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克拉玛依十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7980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8/16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资产阶级通过内战推翻了封建的君主制,英国的君主自此失去了它的专制色彩……然而英国统治阶级需要君主制和王室,关键在于如何将其变成能够体现资产阶级意志的国家工具,1688年的光荣革命实现了这种设想。……以议会为核心的君主立宪制便逐步形成。英国资产阶级创造了一种既符合国情又实用有效的统治形式,并一直延续至今。

——摘编自刘杰《论英国宪政模式的世界影响》

材料二 美国开国者们设计的这样一种精巧的制度安排,将政府内部的行为时时处于互相制约的状态之中,从而确保了国家的稳定;同时,政府时时处于人民的监督之下,从而也确保了人民的权利。人民享有充分的自由,有了表达自己意愿的渠道。而在政府中,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三权又相互分立,彼此制约、约束政府的行为。这样,政府就不可以轻易的干涉甚至剥夺人民的权利,保护了人民的自由不受侵犯,最大限度的达到《独立宣言》中所提倡的”平等、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种权力制衡机制不仅为美国政府的良好运转提供了制度上的支持,也维护了美国开国之父们的平等、自由、民主、追求幸福的宗旨,保证了人民的天赋权利。
材料三  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由国民议会两: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拥有统率军队、任命内阁各部部长和一切军政要员、解散众议:等权力。总统的命令须经由各部部长副署。国民议会由参议:与众议:组成,众议员由直接普选产生,参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

——摘编自洪波《法国政治制度变迁——从大革命到第五共和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君主权力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2)材料二中“精巧的制度安排”指的是什么?这种”安排”有何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政体与1787年美国联邦共和政体的主要不同。
2.
   中国近代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都积极领导和参与民主革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并加以实践。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

——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 对于满洲,不以复仇为事,而务与之平等共处于中国之内,此为以民族主义对国内之诸民族也。对于世界诸民族,务保持吾民族之独立地位,……以期与诸民族并驱于世界,以驯致于大同,此为以民族主义对世界之诸民族也。

——孙中山《中国革命史》

材料三 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梁再现。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清平乐·蒋桂战争》(1929年)

(1)据材料一,概括太平天国分配土地的办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办法体现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据材料二,归纳孙中山在民族方面的革命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的最大功绩是什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分田分地”是哪一重大行动?***在这一时期探索出的革命道路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

2.单选题(共24题)

