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79795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2/17

1.简答题(共1题)

1.
2017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在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请阅读下列有关国歌的材料,回答问题。
《国际歌》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最著名的一首歌。歌词由欧仁·鲍狄埃在1871年巴黎公社起义后所作,歌曲讴歌了工人阶级为建立理想制度的革命首创精神。1917年苏俄十月革命向世界宣告了一个新型国家的诞生,之后以《国际歌》为代国歌。
(1)概述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程中巴黎公社和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世界上每个国家均有其典型的文化象征,一如美国文化的象征——自由女神,法国文化的象征——《马赛曲》,……《义勇军进行曲》同样应当是中国近现代史的文化象征之一。
1935年12月9日,北平上千名学生高唱着《义勇军进行曲》,举行抗日救国请愿大游行。
抗日战争中,《义勇军进行曲》是八路军、新四军喜爱的战斗之歌;美国《时代周刊》记者爱泼斯坦记下了中国官兵高唱《义勇军进行曲》,前赴后继,取得台儿庄大捷的悲壮一幕。
1938年,东南亚青年华侨,从新加坡启程,一路高唱《义勇军进行曲》,回国参加抗战。
1944年7月,美国国务院拟定反法西斯盟军凯旋的广播节目单中有《义勇军进行曲》《美丽的美利坚》《斯拉夫进行曲》《哈利路亚》《马赛曲》等。
1949年9月21日,在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无党派人士徐悲鸿最先提议《义勇军进行曲》作为新中国国歌。
——摘自刘丽英,郭鲁川《<义勇军进行曲>的文化象征意义》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是如何理解“《义勇军进行曲》是中国近现代史的文化象征”。

2.材料分析题(共1题)

2.
阅读下列关于地方管理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记》记载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就分封制和郡县制问题,在廷议中展开大辩论。仆射周青臣认为设置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齐人博士淳于越认为,殷周能享国千余岁,是因为封子弟为辅佐的缘故。实行郡县制,陛下的子弟却是平民百姓,一旦出现谋杀君主的臣子,没有辅佐,靠谁来救援呢?丞相李斯则认为夏商周的制度也不是一代因袭一代,“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也”。
(1)概括上述争论双方的论据。若你也参加了当时的辩论,你支持哪方?并请补充一条新论据。
材料二李维汉(时任统战部长,1983年回忆)写道:我们党在历史上曾提出过实行联邦制。1949年人民政协筹备期间,***同志就是否实行联邦制问题征求我们的意见。我认为不宜实行联邦制。理由是:苏联少数民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7%,我国少数民族只占全国总人口的6%,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往往互相杂居或交错聚居;……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都主张在统一的(单一制的)国家内实行地方自治和民族区域自治,只在例外情况下允许联邦制;俄国许多非俄罗斯民族(革命时期)已分离为不同国家,不得不采取联邦制把各个国家联合起来,我国并没有经过民族分离。……***同志同意这个建议,在《共同纲领》中作了明确规定,这就是我国多年来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摘编自石光树《解决中国民族自治的一大悬案——以此怀念李维汉并纪念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五十周年》
(2)新中国没有效仿苏联的联邦制而是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请依据材料二归纳其原因。综合上述两则材料,就地方管理的决策问题可以得到哪些认识?

3.单选题(共34题)

