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东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79385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10/2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制度构建反映时代特色,也存在中西差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我国古代不同封建王朝官员上朝的礼仪(坐着——站着——跪着)

②古代雅典陶片放逐法

材料二  “法律由议会制定,一旦制定,国王就无权再终止它。……”

——《权利法案》

材料三 有人说:美国《1787年宪法》确定的联邦政府三个权力机构的关系是锤子、剪刀、布

(1)据材料一,古代中国与雅典政治制度有何不同?
(2)据材料二指出《权利法案》肯定了议会什么权力?结合所学英国君主立宪制有何突出特点
(3)美国联邦政府是如何分权的?你同意材料三的说法吗?为什么?
2.
据材料结合所学探究问题:
材料: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他们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

——罗斯福

(1)罗斯福的话表明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2)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有哪些?
3.
***诗词是中国革命的史诗,是中华诗词海洋中的一朵奇葩。他在诗词中热情地讴歌革命的人生理想,赞美为实现理想而进行的壮丽的斗争。请欣赏下列***诗词,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西江月秋收起义》

材料二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

材料三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回答,秋收起义的进攻目标是哪里?结果如何?说明了什么问题?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远征”结果如何?
(3)材料四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的什么

2.简答题(共1题)

4.
近代中国历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请回答,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有何教训?

3.单选题(共20题)

5.
伯里克利执政时期,雅典民主政治步入了“黄金时代”。这一时期,为保障雅典公民积极参政议政,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扩大公民的权利
B.实行财产等级制度
C.给公民发放“观剧津贴”
D.给参政议政的公民发放工资
6.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提倡“宁可漏网千人,也不可枉屈一人”。这表明古罗马民法(   )
A.纵容犯罪B.重罪轻罚C.注重证据D.维护贵族利益
7.
德意志帝国宪法第15条规定:“由皇帝任命帝国的宰相”;第18条规定:“皇帝任命帝国官吏,有创制法律之权”;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及结束。”从材料中可以得出《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特点是
A.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B.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C.确立君主立宪政体
D.议会有参与制定法律的权力
8.
美国独立战争后,建立了比较典型的资产阶级民主政体。它的显著特点是
A.实行联邦制
B.议会分为参众两院
C.实行总统制
D.三权分立并互相制衡
9.
光荣革命后,英国政治体制发生了显著变化,表现在
A.内阁首相由国王兼任B.王室成为政治统治中心
C.君主立宪制度确立D.议会对内阁负责
10.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
A.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B.中国共产党一大的召开
C.中国共产党三大的召开
D.北伐战争的开始
11.
李梦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到一首歌谣:“贼做官,官做贼,清廷一片漆黑黑。骨包皮,皮包骨,金田快有新君出。”它可以用来研究
A.三元里抗英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爆发
12.
“被民族危机催得早熟的中国资产阶级顾不得自己的幼稚和力量弱小,一代又一代付出努力,想把西方近代化运动引入中国,每一代人都在自己所处的历史条件下做了前人所不曾做的事。”其中,辛亥革命“做了前人所不曾做的事”是指
A.建立中华民国
B.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C.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D.促进国人的思想解放
13.
“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此童谣反映了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A.得到海外华侨的大力援助
B.实行了全民族抗战
C.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D.进行了正面战场的抵抗
14.
***认为:“中国的秘密在农村”。为此,他在20世纪20年代进行的探索是
A.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
B.领导南昌起义
C.开创“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
D.领导北伐战争
15.
下图显示的中国革命圣地与选项中取得的重大成就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A.①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B.②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C.③***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D.④作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决策
16.
中英《南京条约》附件中规定:英国的侨民、商人同中国人发生冲突,犯了法或成为被告,只能由英国驻中国的管事官——领事去裁判,中国政府不得过问。这说明中国丧失了
A.领土主权
B.贸易主权
C.司法主权
D.关税主权
17.
近代某次战争中,光绪皇帝曾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该次战争最有可能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8.
2017年1月,教育部要求全国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十四年抗战”起自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19.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巴黎公社革命
B.十月革命
C.欧洲工人运动
D.《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20.
邓小平指出:“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在此思想指导下,改革开放后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辉煌成就,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相比较,其突出特点是
A.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建立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形成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1.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两岸一家亲”的政治基础是
A.三民主义
B.一个中国
C.和平统一
D.两岸“三通”
22.
下列外交活动,突出反映新中国“求同存异”的外交策略,加强了同第三世界国家联系的是
A.参加万隆亚非会议
B.参加1954年日内瓦会议
C.《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D.中美发表《上海联合公报》
23.
一位美国人说:“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最能说明此观点的美国政策是
A.进行反共反苏的舆论宣传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建立北约组织
D.实行军事援助,重建欧洲武装力量
24.
有观点认为,“21世纪全球将出现‘大国群体体系’:美国支配下的北美、一体化的欧洲、日本和中国居突出地位的东亚、印度称雄的南亚、横跨北非和中东的穆斯林新月形地带,其中,北美、欧洲、东亚三大群体将起决定性作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世界多极化趋势日趋明显
B.世界呈现和平与动荡并存局面
C.国际政治新秩序已经建立
D.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已经形成

4.选择题(共1题)

25.


C.【选修6—环境保护】

图20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不同时期人口数量和耕地、湿地面积的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20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