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宿迁市宿豫区2018-2019学年度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79519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5/7

1.综合题(共3题)

1.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奏出了唐宋元明清时代艺术的最强音。并且超越了它们本身的意义,成为各自时代的一种艺术符号,形成了中国文化内在的规律性,呈现出中国文化的内在美。

材料二:唐朝时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繁荣。当时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士人读书风气盛行,教育事业也因此发展,文学艺术繁荣。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日本、大食、天竺等国纷纷遣使到唐朝……日本先后13次派出遣唐使,使团庞大,居各国之首。

材料三: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说:“历史上,唐代是任何外国人在首都都受到欢迎的一个时期。”在长安有八千余名外国留学生以及成千上万的波斯、阿拉伯、欧洲商人。外国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可以在朝廷做官,可以和中国人通婚。他们带来了世界各地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给传统的华夏文化注入了新的血液……这种局面的出现是由于唐王朝对外来文化采取了兼容并包的结果。

材料四:宋朝是一个充满自信和创造力的时代。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公元960年宋代兴起,中国好像进入了现代,一种物质文化由此展开。货币之流通,较前普及……火焰器之使用,航海用之指南针……船只使用不漏水舱壁等,都于宋代出现。”

(1)在众多的唐朝诗人中,杜甫的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故有“诗史”之称,其人还被誉为什么?还有一位诗人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妇孺都会吟诵,达到了通俗的最高境界,这位诗人是谁?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士人读书风气盛行”主要是由于唐朝继续推行了什么制度?各国“纷纷遣使到唐朝”的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唐朝时“外国人在首都都受到欢迎”的表现。

(4)根据材料四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所说的,举出宋代自信和创造力的突出表现。

2.

   宋元时期中华文明辉煌灿烂,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伟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由于采用了栽种水稻的新技术和新型工具,使生产效率和产量大幅度提升,从而生产出越来越多的富余产品。随着可以用于交换的农产品的增多,贸易日益发达,制造业愈加兴旺,最后出现了中产阶级。

——摘编自(美)詹姆斯·麦克莱《世界科学技术通史》

材料二: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

——《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三:唐朝中晚期以来,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宋初,北方人口仅100多万户,而南方人口有230多万户,是北方的两倍多。北宋时,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南宋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同时,湖南、江西、福建和两广地区也得到很大开发。

材料四:(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元史·地理志》

(1)依据材料一,列举“中产阶级”在宋朝出现的条件。

(2)依据材料二,写出唐中后期海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的原因。宋朝政府设立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当时中国经济重心发生怎样的重大变化?根据材料简要分析变化的原因。

(4)从材料四中你可以看出元朝疆域具有什么特点?忽必烈为实现对其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什么制度?

3.

   隋唐两宋时期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下面为“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材料二:下面的甲、乙两幅图片反映了唐朝时期劳动人民发明并推广的生产工具。


材料三:下面两幅图片反映了宋代商业的繁荣。

 

(1)材料一中的大运河是隋朝哪位皇帝在位时期开凿的?当时大运河以图中的A处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图中的B处,写出A、B两处的地名。

(2)写出材料二两幅图中农业生产具名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代商业繁荣的具体表现。

2.选择题(共9题)

4.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A.宋辽对抗B.南宋与金对峙
C.北宋与金对峙D.宋夏和议
5.
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当了皇帝,通过“杯酒释兵权”,让大将交出兵权。这位皇帝是
A.宋高宗B.宋太宗
C.宋太祖D.宋真宗
6.
对下列关于宋朝重文轻武的表述,错误的是
A.中央机构的要职由文人担任B.知州的权力很大,不受限制
C.扩大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D.文臣掌握国家的军事大权
7.
两宋时期,政权并立。下列政权与其建立者对应正确的是
A.辽——耶律阿保机B.金——元昊
C.西夏——阿骨打D.辽——朱温
8.
宋朝时,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当时产量跃居首位的粮食作物是(   )
A.水稻B.小麦C.玉米D.大豆
9.
成吉思汗被***称为“一代天骄”,下列属于他的历史功绩的是
A.建立大金B.统一蒙古C.统一契丹D.重文轻武
10.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机构是在(   )
A.元朝B.宋朝C.唐朝D.隋朝
11.
在郾城大战中大败金军,被秦桧以所谓“谋反”罪杀害的南宋抗金名将是
A.文天祥
B.戚继光
C.林则徐
D.岳飞
12.
下面是《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某个政权的名称。与辽政权订立澶渊之盟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