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19届中考三模试卷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79447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6/18

1.综合题(共2题)

1.
顺德自古经济发达,制造业和商业繁荣。新时期,顺德成为改革开放排头兵,2018年经济实力居全国百强区首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九世纪下半期)南海是广东近代机器缫丝业首先兴办的地区,邻县顺德是广东全省最大的丝、茧中心,集中在这里的丝行堆栈占全省百分之八十,成为广东著名丝业市场。当时由广东运往顺德的现银,平均每天有三十万元之多,全县每月有近一千万元的流动资金,顺徳几乎成了广东当时的金融中心。

——曲从规:《陈肩源与中国近代机器缫丝业》

材料二:按照经济建设规律转变企业经营机制和政府职能,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有机结合起来。东莞、顺德两市财政支柱是乡镇企业和“三资”企业。这些企业从一开始就以市场为导向,在风险中拼搏,在竞争中发展,容声冰箱、爱德电饭锅、神州热水器、半球电器、万家乐洗碗机、华宝空调器这些产品,在国内外市场都很有名气。

——《这里的改革与发展确实令人服气》——摘自1993年《党政干部学刊》

材料三:根据一些研究表明,当家电、家具基本普及,人们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的时候,高速增长的产业则是汽车与住宅。这一结论是否绝对当然可以质疑,但高增长、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必然是顺德招商引资与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只有做到国内未来新兴产业发展与国际产业转移方向对接,顺徳才有可能找到自己的新奶酪。

——樊荣强:《顺德,你明天的奶酪在哪里》——摘自2003年《新经济杂志》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南海和顺德在广东机器缫丝业的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南海和顺德缫丝业的兴办,与当时政府的哪一场自救运动有关?这一运动有何积极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顺德企业的哪些做法为其赢得席之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进乡镇企业发展的因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说明顺德的产业未来应该如何坚守和调整?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归纳顺德经济发展有哪些优势?
2.
不同时期国家或地区间的关系,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美、德、法四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比重表(单位:%)

材料二:杜鲁门主义的含义,远远超出对希腊和土耳其提供4亿美元这件事本身。它是美国在战后开始打着反对苏联共产主义扩张的旗号,大张旗鼓地夺取世界霸权的宣言书。它公开宣布:为了“美国的安全”美国“必须”用军事和经济手段于涉别国内政;利用“美援”,排挤英、法,夺取对美、苏之间的“中间地带”的控制权;利用“美援”,给美国的商品打开新的市场。

——选编自北师大版《世界历史》教师教学参考书

材料三:从政治上看,欧共体扩大后……向东向南均能确保(来自)亚、非两洲的资源供应并使苏联南翼包抄夹击欧洲的战略受到挑战。这对维持欧洲均势与和平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欧共体与发展中国家建立经济关系促使双方在政治上经常联合一致,曾经形成孤立苏、美两个超级大国的局面

——选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材料四:2018年6月美国和欧盟互相加征钢铝产品关税,正式打响了贸易战美国政府近日又指责欧盟违规补贴空客对美国造成不利影响,拟对价值约110亿美元的欧盟输美产品加征关税,令美欧航空补贴争端迅速升级。欧盟指责美国政府违规补贴波音公司对空客造成损失,威胁加征关税。

——选编自新华网

(1)根据材料一图表判断,导致四国经济比重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哪两个国家的矛盾最为尖锐?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的真实目的是什么?概括美国为确保“美国的安全”采取了哪些具体做法?
(3)根据材料三,指出欧共体扩大后对其自身产生了哪些影响?
(4)从材料四可以看出,欧美之间出现了什么矛盾?你认为欧美应该如何解决这矛盾?结合所学知识淡谈你的看法。

2.选择题(共21题)

