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主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新中国成立初期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大成就。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政治文明的发展趋势。
材料一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要保证人民在自己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于法律之上的特权。——摘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主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新中国成立初期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大成就。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政治文明的发展趋势。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行省虽然“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无不受到中央政府各方面的牵制与制约,故“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元代行省“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的表现,并概述元朝行省制度设置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归纳指出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依据,简析这一政策的积极作用。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香港回归祖国的时间,并指出民族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的相同点。
材料一 行省虽然“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无不受到中央政府各方面的牵制与制约,故“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
——摘自《历代名臣奏议》
材料二 (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的……。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甘共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求得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改编自周恩来的《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
材料三 根据《基本法》第12条,香港特别行政区是直接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地方行政区,该法中关于香港自治权的规定极其丰富。《基本法》的条文还有至少12项限制性规定,对香港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的设限。——摘自王立民等《“西法东渐”与近代中国寻求法制自主性研究》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元代行省“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的表现,并概述元朝行省制度设置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归纳指出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依据,简析这一政策的积极作用。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香港回归祖国的时间,并指出民族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的相同点。
3.
在新中国从建国初被孤立到今天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历程中,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中美关系的改善具有重大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年9月,在美国操纵下,第五届联大否决了苏联和印度分别提出的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提案。1951年,美国操纵第六届联大否决了苏联等国代表提出的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席位问题列入联大议程的提案,并通过了“延期审议”中国代表权问题的决议。1961年,第16届联大决定将中国代表权问题列入联大议程。这是对美国为阻挠恢复新中国合法权利而设置的重重障的重大突破。1971年7月,美国仍然继续阻挠恢复联合国正确解释中国代表权问题。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的2758决议。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基辛格任国务卿时,美国在对华外交上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一 1950年9月,在美国操纵下,第五届联大否决了苏联和印度分别提出的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提案。1951年,美国操纵第六届联大否决了苏联等国代表提出的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席位问题列入联大议程的提案,并通过了“延期审议”中国代表权问题的决议。1961年,第16届联大决定将中国代表权问题列入联大议程。这是对美国为阻挠恢复新中国合法权利而设置的重重障的重大突破。1971年7月,美国仍然继续阻挠恢复联合国正确解释中国代表权问题。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的2758决议。
——《羊城晚报》
材料二 “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又不是超级大国。”——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
(1)材料一反映了联合国在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问题上曾存在哪两种势力和立场?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原因。(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基辛格任国务卿时,美国在对华外交上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有何历史意义?
4.
二战结束后,国际形势相对稳定,但稳中有变。新中国成立后,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走向世界舞台,促进了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内的经济建设。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材料三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依据史实说明美苏“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的表现。
(2)材料二中“美国遇到的挑战”主要指的是哪些力量的崛起?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极格局结束后,当今国际格局的特点是什么?
材料一 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冷战风云》世界知识出版社
材料二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材料三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依据史实说明美苏“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的表现。
(2)材料二中“美国遇到的挑战”主要指的是哪些力量的崛起?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极格局结束后,当今国际格局的特点是什么?
2.单选题- (共18题)
5.
公元前509年,雅典的一位平民领袖当选为执政官,随后推动实行“陶片放逐法”,即公民大会有权终止任何对民主造成威胁的公民的政治生涯。实施这项举措的执政官是( )
A.梭伦 | B.克利斯提尼 |
C.亚里士多德 | D.伯利克里 |
6.
“希腊地区没有丰富的自然资——没有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广阔的平原,而具备这些天然条件,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是供养如中东、印度和中国所建立的那种复杂帝国组织所必需的。”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希腊地区的贫穷使得它比起东方各国发展缓慢 |
B.希腊特殊的自然环境使它产生了不同于东方的政治制度 |
C.正是因为希腊地理环境的恶劣才产生了民主政治 |
D.地理环境决定了东西方政治制度的差异 |
7.
有学者指出,罗马帝国虽然衰亡了,但它却把文明留给了欧洲。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古罗马()
A.开创了西方人文思想的先河 |
B.进行了民主政治的最早尝试 |
C.奠定了西方法律传统的基础 |
D.提供了治理大国的成功经验 |
8.
“有衡”对于政治文明来说,犹如大坝之于河水。没有均衡,就没有制度。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体现了地域平衡机制的是
A. 三权分立制
B. 国会议员名额分配制
C. 国会两院制
D. 联邦制
A. 三权分立制
B. 国会议员名额分配制
C. 国会两院制
D. 联邦制
9.
