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46中南校区2018---2019学年度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79821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6/8

1.判断题(共1题)

1.

   历代王朝在它的统治初期,都非常重视恢复生产,发展经济。请辨别正误,并对错误的加以改正。

(1)宋代的经济作物在南方有很大的发展,南方普遍种植茶树,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已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2)明代引进了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葡萄等物种,促进了明朝农业的发展。

(3)乾隆时期的湖北汉口镇,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的美誉。

(4)明清时期,唯一与晋商相匹敌的是徽商,他们在全国各地开设“票号”,有利于货币的流通,促进了商品的交换。

2.综合题(共2题)

2.

   图示,能形象直观地展示历史知识,有助于理清线索,构建知识结构.下面是王明同学依据初中教材而绘制的我国古代部分朝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示意图.

材料一


材料二

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历经汉魏至明清,皇帝与宰相之间的权势此消彼长,中央与地方争权斗争接连不断,最终皇权不断强化,中央集权逐渐得到巩固.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渊影响.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官僚政治与行政管理以至文化教育传统,无不与此有着密切的关系.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1

(1)材料一中的示意图一、二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个朝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

(3)下列是王明同学正在制作额“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表格,请不补充表格中的部分论据.并指出王明同学评价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方法.

3.

   材料一 经过一番辛苦打造,由王室宗亲建立的诸侯国对周王室的向心力大大加强,同时也建立起一种类似后来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细讲中国历史丛书.西周史》

材料二 秦兼天下,建皇帝号,立百官之职.汉因循而不革,明简易,随时宜也.

——《汉书》卷十九《百官宫卿表》

中国君主专制就本质而言非常原始,却与一个受过教育的“现代”官僚队伍(文官)并存.

——费尔南.布罗代尔《文明史》

材料三 秦汉时期,城乡地位极为崇高.拜相时,皇帝要施大礼,因此才有“拜相”一说,然而到了明太祖朱元璋,竟把丞相给废除了,从此丞相在中国就成了一个历史名词.

——《古老中国的发展传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在政治上推行什么制度?这种制度有什么积极作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的“百官之职”中负责检察的官职名称.材料中“受过教育的‘现代’官僚队伍”是通过考试而产生的,这种考试应开始于何时?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元璋废除丞相的主要目的.

(4)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呈现出专制主义统治逐步加强的趋势,你认为专制主义统治不断加强的后果是什么?

3.选择题(共18题)

4.
假如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唐朝,你有可能经历的事情是(    )
①参观都江堰 
②到赵州桥上散步 
③用纸写诗
④读《史记》和《资治通鉴》 
⑤乘坐装有指南针的海船从事海外贸易 
⑥参加科举考试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⑤⑥C.②③⑤⑥D.①②③⑥
5.
《东京梦华录》记载:“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50余座,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宋朝时重文轻武,进士地位较高
B.北方人迁到江南,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C.城市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D.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本抑末”政策
6.
有人说,新成立的雄安新区将成为中国的另一个“腹里”。在元朝时有几个省称作“腹里”,它们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当时被称为“腹里”的是(   )
A.山东 山西 河北B.山东 山西 河南C.山东 山西 陕西D.山东 山西 北京
7.
下列对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杰出首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阿骨打建立金
B.阿保机建立契丹国
C.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
D.成吉思汗建立元朝
8.
《东京梦华录》记载:“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50余座,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学习和接受了汉族先进的文化
B.北方人迁到江南,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C.城市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D.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本抑末”政策
9.
《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下列史实能在此书中查到的是
A.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
B.战国七雄
C.元灭南宋
D.大兴文字狱
10.
宋高宗曾说:“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材料表明
A.五铢钱的统一铸造
B.江南地区的开发
C.政府重视海外贸易
D.闭关锁国的危害
11.
归纳比较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对同类历史知识点的归纳比较,可以最大限度地整合知识,纲目并举,有利于识记掌握同类的知识点。对宋辽、宋夏之间“议和”归纳比较学习后,下列哪一项不是他们的共同点(   )
A.结束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B.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
C.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
12.
中国古代南北方人口总数及所占比例对照表

据上表可知(  )
A.南方的生产技术比北方先进
B.经济重心南移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C.北方的人口增长率比南方高
D.人口迁移促使新的民族回族形成
13.
如图是中国历史纪年表(隋至清),图中的处应是
A.后周
B.北魏
C.陈
D.金
14.
史载,郑和船队在占城时,“其买卖交易,使用七成淡金或银。中国青瓷盘碗等品……甚爱之,则将淡金换易。”这反映了郑和下西洋(  )
A.加强了经济交流B.发展了航海技术
C.树立了明朝国威D.促进了中外友好
15.
历代中央王朝都十分重视对边疆地区的开拓与管理。为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清政府设置的管理机构是(  )
A.伊犁将军B.台湾府C.澎湖巡检司D.宣政院
16.
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是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的前提,下列人物为此都谱写了光辉篇章,但不是清朝时期的民族英雄是(  )
A.戚继光B.渥巴锡C.郑成功D.康熙
17.
明清时期,古典小说的创作进入成熟阶段,其中深刻鞭打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是( )
A.《红楼梦》 B.《三国演义》C.《水浒传》D.《西游记》
18.
清政府一些官员认为台湾土地狭小、人口稀少,设立地方政府要靠朝廷供养,浪费粮饷,主张放弃台湾岛。大臣施琅劝告康熙帝,没有台湾,东南沿海不得安宁,虽然边远,其实是沿海要害所在。于是,康熙帝决定设立台湾府管理台湾。上述材料表明清朝设立台湾府的目的是
A.接受汉族文化
B.发展海外贸易
C.巩固东南海防
D.鼓励官员进谏
19.
清朝人李祖陶说:“今人之文,一涉笔惟恐触碍于天下国家……人情望风觇(看,窥视)景,畏避太甚。见鳝而以为蛇,遇鼠而以为庇。消刚正之气,长柔媚之风。”上述社会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清王朝实行
A.廷杖制度
B.“文字狱”
C.八股取士
D.特务统治
20.
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调发边卫充军。”这反映了清朝(   )
A.设立关卡、禁绝贸易B.抑制商业、实行海禁
C.重农抑商、打击海运D.征收重税、限制商贸
21.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后感言: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医药的成功范例……如果死啃老祖宗的宝贝、固步自封,中医只能是“一筐草”,无法变成“一块宝”。在这里,屠呦呦告诉人们对待传统文化应该秉持的态度是
A.否定传统,学习西方
B.取其精华,推陈出新
C.脱离传统,彻底创新
D.全部继承,发扬光大

4.填空题(共2题)

22.

   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形成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1)“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这首诗描述的是(_______)民族的生活。

(2)与北宋对峙,定都兴庆府的少数民族是(_______),1227年,它被(_______)军队所灭。

(3)1115年建立政权,1127年灭亡北宋,这个政权的建立者是(__________),它在(______)年被蒙古所灭。

(4)辽朝与北宋、金朝与南宋先后对峙,实际上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南北朝时代,但也促进了各族人民间的相互了解和进一步联系,为中华各民族再次统一奠定了基础。实现“再次统一”的朝代是(__________)

23.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1)隋朝打破了世家门阀独揽政权的局面,开创了(________),是中国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2)隋唐时期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的革新措施是(_______),此举大大提高中央政府的办事效率和水平。

(3)宋朝时为杜绝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实施(________)政策,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安定。

(4)元朝时某项制度影响深远,今天的安徽省就受此制度影响,这项制度就是(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1道)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8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