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6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梭伦以智慧和公正著称,他用取消债务的方法解救贫困者,又以成立新政府并赋予富裕者以巨大政治权力平息富人的不满。根据这一制度,富人(而不是世袭贵族)成了统治阶层的主角:最富有的雅典人最为重要,他们可以单独执政。梭伦甚至使雅典政府引进了新的民主原则,即允许穷人(妇女、在当地居住的外邦人和奴隶除外)在公民大会上行使一定的否决权。
——(美)罗伯特·E.勒纳等著《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在梭伦改革后的百余年间,雅典始终遵循着他开辟的这条道路,继续进行一些民主改革,终于使雅典成为一个经济繁荣、国力强大、政治民主、文化昌盛的居领导地位的希腊城邦。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具体说明梭伦是怎样“解救贫困者”的?他又是怎样使富人成了统治阶层的“主角”的?
(2)你是如何看待梭伦的“智慧和公正”的?
(3)依据材料二,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材料一梭伦以智慧和公正著称,他用取消债务的方法解救贫困者,又以成立新政府并赋予富裕者以巨大政治权力平息富人的不满。根据这一制度,富人(而不是世袭贵族)成了统治阶层的主角:最富有的雅典人最为重要,他们可以单独执政。梭伦甚至使雅典政府引进了新的民主原则,即允许穷人(妇女、在当地居住的外邦人和奴隶除外)在公民大会上行使一定的否决权。
——(美)罗伯特·E.勒纳等著《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在梭伦改革后的百余年间,雅典始终遵循着他开辟的这条道路,继续进行一些民主改革,终于使雅典成为一个经济繁荣、国力强大、政治民主、文化昌盛的居领导地位的希腊城邦。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具体说明梭伦是怎样“解救贫困者”的?他又是怎样使富人成了统治阶层的“主角”的?
(2)你是如何看待梭伦的“智慧和公正”的?
(3)依据材料二,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史学界一般认为:“中华文化圈”是指受中华文明影响,具有中华文化特征的区域性文化体系。从空间上看,“中华文化圈”以中国本土为中心,波及东亚乃至更远的范围;从内容上看,其要素包括汉字、儒教、典章制度、科技和中国式的宗教(如中国化的佛教)等方面;从时间上看,“中华文化圈”的整体格局是在隋唐时期形成的,因而也称为“唐文化圈”。
材料二有的日本学者认为:“唐文化圈”的形成是因为“构成国家的主要民族,采用军事的、政治的和文化的种种形式,对领域外的其他民族国家,建立一种君臣关系。”
材料三我国学者认为:“唐文化圈”的形成是因为“……先进的文化国,以其特有的文化吸引着周边国家。这里既包含着先进国家向后进的周边国家传播文化,又有落后的周边国家对先进文化的向心力,这种向心力的产生,不是由于采用军事的、政策的高压手段,而是由于彼此之间的文化的明显差距。唐王朝的强大和文化的隆盛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周边各国的统治者和人民,他们为缩短与唐王朝文化上的差距,不遗余力地把唐文化吸入本国,并结合本国特点,有选择地加以消化和吸收。”
请回答:
(1)上述两种关于“唐文化圈”成因的观点,其核心区别在哪里?
(2)你认为哪种观点正确?结合当时东亚最典型的一个国家的史实加以说明。
材料一史学界一般认为:“中华文化圈”是指受中华文明影响,具有中华文化特征的区域性文化体系。从空间上看,“中华文化圈”以中国本土为中心,波及东亚乃至更远的范围;从内容上看,其要素包括汉字、儒教、典章制度、科技和中国式的宗教(如中国化的佛教)等方面;从时间上看,“中华文化圈”的整体格局是在隋唐时期形成的,因而也称为“唐文化圈”。
材料二有的日本学者认为:“唐文化圈”的形成是因为“构成国家的主要民族,采用军事的、政治的和文化的种种形式,对领域外的其他民族国家,建立一种君臣关系。”
材料三我国学者认为:“唐文化圈”的形成是因为“……先进的文化国,以其特有的文化吸引着周边国家。这里既包含着先进国家向后进的周边国家传播文化,又有落后的周边国家对先进文化的向心力,这种向心力的产生,不是由于采用军事的、政策的高压手段,而是由于彼此之间的文化的明显差距。唐王朝的强大和文化的隆盛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周边各国的统治者和人民,他们为缩短与唐王朝文化上的差距,不遗余力地把唐文化吸入本国,并结合本国特点,有选择地加以消化和吸收。”
请回答:
(1)上述两种关于“唐文化圈”成因的观点,其核心区别在哪里?
(2)你认为哪种观点正确?结合当时东亚最典型的一个国家的史实加以说明。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以身死,应退田,每至班年,即从收授。
——《田令》
材料二凡授口分田者,必须定期交纳田租、田调、户调和服劳役。每段土地交租稻2束2把、田调绢1尺、户调布1丈2尺。凡21岁至65岁的男子,每年服役10天,可以用布绢代役,1天折合纳布2尺6寸,10天为2丈6尺。
——《天下创世·日本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日本实行的什么经济制度?
