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滦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380719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7/18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文化交流是世界文化进步的一个重要条件,不同时期的文化交流具有不同的特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商业的沟通从来就是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传统的中国出口商品,传递着东方的风物人情和社会景象。它们走进西方的日常生活,融入了欧洲的饮食、服饰文化。外销商品的定购与生产,使西方的宗教故事、神话传说传入中国民间,而且造就了一批掌握了西方绘画技艺的大师。西方的医学、商业文化也都不同程度地被中国同行所按受。……纵观古代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尽管中国文化曾对西方文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中国在吸收西方文化上却是浅尝辄止,从文化交流的角度来看,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吸收基本上处于文化的表层。

——摘编自吴建《请前别中西贸易中的文化交流与融台》等

材料二:鉴于当时的国际形势,新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对象首先是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1955年,中国艺术团访问了法国、比利时、荷兰、意人利、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同年7月,日本松山芭舞团首次来华演岀。……1956年和1958年,中国艺术团曾经两次访问南美洲的智利、乌拉主、巴西、阿根廷等国。……“这段时间的对外文化交流往往扮演了非常重要的开路先锋和外交先行官的角色。

——摘编自张德《20世纪50年代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特点》

杆料三:在当今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东亚在世界上崛起,增强了东亚文化在世界上的地位。东亚发展模式的成功,使东亚地区的国家更坚定了对自身文化的信心。这种自信更促进了一种“亚洲意训”的觉醒。1996年首届亚洲儿童权利与传煤公议通过的《马尼拉宣言》指,亚太地区的大众传媒应尊重和保护亚洲社会的传统文化,向儿童提供非富有亚洲特色的节目。

——摘编自关世杰《试论·十一世纪的中西文化交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特点及对中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年代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
(3)根据枓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今世界文化交流的趋势。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早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就有人提出“政社合一”利少弊多,需要改变,此后党内对“政社合一”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体制的否定意见日益强烈。1979年8月以后,在部分地区设立改革试点。1982年11月,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宪法规定,设立乡、镇一级人民政府。1983年1月,中央一号文件正式把实行政社分设作为一项重大改革步骤提出。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又专门发出通知求各地农村政社分设的工作,争取在1984年底以前大体完成。到1983年底,全国已有1188个县的14636个公社实行了政社分设,占原公社总数的27%。1985年6月,全国各地全部完成了政社分设的工作。建乡前全国共有5.6万多个人民公社,政社分开后,建立了9.2万多个乡、镇人民政府。

——摘编自萧冬连《国步艰难: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初期人民公社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初期人民公社体制改革的特点并予以简要评价。
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朝鲜战争是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生的一场时间较长、具有相当规模的国际性战争。这场战争虽限于朝鲜半鸟,但参战国家很多,影响波及世界,实际上这时东西两大战营的一次全面对抗。远远超出局部战争的范围,周恩来就深刻指出:“朝鲜战争是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上有特殊意义的事件。朝鲜战场是局部性的,但是朝野战争的意义是世界性的。”参加朝鲜战争还使中国成为更成熟、更受人尊重的国家。朝鲜战争给美国的决策者们留下了“非常非常深刻”的印象,它对后来美国在远东的行动起到了制约的作用,从此美国和中国再也没有卷入重大战争。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恩来为何说朝鲜战争的意义是世界性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朝鲜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黄道婆是元代前期松江府人,曾漂泊到海南崖州从事很长一段时间的植棉和棉纺织劳动。黄道婆中年回乡后,看到家乡棉纺织生产的落后情况,决意使之改变。她向家乡人传授在崖州学到的整套棉纺织技术并结合内地传统的纺织工艺,进行改革:用她从崖州带回的棉种培育出适合于当地种植的优良棉种;用双把手摇轧棉的搅车代替原有的用手剥脱棉籽;用绳弦大弹弓代替指拨线弦小弓;制成脚踏三锭纺车;借鉴和汲取黎族织造“崖州被”的经验和方法,发展汉族传统织造工艺,创造了具有江南特色的“乌泥泾被”。这些织物具有独特的风格,被称为“云布”,风行一时。在黄道婆逝世后,松江府地区很快成为全国植棉业的中心,乡人为她造墓树碑,建祠塑像,奉祀香火,敬如神祗。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黄道婆改革棉纺织技术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黄道婆的历史功绩。

