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文学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
(2)材料二中英国“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需要一种强劲的动力。瓦特为此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的贡献是什么?利用这种强劲的动力,发明蒸汽机车的工程师是谁?从此,人类社会进入什么时代?
(3)材料三中取代“蒸汽大王”的是电力的广泛使用。在电器发明领域,被誉为“发明大王”的美国科学家是谁?是谁把人类翱翔天空的梦想变成现实发明了飞机?
(4)阅读上述材料后,谈谈你的感受。
材料一 “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文学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
——弗朗西斯培根
材料二 “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它的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在当时就使英国一个国家能够对抗整个世界……因此,我们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是英国引领了当时世界的潮流。打开了现代世界的大门。”——《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自然科学正在准备一次新的革命,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界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将取而代之。”——马克思
(1)材料一中所提到的“这三种东西”是我国宋元时期发明或广泛使用的三项重大科技成就。其中“在文学方面”的重大发明是什么?广泛应用于“战争”的发明是什么?应用于“航海”的发明是什么?(2)材料二中英国“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需要一种强劲的动力。瓦特为此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的贡献是什么?利用这种强劲的动力,发明蒸汽机车的工程师是谁?从此,人类社会进入什么时代?
(3)材料三中取代“蒸汽大王”的是电力的广泛使用。在电器发明领域,被誉为“发明大王”的美国科学家是谁?是谁把人类翱翔天空的梦想变成现实发明了飞机?
(4)阅读上述材料后,谈谈你的感受。
2.
阅读如下图所示两组图片后,回答问题。

(1)图1中的①是某次战役后的景象,该战役被称作“绞肉机”,请写出该战役的名称。这场战役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该战争的性质是什么?
(2)图2中的①所示的事件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该事件是什么?图2中的②所示的事件发生于1941年12月7日,使二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该事件是什么?图2中的③所示的事件标志着反法西斯盟军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该事件是什么?
(3)图2中的④所示的事件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写出一位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民族英雄。
(4)根据如图所示图片及所学内容,谈谈你对战争有哪些认识?至少写出两点。

(1)图1中的①是某次战役后的景象,该战役被称作“绞肉机”,请写出该战役的名称。这场战役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该战争的性质是什么?
(2)图2中的①所示的事件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该事件是什么?图2中的②所示的事件发生于1941年12月7日,使二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该事件是什么?图2中的③所示的事件标志着反法西斯盟军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该事件是什么?
(3)图2中的④所示的事件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写出一位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民族英雄。
(4)根据如图所示图片及所学内容,谈谈你对战争有哪些认识?至少写出两点。
2.选择题- (共18题)
4.
人类居住的地球是一块天然大磁铁,地球的南北两头有不同的磁极,人们根据同性磁极相排斥,异性磁极相吸引的原理,制作了指南针。下列对指南针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罗盘最早制成于战国时期
②宋代,人们制成了指南针
③元朝时期,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
④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①罗盘最早制成于战国时期
②宋代,人们制成了指南针
③元朝时期,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
④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A.①③ |
B.①②④ |
C.②③ |
D.③④ |
7.
历代王朝对边疆地区的开拓与管理,充满着艰辛。今天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局面来之不易。为加强对西藏的管辖,1727年淸政府设置的管理机构是( )
A.伊犁将军 | B.台湾府 | C.宣政院 | D.驻藏大臣 |
8.
“武昌首义,一枪打翻封建帝制;天下响应,万众擎起民主共和。”这副对联赞颂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下列选项不属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是( )
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 B.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
C.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 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9.
“红船精神”指的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红船精神”来源于:( )
A.辛亥革命 | B.中国共产党诞生 | C.抗日战争 | D.新中国成立 |
11.
1945年4月,中国同美国、英国、苏联共商建立联合国,并随后成为联合国安现会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这表明抗日战争
A.壮大了人民革命力量 | B.捍卫了国家领土完整 |
C.促进了国共政治和解 | D.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
13.
电影《建国大业》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新中国成立前夕,***、周恩来联名写信给留居上海的宋庆龄:“……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至祈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予以指导。……”此信邀请宋庆龄参加的会议应该是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D.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
14.
20世纪70年代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场大会首先否定了( )
A.“以阶级斗争为纲” |
B.“两个凡是”的方针 |
C.资产阶级自由化 |
D.“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
16.
美国国歌《星条旗之歌》中唱到:“哦,你可看见……谁的阔条明星,冒着一夜炮火,依然迎风招展……你看星条旗将永远高高飘扬,在这自由国家,勇士的家乡。”美国人追求的“自由”在下列文献中都有体现,其中出现最早的是
A.《独立宣言》 |
B.1787年宪法 |
C.《人权宣言》 |
D.《权利法案》 |
19.
“太阳与星辰罗列天空,大地涌起雄壮歌声。人类同歌唱崇高希望,赞美新世界的诞生。联合国家团结向前,义旗招展。为胜利自由新世界,携手并肩。奋起解除我国家束缚,在黑暗势力压迫下,人民怒吼声发如雷鸣,如阳光流水般无情。联合国太阳必然迎着清晨,江河自然流入海洋。人类新世纪已经来临,我子孙多自由光荣!”这首《联合国歌》是伴随着联合国的诞生而应运创作的。决定成立联合国的会议是
A.华盛顿会议 |
B.德黑兰会议 |
C.雅尔塔会议 |
D.慕尼黑会议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