3.
克里斯提尼改革被认为是雅典历史上最重要的一场民主化改革,使雅典的民主制度最终确立。下列措施属于克里斯提尼政革的是
A.成立四百人会议
B.设立陪审法庭
C.废除债务奴隶制
D.重划行政选区
4.
某历史课堂正在探究“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下列材料不能作为其有力证据的是
A.古希腊地理环境的材料
B.爱琴海地区贸易图
C.古希腊城邦的分布图
D.刻有被放逐人员名字的陶片
5.
孟德斯鸠曾说:“意大利各民族成为罗马的公民以后,每一个城市便表现了它自己的特色……既然人们不过是由于一种特殊的法律上的规定才成为罗马公民的……因此人们就不再用和先前相同的眼光看待罗马……对罗马的依恋之情也不复存在了。”材料中的“意大利各民族成为罗马的公民后”
A. 权利受到《十二铜表法》的保护
B. 权利受到习惯法的保护
C. 权利受到万民法的保护
D. 权利受到《民法大全》的保护
6.
在古罗马有一个人把洗衣店告上法庭,要求店家赔偿被老鼠咬破的衣服,其理由为:“按照约定,店家洗好衣服后应妥善保管好,事先应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意外”。依据罗马法,最后法庭判决洗衣店赔偿全部损失。该案例主要说明了
A. 司法程序严格完备
B. 审判非常重视证据
C. 法律维护平民利益
D. 审判体现契约精神
7.
一场“女婿登陆,丈人逃亡”的宫廷政变以最小的牺牲完成了政权更替,该事件
A.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
B.使国王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
C.迎来了英国新王荷兰执政威廉二世
D.使得国王权力的来源发生转变
8.
近代英国确立了议会制君主立宪政体,美国确立了总统制民主共和政体,德意志帝国也确立了有别于英国的“君主为实,立宪为虚”的君主立宪政体。三者的共性是
A. 议会都是国家权力核心
B. 总统都掌握国家行政权
C. 政府首脑均对议会负责
D. 议会均掌握国家立法权
9.
孟德斯鸠说在《论法的精神》中提到:“每一个国家有三种权力: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为防止对权力的滥用,就必须用权力约束权力,建立一种能彼此调节配合并相互制约的制度。”下面关于美国三大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凡是总统否决过的法律,国会则无法再通过
B. 总统无需国会的批准,有权与外国缔结条约
C. 联邦法院可宣布总统法令违宪
D. 总统任命的法官需得到众议院确认
10.
法国历史上1875年“一票共和”的主要意义在于
A. 建立了拿破仑第一帝国,使法国势力问鼎大半个欧洲
B. 使法国通过“光荣革命”实现了政治制度的和平转型
C. 共和派战胜了保皇派,保皇派建立“没有共和派的共和国”计划破产
D. 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确认了法国的共和政体
11.
美国1787年宪法与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中都体现了
A. 联邦制原则
B. 议会中心原则
C. 共和制原则
D. 公正平等原则
12.
梁启超曾从一个中国人的角度来考察美国的宪政制度,他在《新大陆游记》中写道:“彼美国者有两重之政府,而其人民有两重之爱国心者也。简而言之,则美国者以四十四之共和国而为一共和国也。”这里主要是指美国实行
A. 共和制
B. 联邦制
C. 代议制
D. 三权分立
13.
下列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的事件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金田起义
②定都天京
③永安建制
④《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⑤天京变乱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②⑤
C.①③②④⑤
D.①③②⑤④
14.
鸦片战争后,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下列内容属于《南京条约》的是
A.开放天津
B.开设工厂
C.协定关税
D.公使驻京
15.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该规定的进步意义在于
A. 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 宣扬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
C. 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
D. 一定程度上限制总统专制独裁
16.
史载:太平军刚入南京城一个月,敌人威胁还未解除,就开始大兴土木,建造天王府。每天征用万余民工,宫中金碧辉煌,重殿叠宇,金龙殿饰以黄金,绘以五彩,光彩夺目。在外征战的太平军将领一直源源不断将各种奇珍异宝运到天王府。从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A.兴建天王府直接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B.农民阶级无法克服自身的局限性
C.太平天国运动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D.成为太平天国推翻清朝统治的象征
17.
《资政新篇》批判重农抑商,尊重科学技术,提倡兴办企业,主张工商牟利,鼓励私人资本。这说明《资政新篇》(  )
A.注重广大民众利益B.符合太平天国实际
C.得到西方列强支持D.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18.
《南京条约》签订后,清廷谕旨由两广总督兼管理各国通商事务钦差大臣,避免与西方使节直接打交道,将对外关系的范围局限于贸易。这反映了
A.中国外交逐渐趋于近代化
B.清政府拘泥于天朝上国思想
C.外国侵犯中国的外交主权
D.清政府坚决捍卫国家的主权
19.
某一学者评论甲午中日战争说:“起初中国完全有打败日本的实力,在当时,中国守军的子弹和粮食堆积如山,日本的军粮和子弹根本没有跟中国抗衡的能力。”据此推知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是
A.日本实力超过中国
B.中国洋务运动失败
C.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D.中国军事实力落后
20.
中国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规定:“凡发生反帝斗争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该条约签订后
A. 北京东交民巷成为“国中之国” B. 列强在中国的侵略势力开始渗入内地
C. 列强在华办厂合法化 D. 沙俄侵占中国一百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21.
埃文斯·索尔兹伯里《前所未闻的故事》中写道:一切都变了——***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二十几人在这里开会……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说,则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该会议
A.提出中国近代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B.制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C.妥善处理分歧,是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D.系统论述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等问题
22.
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以下是反映中国近现代四个不同时期历史阶段特征的主题词,1894—1912:推翻帝制,走向共和;1921—1935:□□□□,□□□□;1949—1956:民族独立,获得新生;1978—2013: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其中1921—1935年应该是
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B.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D.星星之火,力挽狂澜
23.
美国《时代》杂志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下列哪次战役粉碎了日军的侵华“时间表”
A. 淞沪会战
B. 太原会战
C. 台儿庄战役
D. 百团大战
24.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共关系的演变可以概括为“合作——对立——合作”。能够体现此变化的一组历史事件是
A. 国民革命——北伐战争——遵义会议
B. 北伐战争——八七会议——太原会战
C. 黄埔军校——西安事变——南昌起义
D. 五四运动——秋收起义——西安事变
25.
“东北野战军一路进入热河承德,一路进入冀东,华北野战军聂荣臻部占领河北保定。华北‘剿匪’总司令傅作义收缩战线,将军队分别集结于北平、塘沽、张家口、新保安。”材料描述的战事是
A.跃进大别山B.辽沈战役C.淮海战役D.平津战役
26.
刘伯承曾说:“1947年8月中共中央用‘围魏救赵’的方式,拆散了国民党对陕北的重点进攻,从而缓解陕北的经济困难。”材料中的“围魏救赵”是指
A. 进行土地革命
B.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 进行战略决战
D. 攻占南京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