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课时训练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79480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3/22

1.综合题(共1题)

1.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社会的焦点话题之一。而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则更是事关国家统一、地区发展的重大问题。下面是对我国唐宋时期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关系进行的探讨,请你也参与进来。
(唐朝——“和同为一家”的民族关系)
(1)列举唐朝与少数民族友好往来的史实两例。
(宋朝——先战后和的民族关系)
(2)请举出宋朝与少数民族“战与和”的事例各一项
(3)宋与少数民族政权维持相对和平关系有什么意义?
(深入探究)
(4)通过对唐宋时期民族关系的探究,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看待民族关系?

2.选择题(共12题)

2.
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面对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局面示意正确的是(  )
A.
B.
C.
D.
3.
金庸在《天龙八部》中有一段描写丐帮帮主乔峰与群雄相斗的惨烈文字,导火索是群雄发现了乔峰是契丹人的身世。发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丐帮帮规不允许契丹人做帮主
B.当时契丹与北宋冲突加剧,双方处于战争状态
C.因为乔峰欺骗了大家
D.有人嫉妒乔峰,想找借口把他除去
4.
(题文)据藏文史料记载:夏尔巴人是历史上西夏政权的党项羌人的后裔。西夏政权的建立者是(  )
A.耶律德光B.完颜阿骨打C.元昊D.兀术
5.
(题文)银川是全国101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凤凰城”的美誉。银川在古代称为兴庆,它曾是下列哪一少数民族政权的都城 (    )
A.吐蕃B.西夏C.南诏D.渤海
6.
北宋曾把与契丹政权边境交界地区的一些地方改名,如“威虏”改为“广信”、“静戎”改为“安肃”、“破虏”改为“永静”等。这种现象约出现于( )
A.澶渊之盟前
B.澶渊之盟后
C.宋金和议前
D.宋金和议后
7.
一个英俊的少年骑着白马沿辽河东行,来到上游的木叶山,遇见一个乘青牛的美丽少女。两人互相爱慕,结为夫妻。传说他们就是我国北方古老的契丹族的祖先。公元10世纪初,统一了契丹各部的首领是()
A.成吉思汗B.耶律阿保机C.元昊D.完颜阿骨打
8.
宋辽和议与宋夏和议的共同点是
①都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②都加重了少数民族人民的负担
③都有利于北宋边贸的发展
④都是在北宋军队取得重大胜利的前提下订立的。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9.
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一下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关系(  )
A.战争频繁B.双方和平共处C.时战时和D.互不来往,闭关锁国
10.
下边是某同学整理的学习资料卡片,由于疏忽漏写了标题,请你根据卡片内容,帮他拟一个标题
1004年辽军大规模进攻北宋,直接威胁北宋都城,第二年辽宋订立和约,北宋给辽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使双方保持相对和平局面。
A.澶渊之盟
B.宋夏议和
C.靖康之变
D.宋金议和
11.
(题文)某班举行辩论会,同学们的辩论题目中哪一个准确概括了两宋时期的特征(  )
A.盛世危机B.短暂繁荣C.帝国中兴D.政权并立
12.
(题文)由文联出版社出版的、作家党益民十年精心打造之力作《石羊里的西夏》(右图),是第一部全程演绎西夏历史解密西夏覆灭的长篇小说。西夏政权的都城是 (  )
A.兴庆府B.汴京
C.会宁D.临安
13.
对澶渊之盟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 没有任何积极意义 B. 使辽宋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C. 有利于双方开展贸易 D. 岁币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选择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