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利川市2019年春九年级历史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79702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6/12

1.综合题(共2题)

1.
材料解析题
我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巩固、强化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二:政治上接受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川教版《中国历史七(上)》

材料三:宋太祖及其后继者采取了许多措施,明显具有削弱武将全力,降低其地位的倾向。同时,文官、文士地位明显提高。

——川教版《中国历史七(下)》

材料四:(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五:

(1)材料一中的“上”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
(2)材料二是哪位皇帝为巩固统治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实现了大一统的局面?为监督地方高级官员,这位皇帝在州部设立了哪一职位?
(3)请你根据材料三,归纳北宋的政治特点。
(4)明朝废除了丞相职位,丞相开始设立我国哪一统一王朝?明朝选拔官吏的考试内容和文体形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请说出这种考试的名称。
(5)清朝出现了“跪受笔录”的情况源于哪一机构的设立?是在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材料五的图从汉到清变化反映的实质是什么?
2.
材料解析题
科技改变生活,改变世界面貌。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机器生产代替手工操作,不但实现了人类生产技术史上的一次巨大飞跃,而且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由传统的农业文明时代跨入工业文明时代。

——摘自华东师大版《世界历史》

材料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状况
年份
1870年
1900年
国家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占世界工业产量的比重
32%
10%
13%
23%
18%
7%
16%
31%
占领殖民地面积位次
1
2
3
4
1
2
3
4
 
材料三: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科技”,对第一次世界大战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让我们回顾一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首次使用,或者|得到快速发展的武器。
①1916年生产了“马克”I型坦克,有60辆“马克”I型坦克首次投入索姆河战役。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飞机先是用于侦察,继而用于空中格斗,后来又用于轰炸敌方的地面阵地。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一开始,潜艇就被用于战斗。

——《揭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新式武器》

材料四:20世纪20年代后期是繁荣、稳定与和解的几年;20世纪30年代则是萧条、危机和战争的10年。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五:近年来,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新兴大国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各国力争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教师教学用书九年级(下)》

(1)哪一发明成果的推广使用实现了材料一中“机器生产代替手工操作”?“跨入工业文明时代”的生产组织形式是什么?
(2)材料二这种变化给国际局势带来什么影响?
(3)材料三中的新式武器得益于哪一次重大革命?其中的坦克、飞机、潜艇使用的动力装置是什么?
(4)请你分析为什么说“20世纪30年代则是萧条、危机和战争的10年。”
(5)材料五表明当今世界格局正朝着什么趋势发展?当今世界,科技创新能力在国际竞争中的作用尤为突出。那么,科技创新能力与国际竞争的关系是怎样的?

2.选择题(共9题)

3.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曾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我国宋代重大的科技成就是(  )
①造纸术的发明
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③指南针的广泛使用
④火药的广泛使用
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②③④
4.
鸦片战争前,一位中国文人这样描述西方人:“他们的长腿不能弯曲.因而他们不能奔跑和跳跃他们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就连林则徐也相信“只要断绝了对西方人茶叶和大黄的供应,他们就会因为消化不良而死”。造成这种认识的根源是
A.中西方文化差异
B.长期实行的闭关政策
C.中西方人种差异
D.中国文人的偏见
5.
表格法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以下是某位同学整理的内容,不正确的是
 
重大事件
作用(或影响)
A
西安事变
国共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
B
卢沟桥事变
中国全面抗战开始
C
台儿庄战役
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
D
百团大战
新四军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A.A
B.B
C.C
D.D
6.
“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役割台湾,偿二百兆始”。下列内容与梁启超所述事实在同一条约的是
A.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B.侵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C.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为通商口岸
D.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7.
“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进程中,王进喜、焦裕禄、雷锋、邓稼先他们的光荣事迹共同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①艰苦创业
②爱国爱人民
③同仇敌忾抗击侵略
④国际主义人道主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8.
在阶级社会中,等级的存在,使无论是奴隶社会的奴隶还是封建社会的农奴,都生活在社会最低层,如果我想了解世界各地等级制度的形成情况,可以研究
①印度种姓制度
②查理.马特改革
③伯利克里改革
④罗马帝国的扩张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9.
在世界史概念里,“中古”一词也可以称为“中世纪”,我们所说的西方的“中世纪”就是从此而来。以下关于欧洲中古时代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大大小小的封建庄园遍布西欧
B.中世纪西欧具有鲜明的基督教色彩的社会意识和行为规范
C.西欧兴起的城市通过反对封建主的的斗争,成为相对自治的共同体
D.为适应封建主对文化知识的需求,欧洲许多工商业城市出现了城市学校
10.
林亨特在《人权的发明:一部历史》一书的开篇提到: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被视为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三份人权文献……”。其中《独立宣言》与《权利法案》、《人权宣言》相比,其显著特点是
A.以法律形式限制君主的权力
B.宣告独立,脱离殖民统治
C.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D.建立三权分立联邦制国家
11.
“新常态”成为习式热词之一。经济上的“新常态”被专家解读为:要在尊重规律中顺势而为,不要动辄进行过度干预。某班围绕“政府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有利于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这一论点展开讨论。以下哪位同学列举的史实不能支持这一论点
A.甲: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B.乙: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C.丁: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推广,导致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
D.丙:二战以后,日本大力引进技术,促进了经济迅速发展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