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在我国古代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多个“盛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元初,四方丰稔,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丁壮之夫,不识兵器。安西诸国悉平为郡县,置开远门,亘地万余里。
材料二 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材料三 (康熙在台湾)设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派兵驻守。施行“展界开海”政策,离乡背井之人纷纷还归乡里,认故亩,以耕以凿,渐次垦辟,至无旷土。各宜乐业,人民安生。
材料一 开元初,四方丰稔,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丁壮之夫,不识兵器。安西诸国悉平为郡县,置开远门,亘地万余里。
——《开元纪事》
(1)据材料一,概括开元盛世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从“选人用人”角度分析其原因。材料二 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英)汤因比
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余秋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汤因比、余秋雨选择和向往宋朝的原因。材料三 (康熙在台湾)设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派兵驻守。施行“展界开海”政策,离乡背井之人纷纷还归乡里,认故亩,以耕以凿,渐次垦辟,至无旷土。各宜乐业,人民安生。
——《名家讲坛》
(3)据材料三,概括康熙收复台湾后的治理措施及其作用。
2.
选官用人是国之大事。为了保证人才选拔,国家一方面大力发展教育;另一方面不断探索和完善选官制度。认真总结中国古代选官用人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至今仍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依据材料二,指出明朝科举考试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弊端。
(3)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历史现象?以上三材料体现了统治者怎样的意图?
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第之设,草泽望之起家,簪绂望之继世。孤寒失之,族馁矣;世禄失之,其族绝矣。
﹣﹣王定保《唐摭言》
材料二 故吾以为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无异,特明巧而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
﹣﹣廖燕《明太祖论》
材料三 清朝乾隆帝时,朝臣胡中藻的诗句有“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祸及师友。
(1)材料一中“科第之设”是指 朝创立的 制度。这种“科第之设”制度的特点是 。(2)依据材料二,指出明朝科举考试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弊端。
(3)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历史现象?以上三材料体现了统治者怎样的意图?
3.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材料反映了清朝前期实行了 政策。
(2)说说清朝实行这一政策所带来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
(3)说一说清时期的对外政策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材料 清初的40年,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不许人民擅自出海贸易。统一台湾后,开放了四个港口对外通商……后又关闭其他港口,只留广州一地对外通商,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请回答:(1)材料反映了清朝前期实行了 政策。
(2)说说清朝实行这一政策所带来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
(3)说一说清时期的对外政策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2.选择题- (共16题)
5.
评价历史人物要看他所做的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是否有利于社会发展。岳飞赢得广大人民的尊敬,主要是因为
A.岳飞是著名的民族英雄 |
B.岳飞主张抗金,被投降派杀害 |
C.岳飞坚持抗金,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 |
D.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 |
16.
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其根本原因是
A.明末土地兼并严重,赋税沉重 |
B.广大农民觉悟高,拥护起义军 |
C.“均田免赋”促使农民加入起义军 |
D.“均田免赋”是农民起义的目的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