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阅读下列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一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独特之处在于,我们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也是当今世界上前三十大经济体中唯一保持这一制度的国家。这种中央集权、大一统的国家模式并非一日建成,它经历了一个漫长、血腥和充满探索 的过程。对于专制者来说。想要维持集权统治,必须在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模式、 全民思想的控制模式、社会精英的控制模式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宏观经济制度模式这 四个方面完成制度建设。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而展开。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历经上千年的打磨和探索,日渐趋于精致完善,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
——摘编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材料二行省是元代开始设置的一级行政区划。它的确立是我国行政制度的一次重 大改革……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故行省官员的权力相当 大。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 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析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学史料汇编》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为了“维持集权统治”而实施的“中 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模式”是什么?隋唐时期的统治者为了实现“社会精英的控制模式”采取了什么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的行省制度是材料一中四种基础性制度的哪一种的体现?据此,请分析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
(3)综上所述,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关起门来搞建设。 回顾古今中外历史,探究问题。
(1)秦汉时开拓进取的精神大大促进了中外文明的交流与融合,此时对外交流的主要通道是什么?明清(1840年以前)时期,中国外交形势出现了新的 变化:中国开始遭受外来侵略,面对侵略中国人奋起反抗。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明末清初的什么史实能说明这一变化。结合当时世界发展潮流分析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1840年英国隆隆的炮艇开到中国东南沿海,和中国进行了第一次交锋。这次交锋后,上海向世界打开了紧锁了几百年的大门”,这一历史事件发生的世界经济背景是什么?(答一具体历史事件)此事件使中国的对外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丘吉尔的该演说成为即将开始的哪一政策的信号?该政策在当时的中国有何具体表现?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世界局 势发生重大变化,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的共同要求,哪一历史事件是标志?
(4)以上古今中外对外关系的历史能给我们哪些启示?
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探索救国之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一批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但洋务官僚们没有意识到,他们不自觉地走向自己预期目的的反面。
——摘编自《洋务运动史》
材料二……当今光(风)气日升,四方毕集,正值国家励精图治之时,朝廷勤求 政理之日,每欲以管见所知,指陈时事,上诸当道,以备刍荛之采。嗣以人微言轻, 未敢遽达……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垒固兵坚,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国之四经,治国之大本也……惟深望于中堂有以玉成其至已。
——摘编自孙中山《上李鸿章书》
材料三甲午中日战争夫败之后,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只引进外国的器物,无法挽 救民族危机,开始探索制度的变革。中华民国建立后。一批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清醒 地认识到,要从根本上改造中国,首先必须使国民在思想文化上有一个根本的转变。 他们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进攻,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 潮流。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洋务官僚们的预期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他 们不自觉地走向自己预期目的的反面”。试列举一个在此运动中湖南人创办的近代民用工业。
(2)材料二表明此时孙中山的政治主张是什么?后来孙中山的思想发生了 怎样的改变?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发动者希望国民在思想文化上有 一个怎样的“根本的转变”。这种改变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产生了 怎样的负面影响?
(4)综上所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世纪一位英国学者针对圈地运动前后的变化指出:“过去小土地所有者和小租地农民,靠自己耕种土地的产品和公有土地上放养的羊、家禽、猪等维持自己和家庭的生活,几乎不必向市场购买,如果土地落到少数大租地农场主手中、他们就必须为别人劳动才能维持生活,而且不得不到市场上去购买自己所需要的一切。 因为将有更多寻找职业的人被赶到城市里去,城市和手工业工场将会扩大。”
——摘编自理・普莱斯博士《评继承支付》
材料二工业革命以后,资产阶级希望进一步摆脱封建束缚,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加快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步伐。……19世纪,英国古典经济学倡导的“自由放任”政策,成为资本主义世界普遍信条。进入20世纪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不断发生,终于在1929-1933年酿成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重创资本主义经济。“自由放任”政策再也不能适应垄断资本主义下的社会化大生产。为迅速摆脱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力主由政府对经济进行积极的千预和调节。
——摘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1》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英国的圈地运动使农村和城市出现的哪两种新的生产经营方式进一步扩大?这些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对当时的欧洲社会转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阅读材料二,什么事件促使英国“……资产阶级……加快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步伐”?除此以外还有哪些条件促使英国最早进行工业革命?
(3)根据材料二归纳从19纪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进行了怎样的调整?根据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以后经济危机演变成“世界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行改革,使资本主义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请分别从社会政策和产业结构这两方面各举一例进行说明。
2.选择题- (共9题)
A.海关主权逐渐丧失 | B.半殖民地程度加深 |
C.自然经济快速解体 | D.清政府成为列强傀儡 |
A.出师北伐 | B.开始长征 | C.奔赴抗日前线 | D.挺进大别山 |
A.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B.建立经济特区 |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D.开展国企改革 |
A.法兰克王国保留了原来罗马大地主的上地 | B.法兰克王国无偿将土地赐给部下 |
C.法兰克王国对土地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 | D.法兰克王国形成了很多封建庄园 |
A.市民浮躁落后的社会心态 | B.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 |
C.市民文化和观念日益消极世俗 |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
A.鄙视贫穷 | B.认为道德即财富 | C.讽刺上帝 | D.反对安于清贫的说教 |
A.文学作品具有夸张性和虚构性 | B.农业文明粗放型的生产经营方式 |
C.工业化中环境法制建设亟待解决 | D.科技发明和环境污染矛盾无法调和 |
A.莫斯科保卫战 | B.斯大林格勒战役 | C.彼得格勒战役 | D.凡尔登战役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