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79492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3/4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读下列诗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①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西江月·井冈山》(1928秋)
②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七律·长征》
③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诗①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而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此前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道路是什么?这种转变说明了什么?
(2)导致诗②中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次“远征”结果如何?
(3)诗③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什么时期的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什么?
2.
材料一: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故他们都能平等地按其能力担任一切官职、公共职位和职务——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各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
——财(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摘自I法国《人权宣言》1789年)
材料二:“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人人有权享有主张和发表意见的自由”,“人人有直接或通过自由选择的代表参与治理本国的权利”;“人人有权工作、自由选择职业、享受公正和合适的工作条件并享受免于失业的保障”,“人人有同工同酬的权利,有客观存在任何歧视”,“人人有为维护其利益而组织和参加工会的权利”,“人人有享受休息和闲暇的权利”,“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人人有权自由参加社会的文化生活,享受艺术,并分享科学进步及其产生的福利”;“人人有权要求一种社会和国际的秩序,在这种秩序中,本宣言所载的权利和自由能获得充分实现。”
——摘自《世界人权宣言》,1948年联合国大会通过)
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人权宣言》与《世界人权宣言》的异同,并指出其原因。

2.单选题(共29题)

3.
雅典的陶片放逐法是
A.制裁奴隶的法律
B.维护公民利益,制约反民主势力的方法
C.在梭伦改革时期创立
D.遭放逐者永远失去公民权
4.
下列关于雅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雅典是希腊著名的城邦
B.雅典民主制度是小国寡民的产物
C.雅典民主是男性公民的民主
D.雅典的民主政治仍是今天我们追求的目标
5.
二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牟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这句话典型反映了美国政体的
A.自由平等原则
B.分权制衡原则
C.民主共和原则
D.中央集权原则
6.
在英国,“拥有下院多数事事可行,没有下院多数一事无成”。这反映了(  )
A.内阁对议会负责B.选举权扩大C.两党制的完善D.国王权力增强
7.
“帝国元首是德意志皇帝。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帝国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帝国军队由皇帝统率,军官由皇帝任命。”上述材料反映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
A.军国主义色彩
B.民主主义色彩
C.专制主义色彩
D.民族主义色彩
8.
有人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实际上是议会的变革,“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这表明
A.革命前后国王的地位没有发生变化,只是议会发生了变化
B.革命前后国王与议会不仅互换了位置,而且发生了质变
C.革命只改变了统治形式,本质没有改变
D.革命后议会与国王共同掌权,两者地位相等
9.
19世纪中叶,德国人自上而下地完成了法国人曾“自下而上干的事”。这个“事”实质是
A.建立地主与资产阶级联合专政
B.为近代化扫除障碍
C.对外殖民方面取得相当的成功
D.满足农民土地要求
10.
“高梁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东洋兵!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杀人放火真是凶,杀人放火真是凶!中国的军队好几十万,‘恭恭敬敬’让出了沈阳城!”这首歌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八国联军侵华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南京大屠杀
11.
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主要是因为
A.取得近代反帝斗争得彻底胜利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的壮大
C.社会各界要求和平建国
D.蒋介石力量受到削弱
12.
近代最早在中国提出发展资本主义设想是
A.
B.
C.
D.
13.
与丘逢甲《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天割台湾。”一事相关的是
A. 中法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日俄战争 D. 抗日战争
14.
(题文)慈禧曾说:“我本来执定不同洋人破脸的,中间一段时期,因洋人欺负太甚了,也不免有些动气。虽是没拦阻他们,始终总没叫他们十分尽意的胡闹。……我若由他们尽意的闹,难道一个使馆有攻不下来的道理?”慈禧所称的“他们”是指
A.顽固派B.洋务派C.太平军D.义和团
15.
美国新闻记者、作家埃德加·斯诺1936年访问某一地区,他惊奇地发现,在贫瘠的中国西北部,竟聚集了中华民族的精英,看到了中国未来的希望和抗日胜利的曙光。这一地区指的是
A.中央革命根据地
B.左右江根据地
C.陕甘宁根据地
D.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一些民主党派及非党派民主人士担任***中有3人,政务院4名副总理中有2人,34个部级正职中有15个由党外民主人土担任。这()
A.表明左派人士和中间人士按三分之二比例参与执政
B.说明中国共产党开始实行与民主党派合作的政策
C.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
D.贯彻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17.
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
A.美国乒乓球队首次访问中国
B.美国国家安全事物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
C.尼克松访华
D.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18.
由朝鲜宣布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引发的“朝核危机”,在中国政府的斡旋下,到2005年11月,已经先后在北京举行了五轮由朝、美、中、韩、俄、日参加的六方会谈,使这一问题由原先的对抗转向了对话。这表明
A.独立自主是我国的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B.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应该承担更多的国际义务
C.我国政府致力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19.
我国在中美关系上一贯主张:“中美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在一些问题上也有分歧,这些都是客观事实。中国对解决中美间分歧的态度是真诚的、积极的,但也是讲原则的,任何干涉中国内政、损害中国主权和尊严的做法,我们都是不能接受的。”这段话主要强调
A.中国不谋求霸权,也不与任何国家结盟
B.中美两国之间没有利害冲突
C.我国主张维护世界和平,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D.我国政府坚持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中美关系
20.
中国政府评价一次会议时说:“这个会议的召开,反映了最近时期以来在世界的这个地区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也反映了亚非各国要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同时以平等的地位同世界上其他国家友好合作的日益坚强的愿望”。这个会议是指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旧金山会议D.26届联大
21.
下列哪一外交成就不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应用和发展
A.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B.参加日内瓦会议并起了积极作用
C.“求同存异”方针被与会各国接受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2.
1950年除夕,上海《新民报》报道:“毛主席和和斯大林元帅给我们带来了过年礼物,叫我们全国人民在大年夜欢欢喜喜高高兴兴过个年。”文中的“礼物”指的是:
A.苏共将派代表到西柏坡B.签定《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C.苏联支持中国抗美援朝D.苏联援助中国实施“一五”计划
23.
《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文本用的是荷兰纸张、德国墨水、法国印刷术,由比利时和卢森堡装订,附着意大利制作的飘带。这()
A.分别利用了各国最先进的技术B.体现了各国不同的技术优势
C.象征六国的合作D.说明文本制作的工序复杂
24.
1991年,美国总统乔治·布什说:“我们是世界上惟一能够聚集维持和平力量的国家。正是这一领导的重任以及实力,使美国在一个寻找自由的世界中成为自由的灯塔。”这表明
A.美国作为惟一超级大国,企图独霸世界
B.苏东剧变后,“单极”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C.冷战结束后,美国为干涉他国制造舆论
D.美国凭借其实力充当资本主义的保护神
25.
“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二战后美国在西欧实行的重要政策,最能体现此观点的是
A.进行反苏的舆论宣传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实行军事援助
26.
下图《眺望柏林墙的那一边》反映了“冷战”导致的