1832年初,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联合起来,激进分子甚至制订了秘密的武装起义计划,由于代表贵族势力的托利党的让步,议会改革终于获得成功。此次斗争的影响是
A.责任内阁制形成 | B.资产阶级代议制最终确立 |
C.君主立宪制形成 | D.推动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
10.
约翰·密尔在《代议制政府》中指出:“议会由选举产生的议员组成,代表选民行使国家权力,这就是所谓的代议制。”近代欧美历史上最早确立代议制的法律文件是
A.德意志帝国宪法 |
B.英国《权利法案》 |
C.美国1787年宪法 |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
11.
《醒睡录》记载:“咸丰三年(1853年)冬,粤逆由扬州两淮至大河南北,扰山东山西界,回窜天津卫……京师震动,都中大员家眷,及官绅商民,无不各鸟兽散。”这里记载的军事行动是
A.英军割占香港岛 |
B.英法联军入侵北京 |
C.八国联军进攻天津 |
D.太平军进行北伐 |
12.
渐江巡抚刘韵珂在道光二十ニ年二月(1842年)上奏论道:与其消耗大量军饷调集大军与英军作战,不如一次性向英国赔款,后者不过是白银几千万两,而前者很可能就是无底洞,最终道光皇帝接受《南京条约》的赔款要求,而放弃了与英军继续战斗下去的决心,这段史料直接表明
A.《南京条约》是清政府在平衡利益下做出的选择 |
B.《南京条约》的签订表明清政府虽败犹胜 |
C.鸦片战争时清政府己意识到中国国际地位的丧失 |
D.地方官员蒙混皇帝导致《南京条约》的签订 |
13.
有学者评价近代中国某条约内容,核定关税剥夺了中国的保护性关税,使大量洋货涌入,将中国大量手工业压挤到破产的境地,引起了社会动荡。此条约为
A.《尼布楚条约》 |
B.《南京条约》 |
C.《北京条约 |
D.《马关条约》 |
15.
“文学是时代的一面镜子”。茅盾在《林家铺子》里有这样一段描写:“林小姐的一双手在那堆衣服抓捞了一会儿,就呆呆地站在床前出神……她爱这些东洋货,她又恨那些东洋人:好好儿的发兵打东三省干吗呢?不然,穿了东洋货有谁来笑骂。”使小说人物对东洋货态度纠结的历史事件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 |
B.八国联军侵华 |
C.“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
D.淞沪会战 |
16.
***指出:“解放战争的形势起了一个根本的变化,即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国民党军队则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这一转变,是以解放军渡过黄河向南进攻,把战争推进到国民党统治区为标志的。”材料中的“标志性”事件是指
A.粉碎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 B.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B.三大战役歼灭国民党主力 D. 渡江战役取得胜利
A.粉碎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 B.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B.三大战役歼灭国民党主力 D. 渡江战役取得胜利
17.
马克思、恩格斯以“叙述历史”的方式共同撰写了《共产党宣言》。《宣言》迄今是全球公认的“传播最广的社会政治文献”,是世界各国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指南。这一“政治文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爆发 |
B.继承传统理论的成果 |
C.近代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
D.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
18.
1917年3月,“彼得格勒自发的示威游行转变为士兵起义……布尔什维克无力影响革命自发性蓬勃展开的过程。”这次“革命”
A.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统治 |
B.完成了“四月提纲”的任务 |
C.结束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
D.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
19.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两岸一家亲”的政治基础是
A.三民主义 |
B.一个中国 |
C.和平统一 |
D.两岸“三通” |
20.
从2018年起,国家将在每个村委设置村监委员会,有农民组成,专门对村干部进行监督。这一举措有利于
A.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 B.推进基层民主制度建设 |
C.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D.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 |
21.
在国际外交舞台上,新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以超凡的气度、过人的智慧,维护了国家主权,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具体体现在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②倡导“求同存异”,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③“一国两制”的设想和实施,开创了国际先例
④“小球推动大球”的外交艺术,在国际社会传为佳话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②倡导“求同存异”,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③“一国两制”的设想和实施,开创了国际先例
④“小球推动大球”的外交艺术,在国际社会传为佳话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22.
日本外务省1991年版《外交蓝皮书》指出:日本已能对有关国际秩序的所有问题产生很大影响,尤其是必须在亚太稳定与发展方面“起到中心作用”。这表明日本
A. 成为世界头号霸主
B. 拥有国际问题否决权
C. 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D. 主导亚洲稳定与发展
A. 成为世界头号霸主
B. 拥有国际问题否决权
C. 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D. 主导亚洲稳定与发展
3.选择题- (共7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18道)
选择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