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2019届九年级中考一模抽样调研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79776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6/9

1.综合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文学艺术
探究
总结
材料一:

(1)材料一是谁的画作?它反映了唐朝与哪一少数民族的关系?体现了怎样的民族政策?
(4)通过以上探究,归纳文学艺术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材料二:“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曹翰(宋)《退将诗》
(2)材料二反映了宋朝什么政治特点?当时哪一文教制度得到改革和发展?
材料三: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文化的繁荣,清代的文学艺术取得很大的成就,小说创作大放异彩,戏剧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一例。
(3)材料三认为,清代文学艺术取得很大成就的原的原因是什么?列举这时期代表性的小说作品和剧种各一例。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19世纪40年代以来中国人民受帝国主义奴役和压迫的耻辱,创造了半殖民地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奇迹,显示了处在进步时代的中国民族觉醒和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

——《中国现代史》(第四版)

材料二:(农民)“前方打仗,后方分田”…有些地区被敌人占领后,敌人就帮助地主夺回土地军事上的胜利后,农民又重新收回土地…跟着共产党走,才能保住胜利果实,才能彻底翻身。

——《华中解放区人民政权考察》材料三:首都钢铁集团经营状况统计表

项目

1978年

1990年

钢产量

179万吨

425.5万吨

利税

3.77亿元

26.25亿元

上交利税

3.71亿元

15.05亿元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列举抗日战争的起止时间。材料一认为抗战中显示出的“巨大力量”是什么?结合所学,中共提出的哪一政策促进了“巨大力量”形成?
(2)材料二中“前方打仗,后方分田”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材料指出农民“分田”的目标是什么?结合所学,华中农民“彻底翻身”的标志是什么?
(3)据材料三,概括首钢集团经营状况的变化。结合所学,该变化与何种经营制度的推行有关?体现了哪一决策的影响?
(4)综上所述,归纳推动中华民族振兴的决定力量。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借助近代化的交通工具和通讯技术-铁路、轮船、电报…世界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它的真实内容是什么?…不外是西方列强对于世界上其余(亚非拉)国家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的控制。

——《世界历史近代史编下卷》

材料二:(20世纪初)欧洲各国人民对生活在其中的社会制度产生了极度的怀疑……布尔什维主义正越来越为各地的人们所接受……欧洲不再是资本主义一统天下。欧洲宗主国在其殖民地的威信却一落千丈,白人不再是天命所注定的统治有色人种……

——《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

材料三:苏联为首的东方政治体系瓦解…借助信息技术革命的“风火轮”,美欧等国以投资和贸易协定等方式,实现了全球产销一体化…一大批发展中国家成长为新兴经济体,转变了跟从者的角色。

——《现代国际关系》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铁路”“电报”的出现分别与哪一科技革命有关?据材料,“铁路”“电报”有何积极作用?概括当时的世界格局。
(2)归纳材料二中的主要历史现象。导致这些现象的共同因素是什么?
(3)材料三中“东方政治体系瓦解”的标志是什么?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信息时代”的标志是什么?归纳材料三中的历史趋势。上述趋势促进哪一国际组织的诞生与发展?
(4)综上所述,概括亚非拉地区国际地位的变化。

2.选择题(共21题)

4.
下列四幅疆域图,按朝代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
C.④③①②D.④③②①
5.
“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选自《天朝的崩溃》)书中所写的“这场战争”指的是(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
用图示法理清历史事件要素是历史学习常用的方法。下面空白框内应填写(  )
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义和团运动D.五四运动
7.
“(他)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与“他”无关的是(  )
A.三民主义B.辛亥革命C.《临时约法》D.“实业救国”
8.
下列战役中属于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是(  )
A.平型关大捷B.百团大战C.孟良崮战役D.武汉会战
9.
下列属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成果的是(  )
A.井冈山根据地建立B.北伐的胜利进军
C.南京国民政府成立D.“双十协定”签订
10.
建国初期,为我国贏得了相对和平环境,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的事件是(  )
A.抗美援朝B.“两弹一星”C.二炮建立D.中美建交
11.
改革开放后形成的对台基本方针是(  )
A.多党合作,政治协商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2.
2018年2月,新华社报道“天宫、神舟、天舟、嫦娥、蛟龙、天眼、慧眼、大飞机。…相继涌现。五年来,中国科技实力正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以上内容反映“新发展理念”内涵中的
A.绿色
B.创新
C.协调
D.共享
13.
“它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伯里克利时代,外部极盛时期是亚历山大时代。”材料中“内部极盛”的表现是(  )
A.罗马帝国的扩张B.津贴制度的确立C.封君封臣的维系D.自由理性的传播
14.
“面对雅利安人的等级制度,它以‘众生平等’相抗,反对婆罗门特权。并在之后传到亚洲其他地区。”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金字塔修建B.种姓制传播C.佛教的发展D.基督教诞生
15.
“为领主服劳役是佃户的基本义务。…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上述现象发生在(  )
A.西欧庄园B.租地农场C.手工工场D.现代工厂
16.
下列历史人物中,确立了中央集权封建制度的是(  )
A.汉谟拉比B.穆罕默德C.孝德天皇D.章西女王
17.
“法律制度不断发展、完善是历史的趋势。”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文献是(  )
①《荷马史诗》
②《十二铜表法》
③《查士丁尼法典》
④《九国公约》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③④
18.
“千千万万的黑人或在长途跋涉中死于炎炎烈日之下,或在阴暗、狭窄、恶臭的船舱里死于瘟疫”材料体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  )
A.进步性B.正义性C.艰巨性D.野蛮性
19.
“革命的号角鼓舞了美国的发展,第一次让世人聆听了自由的呼声,第二次让世人明白了统一的意义”。材料中“自由的呼声“指的是(  )
A.光荣革命B.独立战争C.拉美独立D.南北战争
20.
17、18世纪资本主义政治制度逐步确立的表现是(  )
A.西欧城市复兴B.新航路开辟C.人文主义传播D.法国大革命
21.
“工人变成了赤贫者,贫困比人口和财富增长的还要快。资产阶级不能再做统治阶级了”材料反映的社会问题是(  )
A.阶级矛盾尖锐B.世界经济危机C.大众教育发展D.环境遭到破坏
22.
日本明治维新与俄国1861年改革相比,最显著的不同点是(  )
A.改变社会性质B.发展资本主义C.实现历史转折D.摆脱殖民危机
23.
“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粮食收集从每年1820万吨增加到每年2750万吨”。与该现象有关的是(  )
A.新经济政策B.指令性计划C.经互会建立D.广泛种玉米
24.
如下图图中C至D点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以联合的方式发展B.战后出现和平局面
C.通过新政进行干预D.《社会保障法》颁布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2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