3.
体现雅典民主政体特征的机构是
①公民大会
②民众法庭
③贵族会议
④五百人议事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
雅典城邦制下“公民”享有政治权利,“公民”指的是
A.本邦成年男性
B.妇女儿童
C.外邦成年男子
D.奴隶主和奴隶
5.
德意志帝国成立之前,阻碍德意志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深受殖民统治
B.君主专制制度
C.封建割据状态
D.封建王朝复辟
6.
“主席职务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执行之权属于皇帝……”上述内容出自
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独立宣言》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德意志帝国宪法
7.
法国共和政体最终确立的标志是
A.《人权宣言》的颁布
B.制宪会议的召开
C.巴黎人民起义
D.1875年宪法的颁布
8.
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提供法律依据的文献是
A.《联邦条例》
B.《权利法案》
C.《独立宣言》
D.《人民宪章》
9.
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美国1787年宪法民主原则的是
A.规定总统和议员都由民选产生
B.规定国家采取联邦制度
C.规定不论性别、种族,人人平等
D.规定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10.
依据美国1787年宪法,美国总统拥有
A.立法权
B.弹劾权
C.司法权
D.行政权
11.
1957年9月,为执行最高法院判决——要求南方一些州的学校取消种族隔离政策,美国联邦政府出兵阿肯色州,护送黑人学生上学。该事件说明
A.联邦政府可以取消地方的自治权
B.南方各州地位低下
C.联邦政府地位高于各州
D.军队可以任意干涉各州事务
12.
有关英国责任制内阁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由多数党领袖组阁
②实际上对议会负责
③首相有权解散议会
④掌握司法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
被称为近代中国“第一道耻辱界碑”的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
C.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
D.《辛丑条约》的签订
14.
著名的圆明园十二生肖青铜头像中,蛇首、羊首、鸡首、狗首至今下落不明,成为圆明园海外流失文物的象征。近代劫掠十二生肖青铜头像的侵略者是
A.俄国军队
B.英法联军
C.美国军队
D.德国军队
15.
中英《南京条约》附件中规定:英国的侨民、商人同中国人发生冲突,犯了法或成为被告,只能由英国驻中国的管事官——领事去裁判,中国政府不得过问。这说明中国丧失了
A.领土主权
B.贸易主权
C.司法主权
D.关税主权
16.
下列有关太平天国的史实中,能够体现发展资本主义设想的是
A.定都天京
B.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C.进行北伐
D.颁布《资政新篇》
17.
1899年《万国公报》的一篇报道称:“不谓今年五、六月间,山东各处开立匪场,……上奉太后密旨,下遵毓贤命令,兴大清,灭洋教。”文章的“匪”是指
A.清朝军队
B.太平军
C.义和团
D.同盟会
18.
梁启超指出:“吾国……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与文中所涉内容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9.
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建立人民军队开始的标志是
A.建立工人武装纠察队
B.上海工人发动三次武装起义
C.“八一”南昌起义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20.
某学生历史研究性学习论文的关键词有:“八七会议”“井冈山会师”“红军长征”“西安事变”。据此,请你判断该论文的主题可能是
A. 国民革命,洪流奔腾
B. 十年内战,烽火绵延
C. 全面抗战,同仇敌忾
D. 解放战争,革命胜利
21.
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称誉的“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指的是
A. 北伐战争 B. 秋收起义 C. 红军长征 D. 挺进大别山
22.
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这一道路始于
A.中共一大的召开
B.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C.南昌起义的爆发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23.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第29军奋起抗战。该事件标志着
A.日本侵华的开始
B.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C.国共合作的开始
D.中国敌后战场的形成
24.
1945年10月13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社论谈到:“会谈的成果是全国人民要求和平、民主、进步的巩固意志的表现,是中国政治家的智慧与远见的表现。”社论是针对
A.国民党一大
B.八七会议
C.重庆谈判
D.一届政协
25.
下图是新华社摄影记者邹建东所拍摄的一张珍贵的历史照片《人民解放军占领总统府》,该照片所记载的事件标志着
A.抗日战争胜利
B.三大战役的开始
C.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结束
D.新中国的诞生
26.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欧洲工人运动兴起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法国巴黎公社起义
D.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27.
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B.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各种矛盾,推动了革命的爆发
C.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
D.俄国革命激化了矛盾,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28.
首次明确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法律文件是
A.《临时约法》
B.《双十协定》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9.
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重点的是
A.人民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五大”
30.
“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司法独立,终审权不须到北京。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台湾的党、政、军等系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中央政府还要给台湾留出名额”。上述构想的最早提出者是
A.***
B.周恩来
C.邓小平
D.江泽民
31.
下图是中国1950年发行的一张邮票,折射出这一时期的外交原则是
A.“另起炉灶”
B.“一边倒”
C.“求同存异”
D.“不结盟”
32.
1972年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下列对“关系开始正常化”的正确理解是
A.两国结束对抗
B.中美结为盟友
C.多边外交开始
D.推动中日邦交
33.
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是
A. 日内瓦会议
B. 联合国大会
C. 万隆会议
D. 不结盟会议
34.
标志着两极对抗局面结束的事件是
A.东欧剧变
B.苏联解体
C.华约解散
D.柏林墙倒塌
35.
观察下图,对图中“善意”的正确理解是

①控制西欧国家
②遏制苏联力量
③援助西欧发展
④推动欧盟建立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36.
“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B.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C.“北约”的成立D.“华约”的成立

4.选择题(共4题)

37.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为探究和比较SO2和氯水的漂白性,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

38.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为探究和比较SO2和氯水的漂白性,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

39.某种电脑键盘清洁器有两个开关,开关S1只控制照明用的小灯泡L,开关S2只控制吸尘用的电动机M.在图中所示的四个电路图中,符合上述要求的是(   )
40.某种电脑键盘清洁器有两个开关,开关S1只控制照明用的小灯泡L,开关S2只控制吸尘用的电动机M.在图中所示的四个电路图中,符合上述要求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34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4

    9星难题: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