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西方列强争夺中国的铁路修筑权,李鸿章等坚决抵制,李鸿章上奏说,此事(列强在中国修铁路)大有利于彼(列强),……洋人贪利无厌,……若再议及,只有仍执前说(以前所说的理由),(修筑铁路)凿我山川,害我田庐,碍我风水,占我商民生计,百姓必群起抗战拆毁,致激民变。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归纳李鸿章主张修筑铁路的目的和理由。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以来,清朝铁路发展的主要原因。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西方列强争夺中国的铁路修筑权,李鸿章等坚决抵制,李鸿章上奏说,此事(列强在中国修铁路)大有利于彼(列强),……洋人贪利无厌,……若再议及,只有仍执前说(以前所说的理由),(修筑铁路)凿我山川,害我田庐,碍我风水,占我商民生计,百姓必群起抗战拆毁,致激民变。
——李鸿章《筹办夷务始末》
材料二 (19世纪80年代,李鸿章等力矫众说,要求自建铁路)李鸿章上奏说,若火车盛行,则有驾驶之人,有修路之工,……故有铁路一二千里,而民之依以谋生者当不下数十万人……铁路所经不过丈余之地,于田庐坟墓尚不相妨。即遇官道稍窄之处,亦必买地优给价值(多给钱拆迁百姓的田庐);其坟墓当道者,不难稍纡折(多给钱拆迁老百姓的坟墓)以避之。——《光绪六年十二月初一直隶总督李鸿章奏》
材料三 1881年,为例解决开平煤矿的运输问题,李鸿章下令修筑了唐山到胥各庄的唐胥铁路。后来,清政府还自行设计施工修筑了铁路。——摘编自《近代史资料汇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归纳李鸿章反对修筑铁路的目的和理由。(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归纳李鸿章主张修筑铁路的目的和理由。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以来,清朝铁路发展的主要原因。
3.
近现代德国的兴衰影响欧洲乃至世界。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百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强国,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
(1)德国何时首次成为“世界性强国”?列举史实说明。
(2)以“战后德国的分裂与统一”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会涉及表格中哪些事件?为什么?
(3)根据材料指出德国“工业4.0”战略的基本特点。根据所学知识推测,“工业1.0”“工业2.0”指的是什么,各自特点是什么?
材料一 五百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强国,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
——据(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二 下面是德国历史大事年表(部分)时间 | 事件 |
1945年 | 苏美英法四国按照雅尔塔会议协议,对德国及其首都柏林实行分区占领,各占领区的管辖措施不尽相同。 |
1949年 | 英法美占领区成立联邦德国,首都定为波恩;苏联占领区成立民主德国,定都柏林。两者都是独立主权***勃兰特访问波兰,向华沙犹太隔离区起义纪念碑敬献花圈,后又自发下跪,为在纳粹德国侵略期间被杀害的死难者默哀,为自己的民族赎罪,向曾被奴役的国家请求重归于好,史称“华沙之跪”。 |
1972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同联邦德国签署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两国正式建交。 |
1990年 | 民主德国政府正式决定拆除柏林墙,民主德国整体加入联邦德国。柏林成为新“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首都。 |
——据丁建弘《德国通史》
材料三 据新华社报道,2013年4月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德国政府提出“工业4.0”战略,以建立智能工厂、智能生产、智能物流为三大主题,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生产模式,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1)德国何时首次成为“世界性强国”?列举史实说明。
(2)以“战后德国的分裂与统一”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会涉及表格中哪些事件?为什么?
(3)根据材料指出德国“工业4.0”战略的基本特点。根据所学知识推测,“工业1.0”“工业2.0”指的是什么,各自特点是什么?
2.选择题- (共17题)
4.
1839年,林则徐组织编译了《滑达尔各国律例》,并运用其条款“各国有禁止外国货物不准进口的道理(权利)”来证明禁烟的合法性,从而要求外商出具保证书。这说明林则徐
A.强调建立近代外交制度 |
B.运用西方法律维护国家利益 |
C.主张采用西方政治体制 |
D.系统实践“师夷长技以自强” |
7.
1934年10月10日晚,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率红军主力分别自瑞金地区出发,被迫实行战略转移。转移时经过:瑞金出发——挺进湘西——冲破四道封锁线——改向贵州——渡过乌江——a——b(意义:打乱敌人追剿计划)——c(跳出敌人包围圈)——d,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到达陕北吴起镇——甘肃会宁。