A. 德国的分裂
B. 朝鲜半岛的分裂
C.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D. 古巴导弹危机
27.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反映了
A.第三世界国家的政治影响力扩大B.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平起平坐
C.西方国家放弃了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控制D.发展中国家放弃了彼此间的合作
28.
《东方杂志》某年2月发表文章说:一年以来,社会主义的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起风起云涌了。报章杂志的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斯(思)主义,西也是讨论布尔希(什)维克主义;这里是阐明社会主义的理论,那里是叙述劳动运动的历史;蓬蓬勃勃,一唱百和,社会主义在今日的中国,仿佛有‘雄鸡一鸣天下晓’的情景。”文中所说的“一年”是指
A.1915年B.1917年C.1920年D.1924年
29.
1919年6月20日,来中国访问的杜威在写给他女儿的信中说:“要使我们国家14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像的。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在当时的中国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的社会原因是:
A.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B.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
C.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30.
***在1945年8月说:“中国的局面,联合政府的几种形式,现在是独裁加若干民主,并将占相当长的时期,我们还要钻进去给蒋介石洗脸(即改造),而不是砍头。”这段话表明中共的主要政治意图是(  )
A.进行谈判,和平解决两党分歧B.揭露美蒋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C.改组国民政府,争取和平民主D.妥协退让,维护国共合作
31.
(题文)下列事件表明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战略优势地位的是
A.华沙条约组织建立
B.古巴导弹危机
C.中美联合公报发表
D.重点扶持汽车工业

3.选择题(共6题)

32.

根据下面所给条件,能列出方程的是(  ).

33.

铝在氧气中燃烧这个反应中,参与反应的铝,氧气,氧化铝的质量比是(  )


34.

氢气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气体之一,它是一中新型的绿色能源,又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1)氢气燃烧热值高.实验测得,在常温常压下,1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42.9kJ热量.则H2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blank#}1{#/blank#} .

(2)某同学利用铁与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反应速率较慢,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blank#}2{#/blank#} .

(3)氢气是合成氨的重要原料.工业上合成氨的反应是:N2(g)+3H2(g)⇌2NH3(g)

①一定条件下,一定量的N2和H2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某一外界条件,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其中加入催化剂引起反应速率变化的时间段是{#blank#}3{#/blank#} (填,如0~t1等).


②温度为T℃时,将2a mol H2和 amolN2放入0.5L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测得N2的转化率为50%.则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为{#blank#}4{#/blank#} (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4)利用光分解水制氢是未来解决能源危机的理想方法之一,某研究机构设计了如图的砷化镓光电池系统实现光分解水制氢.光电池的a极为{#blank#}5{#/blank#} 极;若电解池内是硫酸钠溶液,则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blank#}6{#/blank#} .

35.

氢气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气体之一,它是一中新型的绿色能源,又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1)氢气燃烧热值高.实验测得,在常温常压下,1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42.9kJ热量.则H2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blank#}1{#/blank#} .

(2)某同学利用铁与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反应速率较慢,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blank#}2{#/blank#} .

(3)氢气是合成氨的重要原料.工业上合成氨的反应是:N2(g)+3H2(g)⇌2NH3(g)

①一定条件下,一定量的N2和H2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某一外界条件,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其中加入催化剂引起反应速率变化的时间段是{#blank#}3{#/blank#} (填,如0~t1等).


②温度为T℃时,将2a mol H2和 amolN2放入0.5L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测得N2的转化率为50%.则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为{#blank#}4{#/blank#} (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4)利用光分解水制氢是未来解决能源危机的理想方法之一,某研究机构设计了如图的砷化镓光电池系统实现光分解水制氢.光电池的a极为{#blank#}5{#/blank#} 极;若电解池内是硫酸钠溶液,则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blank#}6{#/blank#} .

36.

如图,在△ABC中,AB=AC=5,BC=6,ADBC边上的高,过点AAEBC,过点DDEACAEDE交于点EABDE交于点F,连结BE.求四边形AEBD的面积

37.

如图,在△ABC中,AB=AC=5,BC=6,ADBC边上的高,过点AAEBC,过点DDEACAEDE交于点EABDE交于点F,连结BE.求四边形AEBD的面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9道)

    选择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