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两宋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时期,是中华民族共同进步、发展与繁荣的重要时期。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政治篇)
材料一在中国历史上,北宋的灭亡与其说是被金国从军事上打败的,还不如说是北宋王朝统治集团无穷无尽地挥霍与奢靡耗尽了社会财富,最后由富宋强宋变成了弱宋,“内不安邦,外不抵金”,从而走向灭亡。
(1)根据材料一中北宋由强变弱的史实,写出你的感悟。(经济篇)
材料二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开明最光辉的朝代,经济繁荣发展,取得光辉的成就。
(2)请简要概括宋代经济发展的特点。(生活篇)
材料三 正当下最流行的是“穿越”。……真可谓“世界真奇妙,穿越才知道”。这学期的宋朝历史让我颇感兴趣,于是我通过时光隧道来到了偏居一隅的南宋临安城……
(3)请续写这段文字,把你在南宋都城临安一天的见闻写一下。(民族篇)
材料四 宋元时期,各民族之间频繁的冲突与战争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使不同民族在斗争中走向交融。各民族政权之间既有战争又有议和,但“和”是主流。
(4)请举例说明材料四中“和”是主流的论断。(感悟篇)
(5)我们应该为宋朝对世界文明所作的贡献而自豪。我们应该为我们是宋人的后代感到骄傲。请简要总结宋元时期的主要社会特征。
2.
识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一中的A、B、C分别代表哪三个政权?
(2)图二与图一相比,在政权名称上发生了变化,图二中的A、B、C分别代表哪三个政权?
(3)图二与图一相比,政权疆域也发生了变化,图二中的A、C两国在当时达成了怎样的协议?
(4)从结束图二这种局面到实现图三这种局面,是由哪一个政权完成的?这一政权在政治制度上有何重大创新?(1分)图三这种统一局面的实现有什么重要意义?


(1)图一中的A、B、C分别代表哪三个政权?
(2)图二与图一相比,在政权名称上发生了变化,图二中的A、B、C分别代表哪三个政权?
(3)图二与图一相比,政权疆域也发生了变化,图二中的A、C两国在当时达成了怎样的协议?
(4)从结束图二这种局面到实现图三这种局面,是由哪一个政权完成的?这一政权在政治制度上有何重大创新?(1分)图三这种统一局面的实现有什么重要意义?
3.
某校七年级同学开展“话说元朝”的专题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分析材料】
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若元,则起朔漠,并西城,平西夏,灭女真,……而天下为一。……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
(1)根据上述材料,写出两点历史信息。
(2)材料中使“天下为一”的人物是谁?
【理解学习】
诏令:“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
(3)以上材料体现出统治者怎样的思想?
【论从史出】
(4)论从史出是一种学习方法。根据以上史实,你会推理出什么结论?
【分析材料】
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若元,则起朔漠,并西城,平西夏,灭女真,……而天下为一。……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
(1)根据上述材料,写出两点历史信息。
(2)材料中使“天下为一”的人物是谁?
【理解学习】
诏令:“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
(3)以上材料体现出统治者怎样的思想?
【论从史出】
史实 | 结论 |
元朝时各族人民长期杂居,互通婚姻,民族差异逐渐缩小。进入中原的契丹人、女真人等与汉族逐渐交融在一起。当时有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迁入中国,他们同汉、蒙等族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 |
(4)论从史出是一种学习方法。根据以上史实,你会推理出什么结论?
2.选择题- (共18题)
5.
学习宋元历史后,某班四位同学作了如下主题的演讲,你认为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基本特征的是( )
A.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 | B.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 |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 D.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
6.
史书记载,宋太祖谓“宰相须用读书人”;北宋宰相文彦博说,是皇帝“与士大夫治天下”;南宋高宗则谓,宋朝“设科取士,本欲得贤以共治天下”。为此宋代实行文治。下列属于其加强文治内容的是( )
①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②增加科举名额
③让文官担任要职
④设立进士科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①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②增加科举名额
③让文官担任要职
④设立进士科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8.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体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辙:《栾城集》)出现该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 民族交流、融合加强 B. 宋、辽边境开设榷场
C. 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D. 岳家军的抵抗
A. 民族交流、融合加强 B. 宋、辽边境开设榷场
C. 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D. 岳家军的抵抗
9.
北宋建立后,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关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的表述错误的是
A.暗示石守信等统军大将交出兵权 |
B.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导致“重文轻武”抗辽不力 |
C.派武将担任地方长官,并设置通判和转运使 |
D.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
10.
宋代为了改变武将专横跋扈的局面,采取了不少应对策略。下列属于这方面改革措施的是
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②经常调换军队将领
③重用武将平定全国
④领兵权与发兵权分离
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②经常调换军队将领
③重用武将平定全国
④领兵权与发兵权分离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12.
一位法国学者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在经济和人民日常生活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下列名词能够反映宋代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现代化”水平的有( )
①交子 ②勾栏 ③瓦子 ④岁币 ⑤夜市、早市
①交子 ②勾栏 ③瓦子 ④岁币 ⑤夜市、早市
A.①②④⑤ | B.②③④⑤ | C.①②③④ | D.①②③⑤ |
13.
宋元时期,中外交通发达,交往频繁。下列有关宋元时期的中外交通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中外交通发达的前提是宋元时期造船和航海技术有了发展。 |
B.中国的创造发明对亚非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同时西方的药物、天文历法等也传到中国。 |
C.陆路和海路交通的畅通,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 |
D.可通往日本、高丽等国家和地区,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 |
15.
《水浒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与“浪子”燕青逛东京大街,这条街上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请问,他们走到了当时被称作什么的地方
A.“坊”中 |
B.“市”中 |
C.“瓦舍”中 |
D.“夜市”中 |
17.
1951年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其实西藏早在元朝时就正式纳入了中国版图,元朝还专门设置了机构加强对它的管辖,该机构是( )
A. 御史台 B. 中书省 C. 宣政院 D. 枢密院
A. 御史台 B. 中书省 C. 宣政院 D. 枢密院
18.
文学作品往往是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集中反映。下列诗词与下图所反映的时代背景相同的是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B.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C.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D.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