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2 西方民主政治的起源、确立与展-《高考历史极速提分一本通》通用版历史(必修1)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378994

试卷类型:专题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8/16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美国的自由精神的内涵随时代而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87年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他们害怕美国革命释放出来的“自由精神”会被贬低为一种“无法无天的放纵”。自由并不意味着一个人有权来反对政府,自由的基础是服从政府。他们认为联邦必须拥有比目前更多的和更广泛的权力……建国后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在极大程度上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有的人对赋予国会适当权力抱有一种过分的妒忌,这种妒忌可能摧毁而不是保卫我们的自由。
——摘编自(美)弗格森《美国革命史1763—1790》等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87年联邦派为达到“所要保持的自由”所采取的重大举措。结合美国联邦宪法的内容,以国会为例简析其如何保障“中央和地方”的自由?
2.
史学在不断进步,历史认识也会随着更多可靠的史料不断接近客观事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希腊的商品经济比较发达,手工业和农业与市场的联系十分紧密。这样,平民中出现了小部分靠经商致富的新兴工商业者阶层,他们经济实力雄厚,但政治地位低下。在旧氏族贵族的专断统治下,他们的经济利益严重受损,迫切希望进行政治改革,争取参政的权利。在旧氏族贵族与平民的斗争中,新兴工商业者阶层出于自己的利益,往往联合下层平民同旧氏族贵族进行斗争。

——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历史1

材料二 公元前8~前6世纪的古风时代是希腊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这一时期,农业仍是希腊人赖以为生的主要生产部门,土地是最好的财产形式……但手工业和商业在部分先进地区,如科林斯、雅典,已同农业完全分离开来,成为独立的经济部门。其突出表现是制陶业的发展和海外贸易的勃兴……此外,铁器冶炼与制造业、采矿业、造船业均有明显发展……希腊斯巴达、雅典等城邦的形成,雅典的梭伦改革等一系列事件都发生在古风时期。

——周启迪《世界上古史》

材料三 无论是古典文献还是考古材料都少有关于手工业的记载,唯一有充分历史证据的手工业是雅典的制陶业,根据考古专家们的估算,即使在制陶业最兴盛时期,雅典从事制陶业的总人数也不超过200人。从社会的各个侧面看,希腊城邦都是一个农业社会……不少学者认为,梭伦代表了工商业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但这种说法缺乏可信的历史根据。梭伦所面临的社会危机实际上主要是雅典的农业危机,其主要的改革措施之一是废除所有债务和债务奴隶制,它同工商业并没有什么关系。梭伦的另一项改革措施是将公民按财产多少划分为四个等级,每个等级享有相应的政治权利。值得注意的是,计算财产的标准完全是按照个人土地上“干的和湿的”(亚里士多德语,“湿的”即指橄榄油)收获,而不是从事手工业或商业的收入。

——黄洋《古代希腊政治与社会初探》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希腊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概括材料一中人教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对于雅典梭伦改革背景的认识。
(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两者对雅典梭伦改革背景的认识有何不同?
(3)依据材料三,概括学者黄洋对雅典梭伦改革背景的认识。综上,专家学者们对梭伦改革背景的认识各不相同,你是怎样看待这种不同的?

2.单选题(共18题)