(2)材料一反映了当时的日本农民是否拥有土地所有权?为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政府实行的上述措施主要打击了哪一政治势力?为什么?
材料一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以身死,应退田,每至班年,即从收授。
——《田令》
材料二凡授口分田者,必须定期交纳田租、田调、户调和服劳役。每段土地交租稻2束2把、田调绢1尺、户调布1丈2尺。凡21岁至65岁的男子,每年服役10天,可以用布绢代役,1天折合纳布2尺6寸,10天为2丈6尺。
——《天下创世·日本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日本实行的什么经济制度?
(2)材料一反映了当时的日本农民是否拥有土地所有权?为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政府实行的上述措施主要打击了哪一政治势力?为什么?
4.
梭伦改革为雅典城邦的强盛开辟了道路。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后来,克里埃尼图斯开办手工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市场。5年后,他的年收入达到了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
(1)从材料一的两张图片中你能得出哪些信息?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梭伦改革将雅典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的依据是什么?这项改革措施对雅典的哪一个阶层最有利?
(3)材料三反映了梭伦改革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4)按梭伦立法,材料四中跻身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什么政治权利?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后来,克里埃尼图斯开办手工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市场。5年后,他的年收入达到了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
(1)从材料一的两张图片中你能得出哪些信息?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梭伦改革将雅典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的依据是什么?这项改革措施对雅典的哪一个阶层最有利?
(3)材料三反映了梭伦改革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4)按梭伦立法,材料四中跻身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什么政治权利?
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梭伦改革,就是人类早期用政治手段对市场的矫正。当时雅典的贫富分化严重,大量自由人不得不卖身为奴,乃至这些卖身为奴的自由人和原有的奴隶加起来在数量上远远超出自由公民。如果不改变这种市场契约所形成的结果,他们很容易颠覆雅典的政治体制,富人也面临着“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结局。梭伦改革免除了这些卖身为奴的自由人的债务,等于剥夺了他们的拥有者的“私有财产”。这是对市场的侵犯,也是对市场的保护。
——《盖茨和巴菲特不是来办“慈善晚宴”的》
材料二梭伦改革的第一个重大措施是颁布“解负令”,即解除债务及由于负债而遭受的奴役。第二项重大措施是按财产资格划分公民等级,取消以前的贵族、农民、手工业者三级之分。第三项重大措施是设立新的国家政权机构,限制贵族长老会议的权力。新机构中最重要的是四百人议事会,由4部落各选100人组成,除第四等级外,其他公民都可当选。第四项重大措施,则是颁布促进农工商业发展的法规。
请回答:
(1)材料一的核心观点是什么?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有关“解负令”的叙述,你认为“一个身为奴隶的人因此而获得了自由”这一判断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2)材料二中梭伦改革的第二项措施要想达到预期目的,应怎样计算其财产收入?为什么?
材料一梭伦改革,就是人类早期用政治手段对市场的矫正。当时雅典的贫富分化严重,大量自由人不得不卖身为奴,乃至这些卖身为奴的自由人和原有的奴隶加起来在数量上远远超出自由公民。如果不改变这种市场契约所形成的结果,他们很容易颠覆雅典的政治体制,富人也面临着“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结局。梭伦改革免除了这些卖身为奴的自由人的债务,等于剥夺了他们的拥有者的“私有财产”。这是对市场的侵犯,也是对市场的保护。
——《盖茨和巴菲特不是来办“慈善晚宴”的》
材料二梭伦改革的第一个重大措施是颁布“解负令”,即解除债务及由于负债而遭受的奴役。第二项重大措施是按财产资格划分公民等级,取消以前的贵族、农民、手工业者三级之分。第三项重大措施是设立新的国家政权机构,限制贵族长老会议的权力。新机构中最重要的是四百人议事会,由4部落各选100人组成,除第四等级外,其他公民都可当选。第四项重大措施,则是颁布促进农工商业发展的法规。
请回答:
(1)材料一的核心观点是什么?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有关“解负令”的叙述,你认为“一个身为奴隶的人因此而获得了自由”这一判断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2)材料二中梭伦改革的第二项措施要想达到预期目的,应怎样计算其财产收入?为什么?
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那个时代(公元前8—前6世纪),富人和贫人间的不平,似乎已经达到了顶点……所有的平民都负了富人的债。他们或是替富人耕种土地,只获得1/6的收成,因而被称为六一农或者泰特;或者以自己人身作债务抵押,可以被债主押收,因而有的在本土成为奴隶,有的被卖到了外国……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和最坚强的人,却开始团结起来,互相激励,不要在这些富人的侵害面前屈服,要选出一个可靠的人,作为他们的领袖。
——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
材料二我瞩目凝视,而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竟至陷于绝境……
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应当节制你们傲慢的心怀,使它谦逊,不要以为要什么就有什么,我们绝不会永远服从。
——梭伦
材料三所有债务一笔勾销,这项决定被称为解负令;取消六一制土地上的标记,土地回归农民所有……然而,雅典极需改革的这个事实显示出,拥有土地的贵族彻底掌控整个国家的命运,梭伦认为务必截断贵族世家对整个政府的控制。
——约翰·索利《雅典的民主》
材料四值得我们重视和深思的是,梭伦贯彻实施这些法令为什么没有遭到氏族贵族和债权阶层的激烈反抗?对此,我以为除了可用当时社会危机的深重和平民仍有政治活动来解释外,梭伦在推行改革措施时,能从当时历史条件出发,循序渐进,掌握一定限度不无关系。
——博尔加《希腊的传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导致梭伦“悲哀”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梭伦在经济上“节制”富人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在政治上“截断贵族世家对整个政府的控制”的创新举措和主要目的。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材料四中“一定限度”的含义?
