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关注一个时代的历史,不仅要关注人物,也要关注这个时代的社会生活与创造。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江南为之盛国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材料二:某个朝代纸币铜版拓片(如下图)

材料三: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都改变了:第一种是在知识传播的文献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行方面。”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社会现象?该现象在哪个朝代最后完成?宋朝什么粮食作物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2)材料二图为一钱币的复印件。请填出:它的名称是什么?它出现的时间在什么时候?地点在哪里?其历史地位如何?
(3)“在战争上”改变世界的中国古代科技发明是什么?何时开始运用于军事领域?运用“在航行方面”的科技发明是什么?中国的海船开始使用该发明是在何时?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江南为之盛国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材料二:某个朝代纸币铜版拓片(如下图)

材料三: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都改变了:第一种是在知识传播的文献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行方面。”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社会现象?该现象在哪个朝代最后完成?宋朝什么粮食作物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2)材料二图为一钱币的复印件。请填出:它的名称是什么?它出现的时间在什么时候?地点在哪里?其历史地位如何?
(3)“在战争上”改变世界的中国古代科技发明是什么?何时开始运用于军事领域?运用“在航行方面”的科技发明是什么?中国的海船开始使用该发明是在何时?
2.
古人治史,常是“左图右史”,我们学习历史也要结合地图,以便形成立体的、整体的空间观念。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应的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1)图一的政权B是哪个民族建立的什么政权?哪个政权灭了这个少数民族政权?
(2)根据图二,你认为元朝疆域有何特点?为了加强对边境的管辖,元朝设置了哪些机构?
(3)图三两宋与西夏、金并立的示意图中,哪一幅是错误的?请说明理由。并给剩下的三幅图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序。

图一 图二

图三
(1)图一的政权B是哪个民族建立的什么政权?哪个政权灭了这个少数民族政权?
(2)根据图二,你认为元朝疆域有何特点?为了加强对边境的管辖,元朝设置了哪些机构?
(3)图三两宋与西夏、金并立的示意图中,哪一幅是错误的?请说明理由。并给剩下的三幅图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序。
2.选择题- (共18题)
6.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而今重文轻武,老伯是按院题的,若武职官出名自辩,他们不容起来,反致激怒弄坏了事。”材料涉及的重视文职官员而轻视武职官员是
A.宋朝建立后的国策 |
B.明朝强化皇权政策 |
C.清强化君主专制政策 |
D.清朝闭关锁国政策 |
10.
有学者认为:两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是一座顶峰”。下列史实是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
A.城市经济繁荣,商品买卖昼夜不绝 |
B.文人地位较高,文化教育事业发达 |
C.国家统一稳定,各民族间和谐相处 |
D.海外贸易兴盛,海上丝路远至非洲 |
12.
你认为澶渊之盟的积极影响应该是( )
A.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
B.使辽兵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 |
C.维持了宋辽长期的和平关系,有利于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
D.扭转了北宋初年与辽国斗争的不利局面 |
13.
11世纪前后中国城市日益繁华,市民生活丰富多彩,如是你是当时北宋商人,你不可能经历的是
A.用交子支付货款 |
B.在瓦子中听到唱曲《窦娥冤》 |
C.在夜市中品尝各种小吃 |
D.江南地区可以吃上从越南传入的占城稻 |
15.
明朝时厂卫特务的活动十分猖撅,上自官府,下至百姓,无孔不入;从城市至乡村都有他们的踪影,这反映了什么问题?
A.明朝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 |
B.皇帝爱惜自己的臣子 |
C.明朝叛乱较多 |
D.皇帝小心眼,臣民不规矩 |
16.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明朝加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有( )
①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②设置厂卫制度
③八股取士
④设三省六部制。
①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②设置厂卫制度
③八股取士
④设三省六部制。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