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1)材料一中的图(2) “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最直接的反映了宋代的( )。(从三个选项中选一个)
(3)材料一反映了江南地区怎样的经济状况?
(4)材料二到材料三我国古代经济发生怎样的重大变化?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至少三点原因)
材料一

材料二 南方地域广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史记》(译文)
材料三 两宋时期,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社会相对稳定……丝麻等丝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此,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出现“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图(2) “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最直接的反映了宋代的( )。(从三个选项中选一个)
A.农业繁荣 | B.手工业繁荣 | C.商业繁荣 |
(4)材料二到材料三我国古代经济发生怎样的重大变化?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至少三点原因)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唐至宋元时期的民族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唐朝篇)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

(两宋篇)
材料三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1)材料一中,唐太宗的话体现了唐朝什么样的民族政策?与图二所包含的历史信息有何关联?
(2)材料二中政权①的建立者是谁?建立政权②的是哪个民族?从图中可以看出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图中统一全国的政权是谁建立的?
(3)材料三描述的是历史上哪个事件?这件事对宋朝造成了什么影响?
(4)诗中的“王师北定中原”是要北上对抗当时的哪个政权?宋朝当时“北定中原”的代表人物是谁?(以史为鉴感悟历史)
(5)结合唐、宋、元时期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交往的史实,你认为我们今天应该如何处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唐至宋元时期的民族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唐朝篇)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

(两宋篇)
材料三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84
材料四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南宋·陆游《示儿》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材料一中,唐太宗的话体现了唐朝什么样的民族政策?与图二所包含的历史信息有何关联?
(2)材料二中政权①的建立者是谁?建立政权②的是哪个民族?从图中可以看出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图中统一全国的政权是谁建立的?
(3)材料三描述的是历史上哪个事件?这件事对宋朝造成了什么影响?
(4)诗中的“王师北定中原”是要北上对抗当时的哪个政权?宋朝当时“北定中原”的代表人物是谁?(以史为鉴感悟历史)
(5)结合唐、宋、元时期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交往的史实,你认为我们今天应该如何处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
2.选择题- (共12题)
4.
“南海一号”是一艘南宋初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送瓷器,失事沉没于阳江市南海海域的沉船。据报道,从古沉船“南海一号”中打捞出的瓷器,很多都是出自“瓷都”。我国被称为“瓷都”的地方是( )
A.河北曲阳 | B.河南汝州 | C.江西景德镇 | D.河南开封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