南满铁路,袭击守备队,双方正冲突中„„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因素引起的。
——日军军机电报第一号
材料二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借口一个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日军随即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抵抗。
——人教版历史必修1
材料三日本政府制定的“大陆政策”:第一步,侵占中国的台湾;第二步,征服朝鲜;第三步,侵占中国的东北和蒙古;第四步,征服全中国;最后:侵占亚洲,称霸世界。
材料四2006年8月15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无视国际社会、亚洲邻国和日本人民的反对,悍然再次参拜供奉有14名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
——中新网8月15日
材料五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2010年5月30日下午抵达东京,开始对日本进行为期三天的正式访问,以全面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对哪一历史事件的描述?日本当局的看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2)材料二是指哪一历史事件?列举这一事件后中国人民英勇抗击日军的重大战役。(不少于4个)
(3)根据材料三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所述历史事件分别是日本对外扩张的哪一步?日军的侵略政策破灭于哪一年?破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你如何看待材料四和材料五所描述的历史现象?你认为当前处理中日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材料一(1931年9月18日)晚上10点钟,暴戾的中国军队在北大营西侧,破坏南满铁路,袭击守备队,双方正冲突中„„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因素引起的。
——日军军机电报第一号
材料二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借口一个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日军随即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抵抗。
——人教版历史必修1
材料三日本政府制定的“大陆政策”:第一步,侵占中国的台湾;第二步,征服朝鲜;第三步,侵占中国的东北和蒙古;第四步,征服全中国;最后:侵占亚洲,称霸世界。
材料四2006年8月15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无视国际社会、亚洲邻国和日本人民的反对,悍然再次参拜供奉有14名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
——中新网8月15日
材料五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2010年5月30日下午抵达东京,开始对日本进行为期三天的正式访问,以全面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对哪一历史事件的描述?日本当局的看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2)材料二是指哪一历史事件?列举这一事件后中国人民英勇抗击日军的重大战役。(不少于4个)
(3)根据材料三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所述历史事件分别是日本对外扩张的哪一步?日军的侵略政策破灭于哪一年?破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你如何看待材料四和材料五所描述的历史现象?你认为当前处理中日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13年俄国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比较
材料二在革命之前的几个月就已经感觉到充满大革命的气氛,随时都有发生动乱的可能,……克伦斯基、米留可夫和罗将柯这样一些著名的杜马(俄罗斯议会)领袖在革命前夕的讲话中已提出警告:国家很快就会发生动乱,必将陷入深渊。
二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使得临时政府得以上台执政,但它仅对国家的政治门面做了修饰。……到1917年秋季,农民起义行动已经席卷全国90%的县区。而城市工人、士兵则掀起大规模游行示威活动,导致临时政府陷入危机。
材料三目前俄罗斯国内右翼主义者对十月革命的评价是:十月革命的结果使俄国“偏离了人类文明进步的轨道”,“中断了俄国的自然发展进程”。而思想家拉文则说:“(十月革命)对于俄罗斯和全世界劳动者的生活都具有革命性的影响。本书的作者们坚信,这一真正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事件的丰富遗产还将长时间地鼓舞着为摆脱寡头资本统治而进行不懈斗争的世界各国劳动者,寡头资本给人类带来了社会民族冲突、战争和破坏。”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13年俄国社会面临的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导致俄国两次动乱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陈述应对俄国十月革命应给予高度评价的理由。
材料一1913年俄国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比较
国别 |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 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 | 每千人口拥有医生数 | 占世界工业总产值比重% | 每千居民受过普通教育人数 | 婴儿死亡率(逆指标‰) |
俄国 | 25.4 | 14.7 | 0.41 | 9.7 | 109.3 | 294.1 |
美国 | 42.4 | 34.4 | 0.53 | 13.7 | 145.2 | 165.1 |
德国 | 69.6 | 27 | 1.06 | 17.9 | 150.5 | 220.8 |
英国 | 44.5 | 31.3 | 0.59 | 18.8 | 112.6 | 119.1 |
法国 | 42.3 | 21.8 | 1.6 | 20.7 | 164 | 166.3 |
材料二在革命之前的几个月就已经感觉到充满大革命的气氛,随时都有发生动乱的可能,……克伦斯基、米留可夫和罗将柯这样一些著名的杜马(俄罗斯议会)领袖在革命前夕的讲话中已提出警告:国家很快就会发生动乱,必将陷入深渊。
二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使得临时政府得以上台执政,但它仅对国家的政治门面做了修饰。……到1917年秋季,农民起义行动已经席卷全国90%的县区。而城市工人、士兵则掀起大规模游行示威活动,导致临时政府陷入危机。
