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粮食三千八百种,给吐蕃粮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各种手艺的工匠五千五百人,给吐蕃工艺打开了发展的大门;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各种牲畜共有五千五百种,使西藏的乳酪酥油从此年年丰收。
材料二:他(忽必烈)仿效中原王朝的政治体制……将西藏、云南、辽阳、岭北等边疆地区都置于中央政府管辖下。
(2)材料二中元朝管辖西藏的中央行政机构的名称是什么?元朝设什么机构管辖台湾?
材料三:

(3)材料三中的文物反映了清朝对西藏管辖的哪项措施?请再举一例清朝对西藏加强管辖的措施。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族关系的认识。
材料一: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粮食三千八百种,给吐蕃粮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各种手艺的工匠五千五百人,给吐蕃工艺打开了发展的大门;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各种牲畜共有五千五百种,使西藏的乳酪酥油从此年年丰收。
——赞扬文成公主的诗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文成公主入吐蕃所起的重要作用。材料二:他(忽必烈)仿效中原王朝的政治体制……将西藏、云南、辽阳、岭北等边疆地区都置于中央政府管辖下。
(2)材料二中元朝管辖西藏的中央行政机构的名称是什么?元朝设什么机构管辖台湾?
材料三:

(3)材料三中的文物反映了清朝对西藏管辖的哪项措施?请再举一例清朝对西藏加强管辖的措施。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族关系的认识。
2.
阅读下列材料。
宋元时期我国科技取得了灿烂的成就,四大发明中的三大发明在这一时期出现或得到广泛的应用,使我国的封建经济得以继续发展。请结合下列材料,进行问题探究。
(科技史料)
材料一 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覆盖)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版,持就火炀(烘烤)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平坦的磨刀石)。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2)材料二所描写的是游乐场景,颇近乎西方的万圣节,人们都戴着假面具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燃放烟花爆竹已很盛行。“烟花爆竹”是哪一发明的应用?
(科技图片)
材料三 (如下图)

(3)图一是什么?图二是罗盘针,又叫指南针,它传人欧洲后发挥了什么作用?
(科技评论)
材料四 他在比较日本和中国时指出,“我们必须永远记住,他们(指日本)没有如同那种卓越的发明”。这个发明清单被后来著名的英国生化学家、科学技术史专家和汉学家李约瑟发扬光大,称之为四大发明。
(4)通过对材料的分析谈谈你对科技发展影响的认识?
宋元时期我国科技取得了灿烂的成就,四大发明中的三大发明在这一时期出现或得到广泛的应用,使我国的封建经济得以继续发展。请结合下列材料,进行问题探究。
(科技史料)
材料一 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覆盖)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版,持就火炀(烘烤)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平坦的磨刀石)。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梦溪笔谈》
材料二 忽作一声霹雳,谓之“爆仗”。则蛮牌者引遲,烟花大起。……或就地放烟火之类,又一声爆仗,乐部动《拜新月慢》曲,有面涂青碌,戴面具金晴……又爆仗一声,有假面长髯、殿裏绿袍靴简,如钟馗像者。——《东京梦华录》
(1)阅读材料一,写出这一科技的发明者。结合材料一的内容说一说这一科技发明的作用。(2)材料二所描写的是游乐场景,颇近乎西方的万圣节,人们都戴着假面具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燃放烟花爆竹已很盛行。“烟花爆竹”是哪一发明的应用?
(科技图片)
材料三 (如下图)

(3)图一是什么?图二是罗盘针,又叫指南针,它传人欧洲后发挥了什么作用?
(科技评论)
材料四 他在比较日本和中国时指出,“我们必须永远记住,他们(指日本)没有如同那种卓越的发明”。这个发明清单被后来著名的英国生化学家、科学技术史专家和汉学家李约瑟发扬光大,称之为四大发明。
(4)通过对材料的分析谈谈你对科技发展影响的认识?
3.
我国古代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巩固、强化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材料一:图1

