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大宋皇帝谨致誓书大契丹皇帝阁下:共遵诚信,虔奉观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材料二 “……死时,辽朝大臣集会致哀,辽道宗说:‘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材料三 “从历史的后端看来,这1005年的协定有它的作用……这种为和平付出之代价无疑比战费来得低廉……可是这种看法必须全部放弃当事人的观感……他们无法承认这种妥协为事理之当然。中国历史之中,从无一个统一天下的大帝国卑躬屈节地向一个文化程度低的边区国家进贡。”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大宋皇帝”是指谁?“北朝”是指哪一少数民族所建立的政权?其建立者是谁?(6分)
(2)材料一中的“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统称为什么?该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4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材料二说明了什么?(4分)
(4)辨析材料三,请你谈谈黄仁宇先生对“1005年的协定”的评价。(4分)
材料一 《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大宋皇帝谨致誓书大契丹皇帝阁下:共遵诚信,虔奉观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材料二 “……死时,辽朝大臣集会致哀,辽道宗说:‘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材料三 “从历史的后端看来,这1005年的协定有它的作用……这种为和平付出之代价无疑比战费来得低廉……可是这种看法必须全部放弃当事人的观感……他们无法承认这种妥协为事理之当然。中国历史之中,从无一个统一天下的大帝国卑躬屈节地向一个文化程度低的边区国家进贡。”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大宋皇帝”是指谁?“北朝”是指哪一少数民族所建立的政权?其建立者是谁?(6分)
(2)材料一中的“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统称为什么?该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4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材料二说明了什么?(4分)
(4)辨析材料三,请你谈谈黄仁宇先生对“1005年的协定”的评价。(4分)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的繁盛,吸引各国人士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朝自身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
材料二 在宋代,海外贸易集中在南部沿海和长江下游的几个大城市,……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
——《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三 明初,由于明成祖朱棣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其中最为壮观的,要数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连续7次统率百艘巨舰,27000多名官兵,渡南洋,过印度洋,达红海,航程总计16万海里,历经东南亚(又称南洋)、南亚、西亚和东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摘自王介南著《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四 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倭寇沿海骚扰,为南方各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已在兴起,而中国……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件典型事例说明材料一的观点。(4分)
(2)材料二中“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最重要的技术条件有哪些?(4分)
(3)材料三反映出郑和下西洋具有哪些特点?(4分)
(4)导致了清朝政府“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的政策是什么?从明清时期对外关系逆转所带来的巨大变化,你得到了什么启示?(6分)
材料一 唐朝的繁盛,吸引各国人士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朝自身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
材料二 在宋代,海外贸易集中在南部沿海和长江下游的几个大城市,……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
——《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三 明初,由于明成祖朱棣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其中最为壮观的,要数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连续7次统率百艘巨舰,27000多名官兵,渡南洋,过印度洋,达红海,航程总计16万海里,历经东南亚(又称南洋)、南亚、西亚和东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摘自王介南著《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四 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倭寇沿海骚扰,为南方各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已在兴起,而中国……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件典型事例说明材料一的观点。(4分)
(2)材料二中“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最重要的技术条件有哪些?(4分)
(3)材料三反映出郑和下西洋具有哪些特点?(4分)
(4)导致了清朝政府“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的政策是什么?从明清时期对外关系逆转所带来的巨大变化,你得到了什么启示?(6分)
2.选择题- (共10题)
5.
文献通考记载:北宋时,初蜀人以铁钱重,私为卷,谓之交子,以便贸易。这则记载说明当时
A.成立了专门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 |
B.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
C.打破了住宅区和商业区的界限 |
D.兴起了独立经营的纺织作坊 |
6.
(题文)驿站,古代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更换马匹和休息、住宿的地方。据《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载,从大都有许多道路通往各省。在元朝的疆域之内,驿站超过10000多所,驿马超过30万匹,各种物资都很齐备,不管来自何地的使臣都能得到供应。马可波罗作为忽必烈的使者,正是通过这些驿站在中国各处旅行的。上述材料反映了( )
A.元朝战争频繁 | B.元朝商业繁 | C.元朝交通便捷 | D.元朝农业发展 |
7.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早在西汉时期,中央政府便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标志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清朝乾隆时期管理新疆的措施是设置
A.伊犁将军 | B.北庭都护府 |
C.安西都护府 | D.军机处 |
9.
1684年,沙俄政府给盘踞在雅克萨城的侵略头目颁发了一枚盾形城徽,图案是一只张开翅膀的鹰,一只爪抓着一张弓,另一只爪抓着一支箭。为抵挡这只“鹰”的进攻而做出重要贡献的是
A.康熙帝 | B.雍正帝 |
C.乾隆帝 | D.道光帝 |
11.
如图,从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中国文学艺术逐渐从少数文人士大夫开始向普通大众普及,从吟诵的诗、吟唱的词,到贩夫走卒哼唱的曲,再到妇孺皆宜的小说,其传播范围越来越广,通俗程度越来越高,表现方式越来越自由。请判断与明清小说有关的场景是
A.![]() |
B.![]() |
C.![]() |
D.![]()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