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宋时期,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
材料二:汉朝以后长江流域开发进程加快,至南朝后期,赣江一带已开发成重要的稻米产地。从东晋、南北朝到隋、唐、宋时期的几百年间,北方战乱频繁,人口大量南徙(迁移),使南方人口明显大增,移民纷纷向丘陵山区开荒种地,从而促进了长江流域山区的开发。
材料三: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四:……商品经济发展较快,商品流通中需要更多的货币,商人之间的大额交易,为了避免铸币搬运的麻烦,需要另一种货币方便流通……于是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1)根据材料一、二的描述,分析南方形成天下闻名的“粮仓”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材料三中的“苏湖熟,天下足”谚语的出现说明了我国经济重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
(3)材料四中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什么?它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出现在什么地方?
对外交往促进了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朝有这样一条路,沿着这条路,东方的丝织品及冶铁等技术相继传至欧洲,西方的汗血马、音乐等也纷纷东来。
材料二:

材料三: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中后期,路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的主通渠道。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
——摘编自《海上丝绸之路》
(1)请你写出材料一中的“这条路”的名称。
(2)请分别写出材料二中图一和图二人物的主要贡献。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的原因。
(4)综合分析以上三则材料,你认为应如何推动中华文明的发展和繁荣?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641年,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松赞干布率群臣到河源附近的柏海迎接文成公主,行子婿之礼。之后与公主同返逻些(今拉萨),为公主筑城、修建宫室,遂“和同为—家”。
材料二: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城下射杀辽将萧挞览。辽害怕腹背受敌,提出和议。……后与辽订立和约,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双方停战,约为兄弟之国。
材料三:宋向金称臣,金册封宋康王为皇帝;东以淮河中流为界,西以大散关为界,南属宋,北属金,割唐州、邓州,以及商州、秦州的大半予金;宋每年向金纳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从绍兴十二年开始,每年春季送至泗州交纳。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友好关系?唐朝与这个民族“和同为—家”有何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的“和议”指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给双方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盟约指出,宋金议和划定的分界线是什么?该盟约签订后,形成了怎样的政治局面?
(4)民族交融是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促成这种趋势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2.选择题- (共14题)
A. 统一国家建立 B. 江南地区开发
C. 商品经济繁荣 D. 民族政权并立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