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回眸百年,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不断变化。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战后,战胜国成功地将自己的战后优势转变为世界性的霸权:在欧洲,英、两国通过签署对德和约,以及与战败国签订的一系列条约构成的体系构筑的国际政治体系,从政治经济和军事全面控制了欧洲;在亚太地区,美国主导签署了专门针对中国的条约,夺得了亚太地区的控制权,中国维持了战胜国的名头,可是其地位没有任何变化。
(2)根据材料二,指出“重要宣言”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试举一例说明“中国逐渐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自己的影响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欧洲“发生了一系列的冲突和危机”的史实(至少两项)。指出“美国的援助计划”的名称。
(4)根据材料四,指出当今国际政治格局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试举一例说明当今“这个东方大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综合上述材料,你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中得到哪些启示?
材料一:一战后,战胜国成功地将自己的战后优势转变为世界性的霸权:在欧洲,英、两国通过签署对德和约,以及与战败国签订的一系列条约构成的体系构筑的国际政治体系,从政治经济和军事全面控制了欧洲;在亚太地区,美国主导签署了专门针对中国的条约,夺得了亚太地区的控制权,中国维持了战胜国的名头,可是其地位没有任何变化。
——(美)赫伯特齐格勒《简明世界史》
材料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罗斯福更希望太平洋的战事由美国和中国共同承担……1942年,在美国的撮合之下,中国签署了与德、意、日等国作战到底的重要宣言;1945年4月至6月,中国与美、英、苏三大国一起发起了旧金山联合国制宪会议,成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逐渐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自己的影响力。——(英)李德哈特《二战使》
材料三:在冷战的大格局下,世界政治格局在冲突与发展中交又前行。在欧洲,对抗虽未演变成战争,但美苏两大集团在势力交错的敏感地带还是发生了一系列的冲突和危机……但这种对抗却给欧洲和中国创造了发展机遇:西欧在美国的援助计划帮助下,走上了从复兴到发展的道路,70年代的中国也摆脱了苏联的阴影,逐渐走上了高速发展的道路。——(美)罗伯特勒纳《全球史》
材料四:两极格局解体后,新的国际力量迅速崛起……中国始终把自身的利益与第三世界的利益联系在一起世界强国的形尊为他国所接受。中国的领导人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这个东方大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已无人敢轻视。——(美)奥利佛辛克莱《走向多极的界》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对德和约”和“专门针对中国的条约”的名称。(2)根据材料二,指出“重要宣言”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试举一例说明“中国逐渐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自己的影响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欧洲“发生了一系列的冲突和危机”的史实(至少两项)。指出“美国的援助计划”的名称。
(4)根据材料四,指出当今国际政治格局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试举一例说明当今“这个东方大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综合上述材料,你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中得到哪些启示?
2.选择题- (共20题)
3.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材料表明,宋朝( )
A.等级森严 | B.文武并举 | C.重武轻文 | D.重文轻武 |
4.
从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中国文学艺术逐渐从少数文人士大夫开始向普通大众普及,通俗程度越来越高,表现方式越来越自由。题表内容取自明清小说的是( )
选项 | 内容 |
A |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
B | 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 |
C |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D |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
A.A | B.B | C.C | D.D |
5.
1906年,《中国新报》刊登了这样一段话:“国强由民盛,民盛由智开,启民智也,则肇始学堂。”由此推测,让近代中国人看到希望的是( )
A.近代军队的强大 | B.民族企业的兴盛 |
C.新式教育的兴起 | D.近代报刊的流行 |
8.
读题表,故宫文物大迁移的原因是( )
时间 | 迁移路线 |
1933年起 | 开始分批运往上海 |
1936 年 | 运往南京保存 |
1937 年 | 运往四川 |
1947 年 | 从重庆运回南京 |
A.外来侵略 | B.巡回展览 | C.国共合作 | D.军阀混战 |
10.
借助时间轴,归纳史实、梳理线索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题图是有关孙中山革命活动的时间轴,空缺处应填写( )


A.成立同盟会 |
B.领导黄花岗起义 |
C.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
D.发动“二次革命” |
11.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中指出:“(19世纪中期)近代化动倡导者的梦想,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这段话评述的是( )
A.洋务运动 | B.戊戌变法 | C.辛亥革命 | D.新文化运动 |
12.
分清“史实”与“观点”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能力。下列关于义和团运动的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
A.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口号 |
B.义和团在廊坊一带抗击八国联军 |
C.慈禧太后下令剿杀义和团 |
D.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
13.
多少英魂换一句,山河已无恙。第六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于2019年4月4日在沈阳安葬。在那场战争结束60多年后,烈士英灵终魂归故里。那场战争指的是( )
A.抗日战争 | B.第二次世界大战 |
C.解放战争 | D.抗美援朝 |
15.
从9世纪开始,庄园在西欧中世纪乡村逐渐流行开来。下列关于西欧庄园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庄园不具有司法权 |
B.庄园是西欧中世纪乡村典型组织形式 |
C.庄园领主可以随意没收自由农民的土地 |
D.庄园不是独立的经济单位 |
16.
题表是某大洲15﹣19世纪居民人种、人口变化的估计数值,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时间 | 白人 | 黑人 | 混血人种 | 原住民 |
1490 年 | 0 | 0 | 0 | 500万 |
1570 年 | 1.38 万 | 2.35 万 | 0.25 万 | 90万 |
1650 年 | 7.25 万 | 8.15 万 | 6.44 万 | 91.05 万 |
1852 年 | 13.19 万 | 11.88 万 | 62.52 万 | 82.1 万 |
A.罪恶的三角贸易 | B.工业革命的发展 |
C.英国的殖民扩张 | D.美国黑奴的解放 |
18.
“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核心技术的创新突破和应用转化的重大成就是( )
①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进
②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发明
③内燃机的发明
④现代化学工业的产生
①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进
②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发明
③内燃机的发明
④现代化学工业的产生
A.①②③ | B.②③ | C.②③④ | D.③④ |
19.
“力量不是来自身体上的,而是来自不屈不挠的精神。”这是“圣雄”甘地的名言。甘地被尊称为印度的“国父”,其主要功绩是( )
A.领导了印度民族大起义 |
B.领导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
C.拒绝印巴分治 |
D.拒绝向英国殖民者纳税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选择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