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工业资产阶级开始进入议会,并逐步取得统治地位。此前,两党轮流执政,官员经常发生变动。官员的任用不仅以党派为基础,而且存在许多暗箱操作的手法,以致卖官鬻爵之事时有发生,使政府的行政既无效率,又不经济。1854年,国会议员诺斯科特和杜威廉提出了四项建议:一、将政府中的行政工作分为智力工作和机械工作两大类,前者由大学生来担当,后者由低级人员来充任;二、初任人员均应在年轻时通过选拔考核;三、各部人员实行统一管理,并可在各部之间互相转调、提升;四、官员的提升以上级的考核报告为依据。这些建议后来均以法令的形式逐一采纳并加以实施,一个相对独立于各个党派的职官团体开始逐步形成。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中国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中国各阶层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重大事件,并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民主建设的主要表现。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工业资产阶级开始进入议会,并逐步取得统治地位。此前,两党轮流执政,官员经常发生变动。官员的任用不仅以党派为基础,而且存在许多暗箱操作的手法,以致卖官鬻爵之事时有发生,使政府的行政既无效率,又不经济。1854年,国会议员诺斯科特和杜威廉提出了四项建议:一、将政府中的行政工作分为智力工作和机械工作两大类,前者由大学生来担当,后者由低级人员来充任;二、初任人员均应在年轻时通过选拔考核;三、各部人员实行统一管理,并可在各部之间互相转调、提升;四、官员的提升以上级的考核报告为依据。这些建议后来均以法令的形式逐一采纳并加以实施,一个相对独立于各个党派的职官团体开始逐步形成。
——摘编自《英国文官制度改革历史文献》
材料二 孙中山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设立了铨叙局,负责办理官员任免、升迁和调转等事务,并由法制局颁发了一系列法规。袁世凯夺取政权后,又相继颁发了一整套文官法,将文官分为政务官和事务官。政务官是负责制定政策,是随政党内阁的更替而变动的高级官吏。事务官负责执行政策,管理行政事务,不因政党内阁的更替而变动。同时,这些法令法规又将文官职位分为四个等级:即特任官、简任官、荐任官、委任官。——摘编自吴雪娟《民国时期的公务员制度及特征》
材料三 近代以来,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和共同努力,我们取得了反侵略求民主的重大胜利;在新中国建立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出现了民主建设进程加快,法治更加完备的局面。——《新中国政治发展历程丛书:新中国民主建设历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中叶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中国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中国各阶层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重大事件,并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民主建设的主要表现。
2.
一般来说,决定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是国家实力和国家利益。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6年2月美国驻苏代办乔治·凯南向美国国务院发回一份长达8000字的电报。凯南认为,苏联是“深厚强大的俄罗斯民族主义潮流孕育出来的”。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是水火不相容的,美苏之间无法建立“合作”关系,必须把苏联看作是政治的对手,而不是伙伴。
——张建华《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 尼克松主义以“伙伴关系”为核心,以实力为后盾,以谈判为手段。尼克松的伙伴关系是要加强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之间的关系,在亚洲要加强同日本的关系以及世界上“自由”国家和独立国家的关系,解决它们共同面临的问题,特别是对付苏联的扩张。
——方连庆主编《国际关系史(战后卷)》上册
(1)概括材料一中乔治·凯南对于美苏关系的认识;并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其提出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二战后,美国为了维系“伙伴关系”采取的措施有哪些?说明美国政府在尼克松时期的政策及制定的原因。
材料一 1946年2月美国驻苏代办乔治·凯南向美国国务院发回一份长达8000字的电报。凯南认为,苏联是“深厚强大的俄罗斯民族主义潮流孕育出来的”。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是水火不相容的,美苏之间无法建立“合作”关系,必须把苏联看作是政治的对手,而不是伙伴。
——张建华《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 尼克松主义以“伙伴关系”为核心,以实力为后盾,以谈判为手段。尼克松的伙伴关系是要加强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之间的关系,在亚洲要加强同日本的关系以及世界上“自由”国家和独立国家的关系,解决它们共同面临的问题,特别是对付苏联的扩张。
——方连庆主编《国际关系史(战后卷)》上册
(1)概括材料一中乔治·凯南对于美苏关系的认识;并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其提出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二战后,美国为了维系“伙伴关系”采取的措施有哪些?说明美国政府在尼克松时期的政策及制定的原因。
2.单选题- (共21题)
3.
伯利克里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记载,陪审员每日3个奥波尔;九个执政官一天的薪金为4个奥波尔。五百人会议成员一天可得到薪金5个奥波尔。城邦也给那些驻扎在萨摩斯等地的公职人员支薪,作为其生活费用。上述记载的目的是
A.有利于缓和城邦内阶级矛盾 |
B.进一步扩大了城邦公民的权力 |
C.奠定了雅典民主制度的基础 |
D.有利于低收入阶层参与民主 |
4.
