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2016部编)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同步练习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79475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3/20

1.综合题(共3题)

1.
阅读以下地图:

请回答:
(1)上图是辽、北宋、西夏形势图,请在A、B、C三处填入这三个政权的名称。符号①②③代表三个政权的都城,请问:①是______,②是______,③_________。
(2)在A、C和B、C关系中,双方既有战争,又有议和,而它们议和的相同作用是什么?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契丹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期间所生英豪,皆为其用。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刊,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篇》
材料二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称的“二敌”指什么?
(2)“二敌”在哪些方面仿效了“中国”(中原王朝)?
(3)他们为什么要仿效中原王朝?他们仿效中原王朝对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
(4)材料二中“(辽)与朝廷”是通过什么盟约实现和好的?
(5)你如何看待这一盟约?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守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送至雄州交割。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死时,辽朝大臣集会致哀,辽道宗说:‘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材料三 从历史的后端看来,这1005年的协定有它的作用。……这种为和平付出之代价无疑比战费来得低廉。……可是这种看法必须全部放弃当事人的观感……他们无法承认这种妥协为事理之当然。中国历史之中,从无一个统一天下的大帝国卑躬屈节地向一个文化程度低的边区国家进贡。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材料一中的“大宋皇帝”是指谁?“北朝”是指哪一少数民族所建立的政权?
(2)材料一中的“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统称为什么?这一规定开始于双方的哪一约定?
(3)链接所学知识,请你谈谈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4)辨析材料三,请你谈谈黄仁宇先生对“1005年的协定”的评价。

2.选择题(共20题)

4.
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面对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局面示意正确的是(  )
A.
B.
C.
D.
5.
元昊建立的西夏政权,对开发我国西北地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学习汉文化,创立西夏文字,重用汉人为官,模仿宋朝设置行政机构
B.西夏除发展畜牧业之外,还重视农业,开凿了“昊王渠”
C.宋夏议和,元昊被迫向宋朝进贡
D.西北地区得到开发,各民族融合大为加强
6.
从《契丹人引马图》中可看出,契丹人所穿的衣服已同当时的汉人着装没有多大区别,这主要是(  )
A.被北宋政府征服并强迫改装的结果
B.契丹人为了向北宋政府示好
C.长期民族融合的结果
D.与北宋贸易交流的需要
7.
京剧《澶渊之盟》是一出历史剧,其中歌词“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中的“寡人”是指历史上的哪位皇帝(  )
A.宋太宗B.宋真宗C.宋高宗D.宋太祖
8.
耶律阿保机是契丹族的伟大英雄,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优秀的少数民族领袖。耶律阿保机对契丹族的主要贡献有(  )
①统一契丹各部  
②建立契丹国 
③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④与北宋签订《澶渊之盟》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9.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下列史实哪一项与此盟约无关(  )
A.辽军攻宋发生澶州之战B.北宋应允给辽岁币
C.以后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D.契丹获得幽云十六州
10.
杨家将是一部英雄传奇系列故事,它对北宋前期杨业、杨延昭、杨文广等人的事迹加以演义,讲述了杨家四代人戍守北疆、精忠报国的动人事迹。该故事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了,这些故事反映的是澶渊之盟订立之前( )
A.北宋与辽的争战B.北宋与金的争战
C.南宋与辽的争战D.南宋与金的争战
11.
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辽)国政权的是(  )
A.赵佶B.阿保机C.元昊D.阿骨打
12.
(题文)银川是全国101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凤凰城”的美誉。银川在古代称为兴庆,它曾是下列哪一少数民族政权的都城 (    )
A.吐蕃B.西夏C.南诏D.渤海
13.
好多诗词当中都可以找到历史的影子。有一首描绘契丹人生活的诗道:“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知识有( )
①契丹族是一个游牧民族  ②契丹人居住在营帐里③契丹人过的是定居生活  ④契丹人靠打猎为生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14.
下图中的契丹文字、西夏文字与汉字很相似,有许多汉字的笔画,是仿照汉字创造的。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B.礼乐文明的确立
C.汉唐盛世文化的出现D.农牧文化的交融
15.
辽太宗统治时期,契丹从后晋皇帝石敬瑭手中得到了(  )
A.黄河以北地区B.幽云十六州
C.淮河以北地区D.长江中下游
16.
北宋曾把与契丹政权边境交界地区的一些地方改名,如“威虏”改为“广信”、“静戎”改为“安肃”、“破虏”改为“永静”等。这种现象约出现于( )
A.澶渊之盟前
B.澶渊之盟后
C.宋金和议前
D.宋金和议后
17.
西夏和北宋战争不断,后来双方议和的原因是(  )
A.西夏被北宋打败了B.宋夏连年交战,双方损失都很大
C.北宋被西夏打败了D.夏受到辽的威胁,需要联合北宋
18.
契丹,一个彪悍的民族,在《魏书》中第一次出现于人们的视野。公元916年建起庞大帝国,雄踞中国北方。与北宋并立,由契丹族建立的政权是( )
A. 吐蕃     B. 辽 C. 西夏 D. 金
19.
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是宋辽、宋夏之间“议和”的共同点(  )
A.宋王朝都要交纳大量岁币B.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C.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的和平相处
20.
学生甲:“堂堂中原王朝,在没有战败的情况下与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妥协议和,不仅称兄道弟,还岁币绢帛,这难道不是一种耻辱?”学生乙:“客观上说,这次议和取得了通过战争没有取得的结果。之后的一百多年里,双方之间再无大规模战事,礼尚往来、榷场贸易、互通有无,不也造福百姓?”据此可知,两位同学谈论的“议和”出现在下列哪两个政权之间()
A.宋、辽B.宋、夏C.宋、金D.辽、夏
21.
1005年,结束紧张的战争状态,达成澶渊之盟的双方是(  )
A.辽与西夏B.辽与南宋C.宋与西夏D.辽与北宋
22.
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的萧峰高大勇武,为人光明磊落,慷慨豪迈,其大起大落的传奇人生让人对古老的契丹族生出无限的好奇。请问,统一契丹各部的杰出首领是(    )
A.元昊B.耶律德光C.阿保机D.赵匡胤
23.

据《新闻纵横》报道,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创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新局面。一年来,十多位省部级高官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而落马,让百姓看到了中央对腐败的零容忍。部级高官落马说明(     )

3.填空题(共7题)

24.
辽太宗时,占领_______,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
25.
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________城下,威胁都城开封。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打败辽军。之后,辽与宋议和,史称“__________”。
26.
_______称帝后,多次率军进攻北宋,宋朝被动挨打,节节败退。西夏也遭受很大损失。后来,双方订立和约。
27.
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_______称大夏国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_______。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发展农业生产,还创制了西夏文字 。
28.
隋唐时期,游牧在北方的契丹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_____末年,北方汉人纷纷避乱,北出长城,带去了中原先进的______和生活方式。
29.
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______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30.
生活在我国_______地区的党项族,原属________的一支。唐朝时集中到甘肃、陕西一带,与中原文化的接触渐多。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0道)

    填空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