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从小农经济向近代经济的转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精耕细作的密集型农业,传统技术发展到了极其完美的水平,使中国的经济好像已陷入了一种“高水平平衡的陷阱”之中。西方的干预对中国经济体制的运转,产生了深刻的冲去,在过去,由于明清两代政府抑制贸易和航海事业,中国的经济变成了内向型的。在19世中期的战争和叛乱危机中,新活力的诸种因素正在聚集。1860年以后,对外贸易急剧增长,中国建立起它最初的现代企业。
——摘编自《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 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清政府开展了“自强”运动……”这场变革”仿效西法”,虽取得一时成就,但“徒袭人之皮毛,而未顾己之命脉”,“自强”的目的并没有达到…“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了马力。但是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在半殖民地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逻辑受制于外部的国际关系的演变,
——摘编自《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三 1956年,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之后,经过艰辛求索,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禔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壮丽的篇章。
(1)根据材料一指出造成近代中国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清政府开展的这场“自强”运动在经济领城取得了哪些成效?据材料二指出“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开足马力的因素有些?
(3)材料三中所述“历史性的伟大转折”指什么?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指什么道路?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中国应如何应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潮流?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使欧洲到印度的航路缩短了4000英里。1914年竣工的巴拿马运河则使旧金山到利物浦的航程近了5666英里,轮船的不断更新使航速大大提高,欧美航程从42天缩短为5天,从伦敦到加尔各答也由3个月减为18天,此外海底电缆的铺设、跨洲铁路的修建,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括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对于冷战结束后迅猛发展的经济全球化趋势,有人予以肯定,也有人反对。在每一次世界经济组织召开会议的时候,都会有众多抗议者聚集在会场前举行游行示威活动,抗议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和生态环境带来的实难
(1)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主要因素。结合所学,说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列举当今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分析经济全球化的两重性,并简要说明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2.选择题- (共9题)
A.促进了明朝手工的发展 | B.宣扬了明朝的国威 |
C.加强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经济交流 | D.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
A.动摇了专制思想的统治地位 | B.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C.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D.促进了中国新式教育的发展 |
A.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 |
B.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
C.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为核心的领导 |
D.会议摆脱了“左”倾思想路线的干扰 |
A.准备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
B.不打算放弃干涉中国内政 |
C.说服国会同意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 |
D.帮助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选项 | 史实 | 结论 |
A | 明治维新 | 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强国 |
B | 南北战争 | 使美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
C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重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
D | 万隆会议 | 发展中国家作为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
A.A | B.B | C.C | D.D |
A.强制农奴劳动 | B.鼓励兴办手工工场 |
C.加强中实集权 | D.推行西方文明生活方式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