A.a四渡赤水河b巧渡金沙江c强渡大渡河d夺取遵义 |
B.a夺取遵义b四渡赤水河c巧渡金沙江d强渡大渡河 |
C.a强渡大渡河b夺取遵义c四渡赤水河d巧渡金沙江 |
D.a巧渡金沙江b强渡大渡河c夺取遵义d四渡赤水河 |
8.
1919年5月24日,青州举行了由社会各界人士参加的万人大会,各界代表历数帝国主义罪行,一致声极北平学生爱国运动。这表明当地的五四运动
A.工人阶级是主力军 | B.其产党员起了领导作用 |
C.群众基础较为广泛 | D.运动中心开始转向农村 |
9.
1931年9月18日,日本突然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随即占领沈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从材料中可以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A.日本首次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
B.中国抗日战争从九一八事变开始 |
C.国民党正面战场开始了全面抗战 |
D.中国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11.
“这个飞船标志着中国成为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的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它是我国在航天技术上的又一座里程碑。”“这个飞船”是
A.东方红一号 |
B.龙飞船 |
C.神舟五号飞船 |
D.神舟七号飞船 |
12.
下面是建国初期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表(单位:万吨),其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的原因是
A. 进行了土地改革
B. 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C. 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种类 | 1950年 | 1951年 | 1952年 |
粮食 | 13213 | 14369 | 16392 |
棉花 | 69.2 | 103.1 | 130.4 |
A. 进行了土地改革
B. 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C. 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3.
把观察到的种种社会现象细致的描绘出来,塑造出许多栩栩如生,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再现了19世纪纷繁复杂的社会图景,给人留下来一部上流社会特别是巴黎社会的变迁史。该作品可能是:
A.《夜间的咖啡馆》 |
B.《战争与和平》 |
C.《哈姆雷特》 |
D.“人间喜剧” |
14.
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既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欢欣,也体验到很多新的痛苦。以下不属于工业化国家发生的变化的是
A.人口迅速增长,妇女地位提高 |
B.城市化加速发展,导致大众教育水平下降 |
C.现代工厂制度形成,生产方式机械化 |
D.社会贫富分化加剧,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
15.
从14一16世纪西欧手工业发展图中得出的信息最准确是


A.资本主义萌芽必然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
B.手工工场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
C.商品经济的发展是手工工场产生的前提 |
D.动力技术的进步是由于社会分工的扩大 |
16.
“这一事件本身并没有什么实际作用,不过,它摧毁了平民心目中压迫的象征,掀开了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的序幕。”材料中的“平民心目中压迫的象征”是指
A.路易十六 |
B.法兰西第一帝国 |
C.巴士底监狱 |
D.欧洲反法联军 |
17.
哥伦布在他的旅行日记中写道:“大量的金子可以使国王在三年之内准备和实现收复圣地的事业。这样,我就向国王陛下表示,我希望看到能把我这次航行的收入,用于收复耶路撒冷。”可见,哥伦布此次航行的直接目的是
A.寻求大量黄金 |
B.“发现”美洲新大陆 |
C.完成环球航行 |
D.收复耶路撒冷 |
18.
英国国王财力不足导致宫廷服饰出现较大变化,王室审美观念也发生相应变化。1691年英国史学家盖伊•米吉这样写道:“英国宫廷内服饰朴素文雅,谦虚内敛,让人觉得之前的英国人那般模仿法国人的着装,是相当愚蠢的。”导致审美美观念变化的根源是
A.君主权力受限 | B.文艺复兴深入 | C.工业革命展开 | D.社会经济衰退 |
19.
面对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希特勒建立法西斯独裁政治,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相比较,罗斯福新政促进经济恢复发展,使美国


A.彻底摆脱经济危机 |
B.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 |
C.建立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 |
D.成为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7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