材料一在那个时代(公元前8—前6世纪),富人和贫人间的不平,似乎已经达到了顶点……所有的平民都负了富人的债。他们或是替富人耕种土地,只获得1/6的收成,因而被称为六一农或者泰特;或者以自己人身作债务抵押,可以被债主押收,因而有的在本土成为奴隶,有的被卖到了外国……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和最坚强的人,却开始团结起来,互相激励,不要在这些富人的侵害面前屈服,要选出一个可靠的人,作为他们的领袖。
——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
材料二我瞩目凝视,而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竟至陷于绝境……
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应当节制你们傲慢的心怀,使它谦逊,不要以为要什么就有什么,我们绝不会永远服从。
——梭伦
材料三所有债务一笔勾销,这项决定被称为解负令;取消六一制土地上的标记,土地回归农民所有……然而,雅典极需改革的这个事实显示出,拥有土地的贵族彻底掌控整个国家的命运,梭伦认为务必截断贵族世家对整个政府的控制。
——约翰·索利《雅典的民主》
材料四值得我们重视和深思的是,梭伦贯彻实施这些法令为什么没有遭到氏族贵族和债权阶层的激烈反抗?对此,我以为除了可用当时社会危机的深重和平民仍有政治活动来解释外,梭伦在推行改革措施时,能从当时历史条件出发,循序渐进,掌握一定限度不无关系。
——博尔加《希腊的传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导致梭伦“悲哀”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梭伦在经济上“节制”富人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在政治上“截断贵族世家对整个政府的控制”的创新举措和主要目的。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材料四中“一定限度”的含义?
2.单选题- (共10题)
8.
“伯里克利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限制取得雅典公民的身份。公元前451年规定,只有父母双方皆为雅典公民者才能获得公民权。”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体现了雅典民主的狭隘性 |
B.体现了雅典民主的广泛性 |
C.确保了雅典居民的民主权利 |
D.促进了雅典民主制度的完善 |
9.
亚里士多德认为:“当一人或若干人所组成的一个团体,势力增长的过大,以至于凌驾整个公民团体,……这样的持续地位常常造成君主专制政治或门阀寡头政治。为此,若干城邦,例如阿尔咯斯和雅典,制定了陶片放逐的政策。但,容许这种特殊人物产生以后方才加以补救总不能算是一个良好的政策。”这表明()
A.公民团体渴望社会地位平等 |
B.防止集权政治应当未雨绸缪 |
C.雅典民主容易导致政治动乱 |
D.特权阶层是城邦制必然产物 |
10.
古希腊城邦雅典的公共墓地主要用于埋葬牺牲的战士,城邦为他们树立墓碑,刻上所有牺牲者的名字,但并不写明他们的家世。这旨在强调
A.城邦公民的平等 | B.军事对城邦的重要性 |
C.共同的宗教信仰 | D.血缘对城邦维系的作用 |
11.
今天日本人的姓氏中,大部分是明治时期新起的,其中和地理有关的田中、山下、河上等姓很多,盐田、鸟饲、猎狩等姓则源于生产劳动。这些姓氏的出现,主要与明治维新的哪条措施有关
A.“废藩置县” |
B.废除封建身份制度 |
C.“殖产兴业” |
D.“文明开化” |
12.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梭伦采取的减轻社会痛苦的措施是简单而又严厉的。以下措施中能充分说明梭伦对旧贵族“严厉”的是
①颁布“解负令”
②实行财产等级制度
③设立四百人会议
④设立陪审法庭
⑤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①颁布“解负令”
②实行财产等级制度
③设立四百人会议
④设立陪审法庭
⑤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⑤ | C.①②④⑤ | D.①②③④⑤ |
14.
梭伦原是一个破产的贵族,后来又以经商起家。在他遗留下来的短诗里,曾经这样写道:“财货唯吾愿,宁轻不义财。”这表明
A.梭伦妄图恢复旧秩序 |
B.梭伦反对工商业发展 |
C.梭伦改革前商业已有发展 |
D.梭伦信奉重义轻利思想 |
16.
下列关于大化改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土地和人口收归国有,实行公地公民制度 |
B.建立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体制 |
C.中央设立了大藏省和太政官为最高行政机关 |
D.实行班田收授法,征收租庸调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6道)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