2.论述题(共1题)

5.
根据表格,完成下列要求,单位:年
机型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向量机
大规模并行机机
机群
美国
1946
1959
1964
1976
1990
1994
中国
1958
1965
1973
1983
1995
1998
推出时间相关年份
12
6
9
7
5
4
 
由上图可以看出20世纪以来中美两国在计算机研发过程中推出同类型机器的时间,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井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3.单选题(共8题)

6.
雅典议事会议员起初经选举产生且无薪,由第三等级以上公民担任。伯利克里时期,此公职对全体公民开放。公元前450年后,议事会议员由抽签产生并给付生活费。这说明雅典
A.重视公民公平参政
B.议事会职权的下降
C.政治机构人员众多
D.民主已发展到顶峰
7.
1789年,杰斐逊向华盛顿抱怨采用了两院制,华盛顿于是问他为何要把咖啡倒在小碟子中杰斐逊说为了让咖啡凉下来,华盛顿于是告诉他,两院制也是为了让立法凉下米,据此对美国采用两院制分析正确的是
A.延续了英国议会至上的政治模式
B.提高了国会立法的科学性高效性
C.参议院的权力高于众议院的权力
D.两院制有利于立法权的相互制使
8.
下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唐朝土地状况的记述,由此可以推知
出处
记载
《田舍》
诸庶人有身死家贫无以供葬者,听卖永业田
《全唐诗补逸》
良田收百顷,兄弟犹工商
《唐大诏令集》
寺观广占田地……侵损百姓
《全唐史》
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比置庄田,恣行侵吞,莫惧章程
 
A.土地自由买卖得到法律保护
B.政府推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C.士农工商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D.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
9.
1937年四民政府对民营商业的贷款为14.71亿元,1939年增至25.78亿元、政府还从国外购得五金、化学、电气等器材,以低价供给民厂矿,国民政府扶持民营矿业的主要目的是
A.抑制民族资本总膨胀
B.服务战时形势的需耍
C.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10.
1978年10月,中美洽谈合作的谈判中,美方提出来一个英语词汇“jointventure”将其解释为“合资经营”,“就是把我们的钱包放在一起,合资共同办个企业,要赚一起赚,要赔一起赔,这是一种互利的合作方式。……就是好比‘结婚’、建立一个共同的‘家庭’。”中方认为既新鲜有趣又不可思议,尽管有道理但实际上是不可能的。这反映了( )
A.发展经济必须解放思想B.中美已经建立外交关系
C.计划经济体制的转型D.美方资本在中国市场的扩张
11.
清初颜元等人认为“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私而已矣”,主张“复封建”,将地方官员改为世官,并给予充分的政治权力,以期“外有强兵,中朝自然顾忌;山有虎豹,藜藿不采”。材料反映出当时
A.主张分封制的观念复苏
B.出现反专制的进步思想
C.社会动荡国家陷入分裂
D.土地私有影响地方政治
12.
莎士比亚在《哈姆雷行》里曾这样描述:“黑色的外套,礼俗上的丧服、……悲占沮丧的脸色,以及一切仪式、外表和忧伤的流露,都不能表示出我的真实情绪。…它们不过是悲哀的装饰和衣服;可是我的郁结的心事却是无法表现出来的。”这反映出莎士比时代人文主义思想内涵的特点是
A.注重讴歌人性本能的伟大
B.重点揭示人性的复杂性
C.侧亚宣传自由平等的人文思想
D.主要通过文学作品的形式表达
13.
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通过农村调查提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这一观点
A.体现了中共当时的工作重心
B.丰富了中国民主革命理论
C.奠定了国共合作的思想基础
D.体现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