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的祖先凭借着勤劳与智慧,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伟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思想文明)
材料一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分工),女有归(婚配成家)。
(政治文明)
材料二 秦朝行政管理系统示意图

(2)材料二中的这套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经济文明)
材料三



南宋海船 宋朝《贷货郎》 北宋纸币铜板拓片
(3)材料三中的三幅图片反映了宋代经济发展中的哪些重要表现?并据此概括我国古代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科技文明)
材料四 宋代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木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几乎在所有中国传统科学技术领域都留下了好的记录。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中有三项完成于两宋时期……为推动世界历史进程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思想文明)
材料一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分工),女有归(婚配成家)。
——摘自孔子《礼记·大道之行也》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思想?(政治文明)
材料二 秦朝行政管理系统示意图

(2)材料二中的这套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经济文明)
材料三



南宋海船 宋朝《贷货郎》 北宋纸币铜板拓片
(3)材料三中的三幅图片反映了宋代经济发展中的哪些重要表现?并据此概括我国古代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科技文明)
材料四 宋代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木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几乎在所有中国传统科学技术领域都留下了好的记录。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中有三项完成于两宋时期……为推动世界历史进程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4)材料四中“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有三项完成于两宋时期”,这三项发明具体指什么?
2.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的历史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年,正值以英国为中心的技术革命结束后不久,故中国的大门可以认为是新技术这一重锤砸开的……就在中国人模仿这些技术达到高潮的时候,西方正酝酿着又一次技术革命……对此,中国科技人员再没有冷淡和怠慢……应该看到,经历了这70余年,中国技术发展的整体速度加快了。
材料二 如下图

(2)以上三幅图片中,三个条约对当时的中国的社会性质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三 鸦片战争结束不到十年,一场席卷半个中国的农民起义爆发了。它建立起与清廷对峙的政权,前后持续14年之久,达到了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高峰。
(3)材料三中“这场农民起义”指什么运动?
材料四 ……统治者面对着接踵而来、一次比一次严重的内忧外患,不得不“办洋务”,这就为中国向西方学习打开了一个难得的缺口。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办洋务”是什么事情?和材料二所描述的历史事件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办洋务”对中国产生的深远影响是什么?
(5)根据上述材料,你有何启示?
材料一 1840年,正值以英国为中心的技术革命结束后不久,故中国的大门可以认为是新技术这一重锤砸开的……就在中国人模仿这些技术达到高潮的时候,西方正酝酿着又一次技术革命……对此,中国科技人员再没有冷淡和怠慢……应该看到,经历了这70余年,中国技术发展的整体速度加快了。
——杨德才主编《20世纪中国科学技术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中国的大门可以认为是新技术这一重锤砸开的”?“中国技术发展的整体速度加快”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二 如下图

(2)以上三幅图片中,三个条约对当时的中国的社会性质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三 鸦片战争结束不到十年,一场席卷半个中国的农民起义爆发了。它建立起与清廷对峙的政权,前后持续14年之久,达到了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高峰。
(3)材料三中“这场农民起义”指什么运动?
材料四 ……统治者面对着接踵而来、一次比一次严重的内忧外患,不得不“办洋务”,这就为中国向西方学习打开了一个难得的缺口。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办洋务”是什么事情?和材料二所描述的历史事件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办洋务”对中国产生的深远影响是什么?
(5)根据上述材料,你有何启示?
2.选择题- (共14题)
3.
中国历代疆域的沿革是国家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见证。下列四幅示意图按朝代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图一、图三、图二、图四 | B.图四、图二、图一、图三 |
C.图一、图三、图四、图二 | D.图四、图一、图二、图三 |
5.
明清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时期,下列关于康熙的历史贡献,不正确的是
A.组织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侵略 |
B.武力统一台湾,设置台湾府 |
C.册封五世班禅,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
D.平定噶尔丹叛乱,设置伊犁将军 |
6.
探寻历史事件原因和结果的逻辑关系,对历史进行合理解释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A.中日《马关条约》——割香港岛给日本 |
B.南昌起义爆发——清王朝土崩瓦解 |
C.卢沟桥事变——东三省完全沦陷 |
D.挺进大别山——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
7.
某导演筹拍电视连续剧《l908年北京故事),剧本中有以下场景,你认为其中明显的历史错误有几处?
①学生就巴黎和会问题在天安门集会准备游行示威
②小明一家在东交民巷的家里过年
③王先生在街上遇到两个京师大学堂的学生
④朋友相见多行握手、鞠躬礼
⑤清军到处搜捕革命党人,见到剪了辫子的就重点盘查
①学生就巴黎和会问题在天安门集会准备游行示威
②小明一家在东交民巷的家里过年
③王先生在街上遇到两个京师大学堂的学生
④朋友相见多行握手、鞠躬礼
⑤清军到处搜捕革命党人,见到剪了辫子的就重点盘查
A.两处 |
B.三处 |
C.四处 |
D.五处 |
8.
历史证明,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下列史实与国共合作有关的是
①黄埔军校的建立
②北伐战争前期的战果
③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④抗日战争的胜利
①黄埔军校的建立
②北伐战争前期的战果
③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④抗日战争的胜利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9.
20世纪的中国有三次历史性巨变。它们指的是
①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
②国民革命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③新中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④港澳回归
⑤改革开放开拓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①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
②国民革命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③新中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④港澳回归
⑤改革开放开拓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A.③④⑤ |
B.②④⑤ |
C.①③⑤ |
D.③④⑤ |
10.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年均注册工厂(家)出现下图所示变化的原因包括( )

①清政府的推动 ②辛亥革命的鼓舞 ③“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 ④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①清政府的推动 ②辛亥革命的鼓舞 ③“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 ④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1.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原则。下面不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A.渡江战役的胜利,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
B.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 |
C.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
D.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的设立,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 |
12.
土地问题是古今中外备受国家关注的问题,下列有关土地问题的组合搭配正确的是
①商鞅变法——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②大化改新——把贵族土地收归国有,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④1861年改革——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无偿得到一块份地
⑤明治维新——允许土地买卖
①商鞅变法——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②大化改新——把贵族土地收归国有,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④1861年改革——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无偿得到一块份地
⑤明治维新——允许土地买卖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⑤ |
C.①②③⑤ |
D.①②③④⑤ |
14.
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下面关于两次世界大战的史实,搭配不正确的是
A.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
B.日军偷袭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进一步扩大 |
C.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
D.攻占柏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