3.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每日交五更,诸寺院行者打铁牌子或木鱼循门报晓,诸趋朝入市之人,闻此而起。诸门桥市井已开。酒店多点灯烛沽卖…亦间或有卖洗面水,煎点汤茶药者,直至天明。”这一记载主要说明汴京
A.坊市界限已被打破
B.寺庙众多
C.市民文化生活丰富
D.商业繁荣
4.
它以细密精工而又深沉阔大的现实主义笔力,活现出当时的社会风貌、人生道路和作者的生活理想,在艺术上达到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它”指的是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5.
2017年,国际联合考古团队在非洲的曼达岛挖掘出了拥有中国血缘的人骨遗骼和“永乐通宝”铜钱,还在附近发现了自称是中国水手后代的“瓦上加人”。这可证明
A.孝文帝改草促进民族的融合
B.郑和下西洋到达非州海岸
C.郑成功打败了荷兰的侵略者
D.戚继光远赴非洲抗击倭寇
6.
老师在讲授某一历史事件时这样描述:它涉及到了毒品对人体和社会的危害,以及生石灰和水反应释放热量……它唤醒了当挝中国很多爱国的有识之士。据此,该老师授课的内容很可能是
A.虎门销烟
B.鸦片战争
C.洋务运动
D.维新变法
7.
某条约签订后,穆拉维约夫举杯狂叫:“同事们,我祝贺你们!我们没有费力气,黑龙江终于归俄国所有了,亚历山大皇帝万岁!”由此推断,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巴黎和约》
8.
它因一首《黄鹤楼》名誉天下,它又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一座名城,在这里可以看到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北伐战争和一五计划等历史事件的印记。这座城市是
A.南昌
B.南京
C.广州
D.武汉
9.
它对中国封建传统文化的猛烈冲击,形成一场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被***誉为“自有中国历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伟大而彻底的文化革命”。这场运动是
A.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B.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的延续
C.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D.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
10.
1940年对于中国是一个艰难的年份,正面战场接连溃败,国土大量沦陷,国际社会都在怀疑中国还可以抗战多久。而敌后战场的抗日武装却对日军发起了主动进攻。据此可知
A.对日军的最后反攻已开始
B.抗战的任务艰巨但胜利的希望仍在
C.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胜利唯一法宝
11.
***指出:“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一转折点的意义是
A.近代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B.标志着解放战争的形势发生根本改变
C.一个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中国屹立于东方
D.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和平环境
12.
如表,这是某校八年级明明同学的历史课堂笔记。他记录的历史事件发生于
抗美援朝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A.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C.社会主义探索时期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
13.
如图,对此图解读合理的一项是
A.广东湛江是尼克松访华目的地
B.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C.尼克松访华后中国重返联合国
D.中美结束敌对状态
14.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仝会召开。下列选项属于会议内容的是
A.设立深圳、珠海等四个经济特区
B.农村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对农业等行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现代化建设是今后工作的重心
15.
“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是: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关系不是国与国的关系,也不是一中一台。虽然两岸迄今尚未统一,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从未分裂。这表明
A.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局面已被打破
B.台湾回归是洗雪国耻的一件大事
C.海峡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D.两岸关系的基础是一个中国原则
16.
公元前5世纪末,希腊小邦科林斯背叛了雅典,投靠了斯巴达。雅典民情激愤,公民大会迅速作出决议,要将科林斯成年男孑全部处死。第二天,民众情绪趋于平静,公民大会撤销了原决议。材料反映了
A.希腊城邦国家斗争激烈
B.参政是公民的义务
C.民意影响公民大会决策
D.公民大会形同虚设
17.
1689年,英国议会决定拥戴威廉和玛丽为英国国王和女王,同时选派代表将王冠连同一部文件一起呈现给二人,并当面宣读,威廉和玛丽心照不宣地全部接受。该文件是
A.《拿破仑法典》
B.《人权宣言》
C.《权利法案》
D.《独立宣言》
18.
这次改革是一次强制性的现代化运动,开启了国家近代化的进程,决定了该国在以后几个世纪里试图回归欧洲,融入西方文明的命运。这次改革是
A.彼得一世改革
B.戊戌变法
C.农奴制改革
D.明治维新
19.
历史叙事和历史解释是历史认识的两个层面。下列说法中,属于历史叙事的是
A.奴隶贸易侵犯了黑人最神圣的生命和自由的权利
B.工革命使世界一部分地区成为欧洲强国的附属
C.圣雄甘地号召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D.纳米比亚独立宣告了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瓦解
20.
他在著作中提出的新制度,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方向,激励无产阶级为实现公平公正社会制度不断奋斗,深深地震撼了资产阶级。“他”最有可能是
A.牛顿
B.达尔文
C.马克思
D.列宁
21.
生命权和生存权是人类最基本的权利。可是在80多年前(今2019年)的埃塞俄比亚却发生了这幕:没有设防的城市、乡村、医院遭到了侵略者的狂轰滥炸,而且还被大量施放毒气,使数十万人丧命。这一幕反映了
A.意大利法西斯暴行
B.德国法西斯暴行
C.协约国集团的暴行
D.日本法西斯暴行
22.
如表,此表反映了欧美在世界工业生产和世界贸易总额的占比变化
时间
世界工业生产
世界贸易总额
西欧占
美国占
西欧占
美国占
1951
20.8%
48.6%
18.5%
20.9%
1970
28.6%
37.8%
39%
15.2%
 
A.有利于世界朝多极化方向演进
B.强化了欧洲主导的世界格局
C.缓和了西欧国家与美国的矛盾
D.促进了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23.
如图,此图组所示内容体现了
A.日趋严重的人口问题
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C.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
D.人类社会的发展及挑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