古罗马某一时期的法律规定,口头契约必须采用统一的一问一答的形式,即债权人问:“你保证……”债务人须回答:“我允诺……”不采取此种形式的任何协议都得不到法律的保护。这体现了该时期的法律
A.根本上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
B.注重形式和程序,缺乏灵活与变通 |
C.深刻折射帝国扩张中的困境 |
D.注重维护私有财产的神圣不可侵犯 |
5.
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认为,美国1787年宪法所设计的机制实际上是由三个层面的分权制衡关系组成的。这与中国的“石头、剪刀、布”是同一原理即一物降一物。对这种说法你认为
A.正确。讲出了三权分立的实质 |
B.贴切。道出了三权之间的关系 |
C.不妥。不能说明三权之间关系 |
D.不妥。三权之间是你中有我关系 |
6.
宪法缔造者们在1787年宪法制定时,对于参议员的任期问题经过激烈的讨论,通过了参议员的任期为6年比总统长2年,并在改选时每2年改选三分之一。该材料反映了他们
A.旨在保持民主的连续性 |
B.旨在保持民主的普及性 |
C.确立联邦制实现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
D.以所谓“制约与平衡”原则化解存在的分歧 |
7.
(加试题)下列关于法国共和制与德国君主立宪制的对比,说法不正确的是
A.都属于资本主义政治体制 |
B.法国的总统和德国的皇帝都有权解散议会 |
C.法国的总统是由议会选举产生的,而德国的皇帝是世袭的 |
D.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
8.
1927年9月,中共中央在武汉召开政治局会议,会上作出决议,规定“苏维埃的组织,首先应当在那些中心的地方如广州、长沙等”成立,而小县城和农村则暂不组织苏维埃。该决议表明
A.中共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 |
B.农村缺乏组织苏维埃的条件 |
C.革命策略尚未反映具体国情 |
D.中心城市的革命条件较优越 |
11.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决议指出,党必须一步一步地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并号召全党同志必须用全力学习工业生产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学习和生产有密切联系的商业工作、银行工作和其他工作。其主要目的是
A.实现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
B.争取解放战争尽快取得胜利 |
C.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
D.彻底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度 |
13.
史载:某年10月底,陈毅、刘伯承的华东、中原两野战军分别向徐州东西前进……政府军……由总司令刘峙指挥。11月6日,战斗开始……南京、上海等处出现抢米风潮,秩序大乱。该战役是
A.淞沪会战 |
B.徐州会战 |
C.淮海战役 |
D.渡江战役 |
14.
二月革命的领导阶级和革命力量上看,领导阶级是工人阶级,主要参加阶级除工人、士兵外还有农民;革命任务上看,二月革命的任务是推翻沙皇封建专制统治,退出帝国主义战争。从上述表述可以看出,二月革命的性质是:
A.无产阶级革命 |
B.民主革命 |
C.社会主义革命 |
D.民族运动 |
15.
近日,一部关于两岸题材的军事长篇小说《秋水长天》出版发行,它是一部书写海峡两岸血脉亲情的文学作品。关于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1979年打破两岸隔绝状态 |
B.1987年实现历史性变化 |
C.1992年出现历史性突破 |
D.2008年“三通”变成了现实 |
17.
《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由此,你认为新中国的社会性质是
A.社会主义国家 |
B.革命联合政府 |
C.新民主主义国家 |
D.资产阶级政权 |
19.
20世纪7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第三次建交高潮。加拿大、日本、联邦德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后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一时期中国外交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因素是
A.综合国力的提升 |
B.中美关系的缓和 |
C.中国重返联合国 |
D.改革开放的推行 |
20.
1947年马歇尔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的演讲,强调打破战前各国间贸易、关税的壁垒,缩小国与国的差别,创建欧洲经济的新结构,这表明“马歇尔计划”
A.推动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 |
B.建立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 |
C.旨在遏制经互会在东欧地区的扩张 |
D.主导了战后世界政治格局 |
21.
多极化的政治更加有利于世界的发展与和平,各国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想,可以平等地交流意见和建议,可以进行良好地合作。材料表明
A.和平已经成为世界永恒的主题 |
B.多极化下各国利益达成了一致 |
C.多极化的发展消除了战争威胁 |
D.多极化助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
22.
2017年底,美国国务院宣布:美国决定不再参与联合国主导的《移民问题全球契约》的制订进程,称其“损害美国主权”。国务卿在声明中说,美国不会支持会妨碍美国“行使移民法律和确保边境安全”这些主权行为的进程。这一现象说明
A.“冷战”思维依然左右新时期国际关系 |
B.国际移民问题引发了反全球化运动 |
C.美国奉行单边主义,排斥国际移民 |
D.国际迁移成为文明演进的重要阻碍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