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的长河中,各族人民相互交流、相互交融,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着定居的生活。各民族不仅在经济上密切交往,在文化上的交流也日益频繁。在民族心理上,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汇,思想感情日益沟通,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中,最突出的是“五胡”内迁,请问“五胡”指的是哪几个民族?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2)材料二称辽和西夏为“二敌”,说明这两个民族政权与当时的北宋之间是什么关系。根据材料二指出辽和西夏采取的措施有什么共同特点。
(3)材料三中须弥福寿之庙的修建充分反映了西藏与朝廷的关系。乾隆时,哪国殖民者试图破坏西藏与朝廷的关系?面对该国殖民者的破坏行为,六世班禅作了怎样的表态?
(4)在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分裂,但每一次民族对峙、国家分裂之后,最终的结局仍是民族大融合与新的空前大统一国家的出现,国家统一和民族交融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请说说这一历史发展主流形成的主要原因。
材料一 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着定居的生活。各民族不仅在经济上密切交往,在文化上的交流也日益频繁。在民族心理上,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汇,思想感情日益沟通,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摘编自部编本《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豪英,皆为其用。得中国(指中原)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指辽、西夏)所为,皆与中国等。——摘编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50
材料三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西藏六世班禅为庆贺乾隆帝70大寿,从日喀则扎什伦布寺启程,长途跋涉2万余里,历经13个月来到承德。乾隆帝为隆重迎接六世班禅的到来,仿日喀则扎什伦布寺特建须弥福寿之庙(下图,局部)供六世班禅讲经和居住。所以,此庙又称“班禅行宫”。——摘编自百度百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中,最突出的是“五胡”内迁,请问“五胡”指的是哪几个民族?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2)材料二称辽和西夏为“二敌”,说明这两个民族政权与当时的北宋之间是什么关系。根据材料二指出辽和西夏采取的措施有什么共同特点。
(3)材料三中须弥福寿之庙的修建充分反映了西藏与朝廷的关系。乾隆时,哪国殖民者试图破坏西藏与朝廷的关系?面对该国殖民者的破坏行为,六世班禅作了怎样的表态?
(4)在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分裂,但每一次民族对峙、国家分裂之后,最终的结局仍是民族大融合与新的空前大统一国家的出现,国家统一和民族交融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请说说这一历史发展主流形成的主要原因。
2.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风雨历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我们奋斗不息、探索不止。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曾经历了“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时代,请问这是什么经济体制下的历史现象?该经济体制受到了什么经济模式的影响?
(2)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请分别列举两件15年中我们“做对了”的事和“一些错事”。
(3)针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成就与失误,党和政府总结经验和教训,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请问在20世纪80年代全面展开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在所有制结构上是如何进行改革的?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以哪一理论作指导?
(4)综上所述,结合所学知识,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你有何认识?
(1)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曾经历了“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时代,请问这是什么经济体制下的历史现象?该经济体制受到了什么经济模式的影响?
(2)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请分别列举两件15年中我们“做对了”的事和“一些错事”。
(3)针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成就与失误,党和政府总结经验和教训,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请问在20世纪80年代全面展开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在所有制结构上是如何进行改革的?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以哪一理论作指导?
(4)综上所述,结合所学知识,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你有何认识?
2.选择题- (共11题)
4.
大革命后期,***为了答复当时党内外对于农民革命斗争的责难,从1927年1月4日开始,身着蓝布长衫,脚穿草鞋,手拿雨伞,考察了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五县,历时三十二天,行程七百公里,写出了著名的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
B.《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 |
C.《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
D.《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 |
5.
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这里的“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应指五四运动是
A.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B.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
C.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D.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
6.
伯里克利说:“我们的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伯里克利说的民主政治下的政体的最高决策机构是
A.十将军委员会 |
B.陪审法庭 |
C.五百人议事会 |
D.公民大会 |
8.
18世纪初,彼得一世在俄国全面推行改革,如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向欧洲派出了数以千计的留学生,先后在俄国设立了数学与海洋学校、炮兵学院、工程学院。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要目标是
A.发展近代工业 |
B.维护国家统一 |
C.实现富国强兵 |
D.实现民族独立 |
9.
美国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1500年左右,它(大西洋)一变而成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其巨大的影响波及各方。一般看来,这一变化对欧洲人是有利的,但对其他地方(美洲、非洲等)的人则意味着灾难。“这一变化”对欧洲人“有利”主要表现在
A.促进了欧洲种植园经济的迅速发展 |
B.促使欧洲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 |
C.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
D.使欧洲逐渐沦为美洲的殖民地 |
11.
下表是IT产业对美国实际经济增长的贡献(%)。
表格反映出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的主要特征是
项目 | 1993年 | 1994年 | 1995年 | 1996年 | 1997年 | 1998年 | 1999年 |
国内总收入增长率 | 2.2 | 4.2 | 3.3 | 3.5 | 4.7 | 4.8 | 5 |
其中IT产业的贡献 | 0.6 | 0.8 | 1.0 | 1.2 | 1.3 | 1.3 | 1.6 |
表格反映出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的主要特征是
A.工业化 |
B.信息化 |
C.区域化 |
D.集团化 |
12.
某纲领:受封者退回爵位封号,抵制立法机构选举,抵制在政府机关和法院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提倡手纺车运动以抵制英国货物泛滥;拒绝纳税;等等。与该纲领有关的事件是
A.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
B.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
C.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 |
D.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