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春季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79518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5/7

1.综合题(共2题)

1.

   在我国古代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多个“盛世”。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元初,四方丰稔,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丁壮之夫,不识兵器。安西诸国悉平为郡县,置开远门,亘地万余里。

——《开元纪事》

(1)据材料一,概括开元盛世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从“选人用人”角度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英)汤因比

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

——余秋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汤因比、余秋雨选择和向往宋朝的原因。

2.

   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到了两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出现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谚语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的角度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材料二


(2)图一“铜版”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哪项发明?《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全景式的宋朝社会风俗画卷,请说出宋代城市中固定的娱乐场所的名称。

(3)如果你选用以上图片进行合作探究学习,那么确定的研究主题是什么?

2.选择题(共15题)

3.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A.宋辽对抗B.南宋与金对峙
C.北宋与金对峙D.宋夏和议
4.
如下图为中国历史纪年表的某一片断,图中①②③所指的朝代分别是(  )
A.①北魏②南宋③元B.①北周②陈③西晋
C.①辽②南宋③元D.①辽②东晋③元
5.
某班历史课堂就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展开讨论,不属于宋代完成南移史实的是
A.太湖流域的苏州、扬州,成为重要的粮仓
B.东京是当时最大城市,商业繁荣
C.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都
D.广州等地造船业发达
6.
北宋军事布置上,最能体现其“强干弱枝”“内外相制”目的是( )
A.“杯酒释兵权”削夺大将兵权
B.解除节度使的权力
C.禁军定期更换驻地
D.禁军分别驻守京师和地方
7.
历史发展一般都具有阶段性特征。辽、宋、西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
A.统一国家建立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民族政权并立D.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8.
下图所示我国古代民族政权并立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A.
B.
C.
D.
9.
“无言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旗冕。披旗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所描述的古代帝王是( )
A. 秦始皇 B. 汉武帝 C. 唐太宗 D. 宋太祖
10.
“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出现这种历史现象是由于(  )
A. 统一文字 B. 独尊儒术 C. 创立科举 D. 崇文抑武
11.
南京境内的将军山曾是宋代牛首山大捷的古战场,有位将军曾在这里大败强敌金兀术,一举收复了建康城(今南京),将军山因此得名。这位将军是
A.项羽 B.曹操C.谢安D.岳飞
12.
如果你生活在宋元时期,看不到的社会现象是(   )
A.在瓦舍中看戏、听书、看杂耍B.吃江南运来的大米
C.大宗交易用纸币支付,不用带大量铜钱D.朝廷大兴“文字狱”
13.
蒙古史书中记载:“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 最终改变这种局面的是以下哪位历史人物(    )
A.B.
C.D.
14.
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经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字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这里所说的第二种东西是我国古代的
A.火药
B.指南针
C.印刷术
D.造纸术
15.
法国史学家丹纳说:“要理解一件艺术品或一个艺术家,必须要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处的 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下图反映的社会风貌主要是(  ) 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
A.民族政权并立B.商业繁荣C.经济重心南移D.科技发达
16.
下面是某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制作的一段政权更迭的年代标尺,其中④处建立的是(  )

A. 隋朝     B. 唐朝 C. 北宋 D. 明
17.
小宋同学以“宋代经济的发展”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不属于该主题的是( )
A. B.
C. D.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