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1题)
1.
从唐、宋、元到明清,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分别由诗、词转变到曲再到小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由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这一变化过程适应了( )
A.统治阶级文化生活的需要 |
B.商品经济发展后壮大的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需要 |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需要 |
D.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逐步提高的需要 |
3.
诗歌有时承载着历史信息,下列对“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首诗歌所含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
A.当时的杭州十分繁华 |
B.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甘于偏安的不满 |
C.诗中的汴州应指东京 |
D.该诗应创作于北宋时期 |
5.
在宗法观念盛行的封建社会,姓氏也有贵贱之分。“赵”姓并不是中国最大的姓氏,但在《百家姓》中却排序第一,由此可推断出该作品可能出现在( )
A. 西周 B. 汉 C. 唐朝 D. 北宋
A. 西周 B. 汉 C. 唐朝 D. 北宋
7.
《水浒传》中有这样的情节:鲁智深曾逛到东京某个地方,这里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等。他到的这地方应该是当时的( )
A.专营商业的“市” | B.食客盈门的酒楼 |
C.娱乐兼营商业的“瓦子” | D.好汉比武的擂台 |
8.
南宋时,有位商人来临安做生意,见到市场上商品琳琅满目,客商往来不绝。下列选项他不可能有的经历是
A.上午携带纸币购买来自外国的商品 | B.午餐吃的是稻米、玉米等粮食 |
C.下午读读唐诗、宋词 | D.晚上到临安夜市去看看 |
9.
明朝末年,政治腐败,国家财政危机,朝廷不断加派赋税,人民不堪重负,怨声载道,纷纷发动起义,这次起义主力军的领导者是谁,提出的口号是什么?( )
A.李自成 均田免粮 | B.黄巢 为民除害 |
C.陈胜 除暴安民 | D.李自成 轻徭薄赋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