3.
公元前594年,雅典执政官在阿提卡地区颁布法典,刻在16块白色旋转木板上,史称《阿提卡法典》,内容包括解负令、按财产划分等级、成立四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促进工商业发展等。这一法典
A.基本满足了无地和少地农民的要求
B.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C.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
D.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和法律的成
4.
“在梭伦、克里斯提尼等执政时,老百姓的权利虽有增加,但由于出席陪审团没有报酬,让有钱的人在法庭占尽优势。”据此,伯利克利推行的津贴措施
A.培育了选民的心智
B.防止了贵族的专权
C.损害了公民的品格
D.扩张了平民的权利
5.
古雅典民主政治在实施中,五百人议事会的成员多有权势家族渗透,甚至父子或兄弟一起供职,而将军委员会的一些成员甚至沦为独裁者,这显然损害了直接民主和公民的利益。这表明古雅典民主政治
A.保留了大量旧俗
B.缺乏法制规范
C.演变为贵族政治
D.具有先天缺陷
6.
希腊史学形成之初,历史叙述多涉及公众的记忆,史书的价值只有在城邦的语境中才能得以体现。希罗多德也承认,《历史》需要保存公众的记忆,使人类的丰功伟绩不被遗忘。据此可知古希腊
A.重视城邦的公共利益
B.推崇人文主义精神
C.增强公民的参政意识
D.忽视历史的真实性
7.
古希腊城邦建立之初所征服的本地居民,原来是依附民或农奴身份。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以及人力的缺乏,必定使他们上升到了自由民的地位。这些自由民,连同希腊本土来的新移民,构成城邦的非贵族的平民大众。这表明
A.城邦公民权利对外邦人开放
B.殖民运动促成了希腊的政治共同体
C.城邦民主改革加速民族认同
D.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催生了新秩序
8.
《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在进行财产交易时,当事人要说出规定的套语,至于这种套语的言辞是否反映了当事人的真实意思,法律不予过问,只要交易的仪式符合要求,即使当事人的交易协议是在受欺骗情况下达成的,也不影响法律效力。这说明当时罗马
A.公民法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
B.经济领域容易出现法律漏洞
C.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影响司法公正
D.公民法不重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9.
古罗马万民法的发展主要源于裁判官的告示,裁判官的告示一般包括三种因素:现存地中海商法中的某些规定,剔除了形式主义的市民法旧法,裁判官的个人公允正义观念。这表明万民法
A.保留了习惯法的随意性
B.以贵族利益为立法依归
C.主要处理经济利益关系
D.具有开放和实用的特性
10.
在罗马的传说中,罗马人的祖先罗慕洛对其弟弟说:“任何亲情莫大于王法,……我们是在王法之下生活,我们不得不低下我们高贵的头颅,你的价值就体现在为了王法的威严而贡献出你高贵的生命。”这句话成为后世罗马法的永恒宗旨。这反映了古罗马时期
A.王权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
B.法律保障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C.法律为维护君主专制而创制
D.法律的权威植根于历史传统
11.
“罗马人通过法律创造了个人的权利,而让其他个体或集体都尊重这些权利。中世纪以后的所有政治体式在设想和构建的时候都会考虑以人的存在为准绳。”这强调罗马法
A.奉行主权在民的原则
B.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
C.遵循契约精神的规则
D.绘制了西方政体蓝图
12.
美国宪法规定:未经州的同意不能剥夺任何一州在参议院的平等代表权,以及变更州的边界;州政府未经国会同意不能与外国签订条约或协议。这反映了美国
A.各州之间形成平等的伙伴关系
B.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均设置权力禁区
C.全力实施共和主义的分权原则
D.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相互尊重与合作
13.
1896年7月1日,德意志帝国国会通过了《德国民法典》,其中规定:“私权的享有,始于出生”“所有人在法令限制内对所有物享有自由使用、收益及处分的权利”。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联邦议会具有独立的立法权
B.注重保护容克贵族阶层的利益
C.保留了浓厚的军国主义残余
D.体现主权在民、自由平等原则
14.
有人评价某宪法是“一部不伦不类、伸缩性很大,既能适应君主制也能适应共和制的宪法”,但同时这又是一部充满着妥协和智慧的宪法,在这一宪法下,国家成为“半总统半议会制”国家。由此可知,该宪法是
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
C.《拿破仑法典》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5.
1786年,美国国会建议,它将有权控制国内外贸易、自行规定并征收税款、惩罚欠款不缴的州,各州必须向国会选派议员,对公然反抗国会管辖权的州可以使用武力以外的所有强制手段。这表明美国
A.意识到邦联制的弊端
B.不断完善联邦制政体
C.改变了中央的软弱无力
D.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16.
德意志帝国统治期间,教师们常将自己看做是训练场上的军官,商人们自豪地向人们展示其后备役的军官证,中产阶级则把军事阶层当做是社会的最高层。这反映了德国
A.民主政治的缺失
B.军事实力的强大
C.历史传统的延续
D.对外扩张的企图
17.
第一次议会改革前英国内阁集体辞职的典型先例发生在1782年,但它毕竟是一次例外。从1783年小皮特第一次组阁到1830年格雷上台之前,没有一届内阁是因在下院中就立法或征税等重大问题遭到挫折而集体辞职的。导致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英国第一次议会改革前
A.工业资产阶级还未崛起
B.责任制内阁仍不太成熟
C.内阁专横现象比较突出
D.政府工作得到社会承认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材料二:法国之所以采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材料三: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

——以上材料均选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1)结合史实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2)1870年后,法国“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的标志是什么?法国能够采取这种方式确立民主制度的根源何在?
(3)材料三中“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指什么?这种“错位”给德国的社会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现代化模式的看法。
19.
1871年颁布的《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或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及其他条约,委派并接受使节。”该宪法赋予“皇帝”大权的主要原因在于
A.皇帝掌控外交权为德国传统
B.普鲁士领导并完成德国统一
C.联邦议会权力大于帝国议会
D.容克贵族在议会占绝对优势
20.
1763年4月,英国议员威尔克斯发表匿名文章,谴责国王乔治三世凌驾于议会之上的专横行为。乔治三世下令逮捕威尔克斯。被少数贵族控制的下议院迎合国王旨意,不顾议员享有逮捕豁免权的规定,宣布取消威尔克斯的议员资格。在1768年议会选举中,威尔克斯再次当选为议会代表,下议院蛮不讲理地拒绝承认他的议员资格。这一事件的发展表明
A.议会选举改革成为当务之急
B.民主和专制的斗争依然存在
C.下议院权力呈日益扩大趋势
D.国王执政的合法地位受质疑

3.选择题(共2题)

21.

读“我国沿32°N所作的地形剖面图”,回答问题。

22.

选取生理状态良好的甜槠植株,保持温度(30℃)、CO2浓度等恒定,测定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O2和CO2的释放量(如图1).图2中的 X、Y、Z 曲线分别表示一天24小时的温度、光照强度、净光合速率(CO2mg/h)的变化.请据图分析回答:

(1)从图1可知,在光照强度为8千勒克斯(klx)时植物固定CO2的速率为{#blank#}1{#/blank#} mol•m2•h1,在此条件下若光照12h,再黑暗12h,交替进行,则甜槠{#blank#}2{#/blank#} (填“能”、“不能”)正常生长,原因是{#blank#}3{#/blank#} 

(2)分析图2可知,中午12点时,Z曲线下降,可能原因是{#blank#}4{#/blank#} .

(3)若比较图2中Z曲线的k、a两点,{#blank#}5{#/blank#} 更有利于蔬菜的储存.

(4)图2中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的点是{#blank#}6{#/blank#} ,对应图1中的光照强度为{#blank#}7{#/blank#} klx,根据图2中Z曲线的变化推测该植物未接受光照的时间是曲线中的{#blank#}8{#/blank#} 段.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8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