材料三目前俄罗斯国内右翼主义者对十月革命的评价是:十月革命的结果使俄国“偏离了人类文明进步的轨道”,“中断了俄国的自然发展进程”。而思想家拉文则说:“(十月革命)对于俄罗斯和全世界劳动者的生活都具有革命性的影响。本书的作者们坚信,这一真正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事件的丰富遗产还将长时间地鼓舞着为摆脱寡头资本统治而进行不懈斗争的世界各国劳动者,寡头资本给人类带来了社会民族冲突、战争和破坏。”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13年俄国社会面临的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导致俄国两次动乱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陈述应对俄国十月革命应给予高度评价的理由。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临时约法》第一章《总纲》规定:“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二章《人民》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讯、信仰等自由;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人民有纳税、服兵役等义务”。
——彭明《论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
材料二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各民族团结的行为。……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现在主要有下列各种:国家所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合作社所有制,即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个体劳动者所有制;资本家所有制。第六条,国营经济是全民所有制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领导力量和国家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物质基础。国家保证优先发展国营经济。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三(宪法第六条)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其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1999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临时约法》的主要特征。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上述《临时约法》内容的颁布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意义。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制定1954年宪法的历史背景。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1954年宪法的进步性。
(3)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的相同点。材料三的修改在当时有何现实意义?
(4)从材料一到材料三的发展变化,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材料一《临时约法》第一章《总纲》规定:“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二章《人民》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讯、信仰等自由;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人民有纳税、服兵役等义务”。
——彭明《论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
材料二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各民族团结的行为。……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现在主要有下列各种:国家所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合作社所有制,即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个体劳动者所有制;资本家所有制。第六条,国营经济是全民所有制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领导力量和国家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物质基础。国家保证优先发展国营经济。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三(宪法第六条)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其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1999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临时约法》的主要特征。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上述《临时约法》内容的颁布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意义。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制定1954年宪法的历史背景。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1954年宪法的进步性。
(3)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的相同点。材料三的修改在当时有何现实意义?
(4)从材料一到材料三的发展变化,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2.单选题- (共22题)
6.
据史料记载,罗马一高利贷者对一个欠债人的儿子(作为抵押品的债务奴隶)滥施暴行,把他打得皮开肉绽。愤怒的群众汇聚起来,一起跑进元老院,向元老们展示了这个少年被打伤的背脊,促使罗马元老院通过了废除债务奴隶的法案。下列有关这段材料的表述正确的是
A.罗马法的发展有利于缓和社会紧张程度 |
B.奴隶地位有所改善 |
C.材料体现了公民法的内容 |
D.奴隶的斗争推动了罗马法的完善 |
7.
白之浩将英国政治制度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尊严的部分”,一是“效率的部分”。“尊严的部分”具有激发和保留人们崇敬之心的功能,它使政治制度获得了权威和动力,而“效率的部分”是对这种权威的现代运用。“尊严的部分”“效率的部分”分别指的是
A.君主制和议会制 |
B.立宪制和议会制 |
C.君主制和共和制 |
D.立宪制和共和制 |
9.
