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人口迁徙伴随着历史的进程,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靖康二年,金兵攻破开封……北宋朝廷灭亡。北方的大量汉族人口南渡,加之后来的蒙元又占据北方,对中原地区造成严重破坏,加速了北方人口向南转移。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导致两宋时期北方人口南迁的社会因素。人口南渡为南方带来哪些重要经济发展条件?这对全国经济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据材料二,两宋期间海外贸易与过去相比呈现哪些特点?宋代设置哪个机构管理海外贸易?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回答,明初南洋人口的增加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4)上述三则材料为当今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带来什么启示?
材料一:靖康二年,金兵攻破开封……北宋朝廷灭亡。北方的大量汉族人口南渡,加之后来的蒙元又占据北方,对中原地区造成严重破坏,加速了北方人口向南转移。
——百度百科
材料二:两宋期间,丝绸之路被金﹑西夏等所阻,对外贸易只好集中在东南沿海的海路进行?当时与宋朝通商的海外国家,共五十多国,总称为“海南诸国”?中国过去的海外贸易,主要为统治阶层带来珍贵的奢侈品,整体经济收益不大。然而,宋朝的海外贸易不仅在规模上远超过前朝,而且为政府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宋朝因此增设机关负责管理和推广海外贸易。——杭侃《两宋﹕在繁华中沉没》
材料三:中国之南洋……明初,遣太监郑和等航海招致之,来者益众。……而闽广之民,造舟涉海,趋之如鹜,或竟有买田娶妇,留而不归者。殆不下数十万人。——清·徐继畲
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导致两宋时期北方人口南迁的社会因素。人口南渡为南方带来哪些重要经济发展条件?这对全国经济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据材料二,两宋期间海外贸易与过去相比呈现哪些特点?宋代设置哪个机构管理海外贸易?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回答,明初南洋人口的增加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4)上述三则材料为当今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带来什么启示?
2.
探寻复兴之路,铸造新的辉煌。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陈旭麓先生提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材料四:1915年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说:“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1918年至1919年元旦,李大钊先后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新纪元》等文章,开始向国人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并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材料五:“中国革命在1935年遵义会议以前,因为没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运动结合起来,或者结合得不好,走了很多弯路,吃了很多的亏,遭受了很大的损失……从1935年起,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比较好的结合起来……”
(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的主张。与洋务运动相比,两者向西方学习的主张有何不同?
(3)材料三中为何当时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了?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18年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有了什么新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5)根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本次会议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哪一思想路线?
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在辞去临时大总统时,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接下来……最切实的举措,就是发展实业,改善民生。材料四:1915年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说:“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1918年至1919年元旦,李大钊先后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新纪元》等文章,开始向国人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并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材料五:“中国革命在1935年遵义会议以前,因为没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运动结合起来,或者结合得不好,走了很多弯路,吃了很多的亏,遭受了很大的损失……从1935年起,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比较好的结合起来……”
——***与周世钊的谈话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的主要表现。(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的主张。与洋务运动相比,两者向西方学习的主张有何不同?
(3)材料三中为何当时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了?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18年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有了什么新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5)根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本次会议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哪一思想路线?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读图说史)
材料一:

(1)图1和图2分别是哪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它们的动力机器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1870年、1913年英、法、美、德四国工业生产总值在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美两国工业地位的变化。分析这段时间美国工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科技威力)
材料三:军事科技的加速发展令人始料不及。在1899—1902年的第二次布尔战争中,一门5英寸口径的大炮还需要32头壮牛来牵引,到1916年,号称“陆地巡洋舰”的坦克就已经成为驰骋沙场的流动炮台……到了20世纪90年代,海湾战争中一架F—15E重型战斗轰炸机的攻击能力,相当于140门大炮同时发射的威力。
(3)材料三中新式武器的使用有何影响?在当今世界,谁不重视科技,谁就会被淘汰。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读图说史)
材料一:

(1)图1和图2分别是哪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它们的动力机器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1870年、1913年英、法、美、德四国工业生产总值在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美两国工业地位的变化。分析这段时间美国工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科技威力)
材料三:军事科技的加速发展令人始料不及。在1899—1902年的第二次布尔战争中,一门5英寸口径的大炮还需要32头壮牛来牵引,到1916年,号称“陆地巡洋舰”的坦克就已经成为驰骋沙场的流动炮台……到了20世纪90年代,海湾战争中一架F—15E重型战斗轰炸机的攻击能力,相当于140门大炮同时发射的威力。
(3)材料三中新式武器的使用有何影响?在当今世界,谁不重视科技,谁就会被淘汰。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2.选择题- (共14题)
4.
郑和七下西洋,长驶远驾,“示中国富强”。如此盛大的远航,却突如其来,悄然而去。“郑和之后,再无郑和”。其直接原因是
A.明朝国力的衰退 |
B.科学技术的落后 |
C.西方列强的侵略 |
D.八股取士的影响 |
7.
1920年秋开始,全国各学校一二年级的国文都改成了白话文,到1922年冬季,所有的文章课本一律废止。这与下列哪一事件的大力倡导有关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对“新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
B.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
C.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结束 |
D.标志着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
11.
标语口号体现了时代特色。在有些旧墙上我们还能看到“以阶级斗争为纲”“以钢为纲”“以粮为纲”等标语口号。其中“以钢为纲”反映的是
A.“一五计划” |
B.“三大改造” |
C.“大跃进”运动 |
D.“文化大革命 |
15.
对数据进行分析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如下表所示,导致欧洲1840年以来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 1840年 | 1870年 | 1900年 |
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 22% | 14.8% | 8.4% |
A.殖民扩张 |
B.工业发展 |
C.三角贸易 |
D.世界大战 |
16.
19世纪中期俄国的改革和日本的明治维新均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其主要依据是
A.两国的改革都是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进行的 |
B.两国的改革都是采取自上而下的形式 |
C.改革使两国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
D.改革使两国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