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北地区2019年中考历史模拟试卷(6月份)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79594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6/15

1.判断题(共3题)

1.
元朝时,在中央设宣政院,主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西藏的军政要务。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判断对错)
2.
1935年,中国共产党在贵州遵义召开会议,此次会议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指挥上、组织上和思想上的错误。确立了邓小平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判断对错)
3.
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它废除了日本的农奴制,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判断对错)

2.综合题(共3题)

4.
从1919年到1949年是中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三十年。为了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中国人不畏强敌,不怕牺牲,英勇抗争。
材料一  “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与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

——《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这场运动是指什么?这场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材料二 天色已晚,天安门广场这时变成红灯的海洋……举着红灯游行的群众像火龙似的穿过全城,使新的首都沉浸在狂欢里直到深夜。这一天,民族迎来新生。

——新华社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民族迎来新生是指什么历史事件?谈谈你对“民族新生”的理解。
材料三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节选

(3)列举在这三十年期间,为争得民族独立而牺牲的一位人民英雄。
5.
世界工厂为世界制造,世界工厂因创新而不断变迁;创新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不竭动力。
材料一 工业革命与世界工厂的变迁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末
20世纪中期(二战以后)
20世纪末
工业革命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世界工厂
英国
美国
日本
 
特点
制造中心科技中心贸易中心
制造中心科技中心
制造中心
分散化
 

——摘自孙林岩《全球视角下的中国制造业发展》

(1)依据材料一,“世界工厂”的产生起源于哪一历史事件?并概括“世界工厂”国家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首先成为“世界工厂”的政治前提。
材料二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美国抛弃了英国模式,转向重工业发展……凭借其在科学技术上的领先,以及生产技术和生产能力上无法比拟的优势,成为了新的“世界工厂”。

——周斌、李水风《中国:做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工厂”》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的“世界工厂”与英国有何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美国成为“世界工厂”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中国商品充斥于世界各个角落,以至于有“离开中国,世界就无法生活”的说法……但是中国关键技术、核心零部件、品牌、市场网络、管理诀窍还在欧美日等跨国公司手中,这就出现了“中国发展,外国赚钱”的局面,利润流向国外。一个公认的事实是,中国的制造业处于价值链的低端。

——摘自陶金钰《当代中国世界工厂问题研究》

(3)根据材料三,“离开中国,世界就无法生活”说明了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对改变“中国发展,外国赚钱”的现状,你有什么建议?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出版于1719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鲁滨逊出生于英国一个生活优裕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冒险。他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在一次航海途中,鲁滨逊遇险漂流到一座荒岛上。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制造工具,种植谷物,驯养动物,经过十多年,生活居然“过得很富裕后来,鲁滨逊救出一个濒临被杀的“野人”,岛上居民也有所增加,整个小岛都是他的个人财产。鲁滨逊获救回国后,还去“视察”过他的领地。
(1)材料中鲁滨逊的经历反映了世界近代早期哪些重大历史现象?
(2)任选一个历史现象,简述其影响。

3.选择题(共9题)

7.
刘伯承说:“敌人是‘哑铃战略’,把两个铁锤放在山东和陕北,我们要砍断这个‘把’……一年来敌我悬殊的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我们大胆地把敌人甩在后面,长驱直入地跃进到敌人的深远后方去。”“跃进到敌人的深远后方去”是指哪一事件?
A.淮海战役
B.渡江战役
C.辽沈战役
D.挺进大别山
8.
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跌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它”及带来的“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是指(   )
A.鸦片战争——中国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B.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作用
C.辛亥革命——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D.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9.
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以下史实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有
①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抗战
②促成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团结抗战
③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
④中国与反法西斯国家结盟,共同作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
在江西南昌市郊有一条用炉渣铺成的小道,邓小平在此路上行走了三年零四个月。因此人们把它称为“小平小道”。邓小平的夫人说:“从小平小道延伸出去的是一条通往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事实证明,小平小道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策源地。奏响改革序曲的是
A.南昌﹣﹣八一南昌起义
B.凤阳小岗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摇篮
D.香港﹣﹣“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
11.
阅读历史书籍,整合历史阶段主题是培养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根据如图内容,你认为最适合的主题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D.新中国的成立与巩固
12.
马克思说:“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伯里克利时代,外部极盛时期是亚历山大时代。”克利时代希腊“内部极盛”表现在
A.农耕文明发达
B.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C.对外交流频繁
D.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13.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当裴多斐的自由宣言回荡在历史的空间,我们可曾思考过“自由”的含义?让我们打开18世纪后期﹣﹣19世纪中期的历史画卷,去感悟自由的真正含义吧!下列历史人物中因“捍卫民族的独立和自由”而永载史册的是
①章西女王
②屋大维
③玻利瓦尔
④克伦威尔
⑤华盛顿
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②④⑤
D.②③④
14.
步入18世纪,法国用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和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扫清了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等级制度。这两场运动是法国的,更是全世界的。材料中的“这两场运动”是
A.文艺复兴、法国大革命
B.启蒙运动、巴黎公社运动
C.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
D.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
15.
社会主义世界和资本主义世界两位杰出的领导人,列宁和罗斯福在其执政期间分别实施了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下列对两项政策相同点归纳错误的是
A.都有借鉴彼此国家的方面
B.都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C.都使本国从经济大危机中缓慢恢复
D.都巩固了本国的政权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3道)

    综合题:(3道)

    选择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