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两宋时期,南北经济的发展促成了宋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请结合下列相关材料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
材料一:(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时期,许多中原人民流入江南,(靖康之变)为转折点的南宋时期,北方人纷纷迁往南方,使南方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形象地反映了太湖流域农业生产在全国所占的重要地位。
(1)北方人纷纷迁往南方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北宋的基本国策是“重文轻武”,这个政策对宋朝有利有弊,好处在于使北宋初期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比较安定。而坏处则是令北宋在军事上接遭挫败,连同南宋共三百多年,整个宋朝的历史重心,都是战事的挫败和退却。
(2)北宋与南宋“战事的挫败和退却”的结果如何?
材料三 观察下列一组反映宋代社会生活的图片:

(3)观察图1中宋代“妇女庖鱼图”,请你说一说从中可以提炼出宋代有关衣食方面的哪些历史信息?
(4)图2、图3和图4均出自《清明上河图》,该图真实地反映了宋代的民居和交通状况,请你总结宋代农村和城市居民的住房特点。并从这两幅图中,找一找宋代的交通工具主要有哪些?
(5)图5是宋代《说书图》,此场景可能出现在宋代城市的哪个场所?此场所是一个什么性质的场所?
(6)观察这五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万千气象社会风貌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
材料一:(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时期,许多中原人民流入江南,(靖康之变)为转折点的南宋时期,北方人纷纷迁往南方,使南方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形象地反映了太湖流域农业生产在全国所占的重要地位。
(1)北方人纷纷迁往南方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北宋的基本国策是“重文轻武”,这个政策对宋朝有利有弊,好处在于使北宋初期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比较安定。而坏处则是令北宋在军事上接遭挫败,连同南宋共三百多年,整个宋朝的历史重心,都是战事的挫败和退却。
(2)北宋与南宋“战事的挫败和退却”的结果如何?
材料三 观察下列一组反映宋代社会生活的图片:

(3)观察图1中宋代“妇女庖鱼图”,请你说一说从中可以提炼出宋代有关衣食方面的哪些历史信息?
(4)图2、图3和图4均出自《清明上河图》,该图真实地反映了宋代的民居和交通状况,请你总结宋代农村和城市居民的住房特点。并从这两幅图中,找一找宋代的交通工具主要有哪些?
(5)图5是宋代《说书图》,此场景可能出现在宋代城市的哪个场所?此场所是一个什么性质的场所?
(6)观察这五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万千气象社会风貌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
2.
观察下列三幅历史地图,回答问题。

(1)上述三幅图反映的当时政治形势的特点各是什么?
(2)小明是山东济南人,当时他的家乡所处地域在图1、图2中各属于哪个政权管辖?在图3中,他的家乡属于哪一行政机构管理?
(3)简要指出宋元时期我国政权局势从图1转变为图3的经过。
(4)比较三幅地图,指出其变化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分析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

(1)上述三幅图反映的当时政治形势的特点各是什么?
(2)小明是山东济南人,当时他的家乡所处地域在图1、图2中各属于哪个政权管辖?在图3中,他的家乡属于哪一行政机构管理?
(3)简要指出宋元时期我国政权局势从图1转变为图3的经过。
(4)比较三幅地图,指出其变化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分析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称为“岁币”。
材料二:夏对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银、绢、茶叶等“岁币”,重新开放边境贸易市场。
材料三 :南宋对金称臣,割让部分土地,向金送交岁币。
材料四:(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1)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的是什么事件?
(2) 材料一签订时宋朝的皇帝是谁?材料二签订时西夏国主是谁?
(3) 材料三签订后,形成了怎样的政治局面?
(4)结合材料四,谈一谈你是如何看待这三次和议的?
材料一: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称为“岁币”。
材料二:夏对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银、绢、茶叶等“岁币”,重新开放边境贸易市场。
材料三 :南宋对金称臣,割让部分土地,向金送交岁币。
材料四:(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1)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的是什么事件?
(2) 材料一签订时宋朝的皇帝是谁?材料二签订时西夏国主是谁?
(3) 材料三签订后,形成了怎样的政治局面?
(4)结合材料四,谈一谈你是如何看待这三次和议的?
2.选择题- (共18题)
5.
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支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①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 ②战乱阻塞了陆上丝绸之路 ③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交流进一步发展 ④造船航海技术有较大的发展
①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 ②战乱阻塞了陆上丝绸之路 ③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交流进一步发展 ④造船航海技术有较大的发展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9.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体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辙:《栾城集》)出现该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 民族交流、融合加强 B. 宋、辽边境开设榷场
C. 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D. 岳家军的抵抗
A. 民族交流、融合加强 B. 宋、辽边境开设榷场
C. 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D. 岳家军的抵抗
12.
唐朝以前,黄河流域粟和小麦广泛种植,粮食产量超过南方。从唐朝中晚期至宋代,长江流域的农业发展较快,粮食产量逐渐超过北方,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民谚。上述材料说明( )
A.粮食产量的增多促进人口的增长 |
B.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促进经济发展 |
C.农业经济重心南移 |
D.灌溉技术的改进使粮食产量增多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