肖德甫在《大国法则》中认为:“光荣革命在英国的历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它不仅将英国1640年以来的革命成果以温和和妥协的方式巩固下来,并且以此为出发点。奠定了现代英国的基础,开启了现代英国之路。”对材料中“光荣革命”意义理解错误的是
A. 极大地提高了英国议会权威
B. 使英国确立了责任内阁制政体
C. 开辟了和平与渐进的政治变革道路
D. 为英国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适宜的环境
A. 极大地提高了英国议会权威
B. 使英国确立了责任内阁制政体
C. 开辟了和平与渐进的政治变革道路
D. 为英国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适宜的环境
10.
“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C.帝国主义扶植袁世凯 |
D.民主与科学在中国实现 |
11.
针对某条约的某条款,大学士桂良认为:“夷人最怕花钱,任其自备资斧;又畏风尘,驻之(北京)无益,必将自去。”推测此条款的内容应为:
A.开放北京为通商口岸 |
B.允许列强在山海关到北京沿线驻军 |
C.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
D.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
13.
鸦片战争中,一些清朝官员看到英舰不用帆桨也能行驶自如,认为“英人使用妖术”,于是请来法师助阵破敌。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英国的军事力量远远超过清朝 |
B.部分官员闭目塞听,愚昧无知 |
C.清政府动员各界力量参加抗英 |
D.清军将领采取消极抵抗的政策 |
14.
清军自入关平定割据、反叛势力以来,承平日久,八旗兵、绿营兵战斗力日衰,尤其是难以抵抗太平军的反抗,对此,咸丰皇帝命令地方组织团练武装,从而使()发展起来,成为镇压太平天国的主要力量。
A.北洋军阀 | B.南洋水师 | C.北洋水师 | D.湘军、淮军 |
16.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不仅有人全盘否定十月革命,否定列宁,还有人主张把列宁墓从红场迁出,甚至四处寻找沙皇的后裔,企图在俄罗斯恢复帝制。但此事最终因没有多少人响应而告吹。列宁墓仍然留在红场,列宁的铜像依然屹立在十月广场。该事件充分说明了


A.列宁作为引导苏俄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领导人,仍然受到民众的敬仰 |
B.否定十月革命的人带有自己的政治目的 |
C.俄国民众对苏联解体后的社会状况不满 |
D.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政治斗争的复杂性 |
17.
如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的政党状况。说明了
姓名 | *** | 朱德 | 刘少奇 | 宋庆龄 | 李济深 | 张澜 | 高岗 |
政党 | 中共 | 中共 | 中共 | 民革 | 民革 | 民盟 | 中共 |
A.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民主联合政府 |
B.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 |
C.中国在政体上实行多党制 |
D.中国共产党在政府中不居于领导地位 |
18.
197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删去了“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总原则,一些自治地方被取消。这说明。
A.当时没有实行区域自治的必要 |
B.民族区域自治政策遭到了破坏 |
C.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被彻底破坏 |
D.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遭到破坏 |
21.
中国人民愿与各国人民携手合作,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下列外交行动属于新时期中国维护世界和平、创造和谐世界的有
①2001年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义
②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③参加中东地区、海地等地的维和行动
④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①2001年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义
②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③参加中东地区、海地等地的维和行动
④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22.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一个好兄弟不如一个好邻居”。联系建国以来中国的外交历程,体现这种思想的是。
A.中缅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B.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 |
C.中英历经曲折,最终建立外交关系 |
D.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24.
戈尔巴乔夫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放弃苏共在国家中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这表明他的改革
A.坚持了马克思主义 |
B.取缔了苏共 |
C.偏离了科学社会主义方向 |
D.能够推动苏联政局的稳定 |
25.
下图是照片《你先请》,三个动物均为主人家的宠物,但主人离家后,三个动物之间的关系即呈现出这种状态。有同学在进行二战后国际关系的研究性学习时引用了这幅作品,他的研究性学习的题目应该是


A.抗战时期中国国内政治力量简况 |
B.二战后初期的美、苏、德关系掠影 |
C.中国、美国、台湾的角逐 |
D.朝鲜战争时期的中、美、朝关系之奥妙 |
3.选择题- (共3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2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