材料二:近在咫尺的元代权臣乱政,无疑使他(朱元璋)坚定了解决君相之争的决心。……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将胡惟庸抄家灭族,大肆捕杀胡惟庸同党,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材料三:故宫导游解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图2)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1)材料一展示的是哪朝创建的什么政治制度?
(2)材料二中朱元璋进行的“重大改组”是指什么?明太祖和明成祖分别设置了什么机构来加强对臣民的监察和监视?
(3)材料三中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这一机构有什么作用?
(4)以上材料表明中国古代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什么?
材料一:图1

材料二:近在咫尺的元代权臣乱政,无疑使他(朱元璋)坚定了解决君相之争的决心。……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将胡惟庸抄家灭族,大肆捕杀胡惟庸同党,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材料三:故宫导游解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图2)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1)材料一展示的是哪朝创建的什么政治制度?
(2)材料二中朱元璋进行的“重大改组”是指什么?明太祖和明成祖分别设置了什么机构来加强对臣民的监察和监视?
(3)材料三中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这一机构有什么作用?
(4)以上材料表明中国古代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什么?
2.选择题- (共19题)
4.
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两位主人公“郭靖”、“杨康”的名字源自北宋末年的“靖康之难”,在这场战役中宋徽宗与宋钦宗被俘,宣告北宋灭亡。最终灭亡了北宋的政权是
A.西夏 |
B.金 |
C.蒙古 |
D.元 |
6.
西藏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历代中央政府都注重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下表反映的相关史实中,错误的一项是
A.元朝成为正式行政区 |
B.清朝册封达赖、班禅 |
C.清朝设置伊犁将军 |
D.清朝设置驻藏大臣 |
10.
清朝乾隆年间,秦桧后人秦涧泉考中状元,在游览西湖,拜谒某位名将的墓时,挥毫题写了“人从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的联语。秦涧泉拜谒的墓是
A.秦桧墓 |
B.文天祥墓 |
C.戚继光墓 |
D.岳飞墓 |
11.
在南宋初年和南宋灭亡之际,各有一位爱国英雄,他们为了捍卫中原汉族政权进行了不屈的斗争,他们都留下脍炙人口的诗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们是
A.岳飞和陆秀夫 |
B.陆秀夫和文天祥 |
C.文天祥和岳飞 |
D.岳飞和文天祥 |
17.
1759年,乾隆皇帝颁布《防范外夷规条》,主要内容为:一、禁止外国商人在广州过冬;二、外国商人到广州,应令寓居洋行,由行商负责稽查管束;三、禁止中国人借外商资本及受雇于外商……五、外国商船进泊黄埔,酌拔营员弹压稽查。对此举的理解最合理的是
A.清政府完全断绝了与西方的交往 |
B.乾隆皇帝不喜欢外国人 |
C.清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
D.清政府对外开放,促进双方贸易 |
18.
(题文)19世纪上半叶,直隶宁津(今山东宁津)大柳镇统泰升杂货店兼营的轧花工场,雇佣工人一百多人。江宁(今南京)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广州佛山镇有经营棉布纺织业的工场2500家,从业人员超过5万,每一工场平均有20人。这充分表明
A.清代已经出现较为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
B.清代新兴资产阶级已经取代地主阶级 |
C.清政府曾暂时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D.这种工场有效抵制了西方经济的侵略 |
19.
据统计,自洪武(朱元璋年号)十七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先后八日间,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有一千一百六十件,每件奏章里,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有三千二百九十一件事。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
A.明朝政局腐败 | B.朱元璋励精图治 |
C.朱元璋强化皇权 | D.明朝科举制僵化 |
20.
明朝前期,国力强盛,对外友好往来,出现了郑和七次下西洋的壮举。其船队最远到达( )
A.印度洋沿岸和红海沿岸 |
B.非洲东海岸和印度洋沿岸 |
C.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
D.榜葛剌区域和红海沿岸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7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