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成公主入藏,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同时,带去许多工艺品、谷物、菜 籽、药材、茶叶以及历法、生产技术与各种书藉,大大促进了与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1)材料一中的史实发生在哪个朝代?
材料二 元朝的大统一结束了五代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基本上奠定了中华民 族的版图,……也为中国此后六百多年的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石。
(2)元朝是哪个民族建立的政权?元朝“为中国此后六百多年的国家统一奠定 了基石”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什么?
材料三

(3)材料三中A地区在元朝时归哪个机构管辖?为加强对材料三中A地的管 辖,清政府除在当地册封宗教首领外,还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加强对该地区的管理?
(4)材料三的C地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乾隆时期面对该地区贵族的叛乱,采取 了怎样的措施?为加强对C地管理设置了什么官职?
(5)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的意义是什么?
(6)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试分析“民族关系和国家发展”之间的联系。
材料一 开元初,四方丰稔,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丁壮之夫,不识兵器。安西诸国悉平为郡县,置开远门,亘地万余里。
——《开元纪事》
(1)据材料一,概括开元盛世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从“选人用人”角度分析其原因。材料二 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英)汤因比
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余秋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汤因比、余秋雨选择和向往宋朝的原因。材料三 (康熙在台湾)设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派兵驻守。施行“展界开海”政策,离乡背井之人纷纷还归乡里,认故亩,以耕以凿,渐次垦辟,至无旷土。各宜乐业,人民安生。
——《名家讲坛》
(3)据材料三,概括康熙收复台湾后的治理措施及其作用。我国古代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广泛开展,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也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盛唐从习俗风尚到思想文化都体现出胡汉交融和中西贯通的特点,展示了博大开放、海纳百川与充满创新活力的时代精神。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七下)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唐代中外交往的典型事例。
材料二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并设有“蕃市”“蕃学”,还先后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置市舶机构管理海外贸易……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七下)
(2)材料二中“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这种情况的出现得益于当时哪一技术发明的应用?
材料三 1431年某人自述,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资料选集》
(3)材料三中的“某人”是指谁?该材料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简述该事件的历史意义。
材料四 清朝乾隆皇帝在给英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七下)
(4)材料四中乾隆帝的话在当时演化成什么对外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实行这种政策造成的严重危害是什么?
(5)纵观古代中国对外政策的变化,请你说说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有何借鉴?
2.选择题- (共15题)
①隋唐时期,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诗集
②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
③将指南针传到欧洲的是阿拉伯人
④南宋时期,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A.《天工开物》;《资治通鉴》 |
B.《千金方》;《本草纲目》 |
C.《窦娥冤》;《牡丹亭》 |
D.《西游记》;《红楼梦》 |
A. 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地打击
B. 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
C. 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D. 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①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②市民文化的发展
③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
④城市经济的繁荣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 加强君权的措施 |
1 | 废除行中书省,地方设三司 |
2 | 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
3 | 设锦衣卫特务机构 |
A.秦始皇 | B.汉武帝 | C.唐太宗 | D.明太祖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