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1)“至元八年”“遂一天下”是怎么一回事?
(2)从材料二中看出该朝代实行什么制度?为什么要实行这一制度?
(3)材料二中宣政院的设立产生了什么影响?
(4)材料二中的“大都”在当时的地位如何?
阅读以下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祖忽必烈,因累世之业……至元八年,始改称元。摧灭弱宋,遂一天下。
材料二:

(1)“至元八年”“遂一天下”是怎么一回事?
(2)从材料二中看出该朝代实行什么制度?为什么要实行这一制度?
(3)材料二中宣政院的设立产生了什么影响?
(4)材料二中的“大都”在当时的地位如何?
2.
(2)材料二中的人物对中华民族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3)如何评价材料一、二中的人物?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之所踞,今余即来索,则地当归我。”
材料二:嘉靖四十年(1561年),倭寇几千人袭击浙江台州、桃渚、圻头等地,戚继光率部队在人民群众的配合支持下,先后九战九捷,歼灭大量倭寇,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1)材料一这句话是谁说的?他最大的功绩是什么?(2)材料二中的人物对中华民族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3)如何评价材料一、二中的人物?
3.
(2)根据材料概括清政府实施这一政策的原因?
(3)实施这一政策带来什么严重后果?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顺治末年,清政府下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里,并且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
——《台湾外纪》
材料二:乾隆帝给英王的敕谕:“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奥海关志》
材料三:“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一粤省之澳门矣。”
——《奥海关志》
(1)材料1反映了清政府实行什么政策?(2)根据材料概括清政府实施这一政策的原因?
(3)实施这一政策带来什么严重后果?
2.选择题- (共13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